隨著5G成為“新基建”核心之一,與5G密切相關的產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而邊緣計算便是其中之一。根據IDC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個終端與設備聯網,而有50%的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網絡帶寬的限制,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分析、處理與存儲。
簡單來說,邊緣計算是通過把數據處理由云端推向離數據和應用更近的邊緣,減少系統響應時延、節(jié)省網絡帶寬、保護數據安全。
5G三大典型應用場景都與邊緣計算緊密相連,例如:URLLC對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的要求、eMBB對高帶寬的要求、 MIoT 對大連接的要求,這都需要邊緣計算的引入。另外,5G SA原生支持MEC,MEC成為5G核心能力。可以說,5G時代離不開邊緣計算。
早在2018年中國移動就成立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結合5G推動邊緣計算試點,包括內容緩存類、本地分流類、定位運用類、跨層優(yōu)化等,并布局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直播游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
在MWC 2019上,中國移動發(fā)布邊緣計算“Pioneer 300”先鋒行動,按照當時的計劃,中國移動會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jié)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邊緣計算合作伙伴,助力商業(yè)應用落地。
中國移動邊緣計算將打造全面的軟硬件體系,目前已經發(fā)布了Sigma平臺、BC-Edge、OTII邊緣定制服務器。據了解,這三類產品涉及了PaaS、IaaS、硬件等領域的技術,是中國移動在邊緣計算領域新的服務模式的探索,借助統一的軟硬件體系,中國移動力爭為垂直行業(yè)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服務。
在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企業(yè)家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中國電信將要加強的一些重點技術,特別是要強化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網絡AI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
如今,中國電信已經完成了基于邊緣計算的技術版本的研發(fā),發(fā)布了MEC平臺。該平臺具備包括固定移動,多種網絡接入能力,并支持多種網絡訪問邊緣計算節(jié)點,能夠為第三方提供便捷的部署環(huán)境,以及提供統一開放能力服務第三方。
后續(xù)中國電信將逐步迭代完善MEC平臺,未來重點聚焦工業(yè)互聯網、高清視頻、車聯網等行業(yè),打造共創(chuàng)共贏的MEC邊緣生態(tài)。
除了運營商,云計算企業(yè)也在搶占風口紛紛布局邊緣計算。谷歌發(fā)布了全球移動邊緣云平臺GMEC。GMEC是一個開放的云平臺5G解決方案,可供各大電信業(yè)者開發(fā)各種以網絡為中心的應用,也是一個可部署相關解決方案的分散式邊緣。據悉,率先加入GMEC的是AT&T。
另外,亞馬遜在2019年底也發(fā)表了基于5G的AWSWavelength邊緣運算服務,且與全球主要的電信業(yè)者結盟,包括Verizon、Vodafone、SK Telecom與KDDI等。
國內的阿里云在去年,就已經完成30多個省份300+邊緣計算節(jié)點的全域覆蓋,接下來會具體圍繞邊緣芯片/設備、邊緣計算平臺(操作系統)、城市邊緣中間件、城市邊緣應用及服務這4個邊緣技術棧進行布局。
騰訊云則推出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該平臺可以幫助用戶實現就近計算和分析數據,快速的給出分析結果。
這將徹底打通物聯網應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讓云端強大的計算能力快速延伸到用戶的邊緣,數以億計的物聯網設備將可以隨時隨地暢享云計算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和前沿AI技術。
作為后起之秀的華為云也在緊跟步伐。去年華為云開源了KubeEdge項目,對Kubernetes模塊化、精簡,使KubeEdge最低運行內存僅需70M,并且實現了云邊協同通信、邊緣離線自治等功能。2019年3月該項目正式被云原生基金會接納,成為CNCF首個云原生智能邊緣項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tài)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tài)發(fā)展 | 流 > 5G時代,邊緣計算將迎來小風口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fā)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fā)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fā)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zhàn)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yè)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yè)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yè)研究報告》正式發(fā)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