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連載 |深度解讀RPA:RPA驅動力之科技驅動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經過了若干年的IT系統建設,我們很多的IT投入其實主要是面向一堆大型的IT系統,包括像ERP系統、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需要把企業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運營模式、業務規則,以及數據通過軟件的方式進行形式化的固化起來,這樣可以讓整個企業的業務運作更好的圍繞這個固化的軟件系統來去運轉。信息化的作用更多是支持業務的運行和發展。
       
      但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對于科技部門來說,最大、最頭疼的問題是如何實現業務和IT之間的一致性保障。因為在很多IT系統建設的初期,IT系統建設是根據業務需求的提出所建立的。但是,隨著不斷的時間演變,業務部門的業務發生了變化,規則發生了調整,而IT系統卻不能夠很好的進行改動,以適應業務的發展。所以說,我們在整個企業的信息科技領域遇到了五個方面的難題
       
      第一方面,我們會看到,其實目前現在科技部門花在維護遺留系統,也就是現有的老系統上所消耗的成本和工作量是非常高的。有一個數據統計,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科技部門在維護老的系統的成本和投入上差不多占到了整個IT投入的30%-70%的一個總量。對于一個老的系統去修復一個問題,打一個補丁,其實成本是相當高的。一方面,它要對原來的一些核心的功能做調整,另一方面,他要應對由于這個問題的修訂可能會帶來的運行的風險。所以,從科技部門來講,對于很多老系統的功能調整,大家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第二個碰到的難題,就是很多企業由于歷史建設的原因,采用了一些成熟的套裝軟件,或者叫成熟的封閉軟件,這些軟件的很多功能都已經被成體系的固化到軟件的內部了。比如像成熟的ERP系統SAP,或者Oracle,或者金蝶、用友的財務系統。隨著業務的變化,其實很多的時候業務部門提出了對這些應用軟件要做二次的修改和調整。當然,我們知道這些軟件也提供了非常靈活的一些配置能力來滿足客戶遇到的問題。但是,和這些我們不斷衍生的變化的需求來講,這些軟件所能做出的配置其實是捉襟見肘的。所以,不得不圍繞著這些成型的ERP軟件,或者成熟軟件,外圍又去開發很多外掛的一些應用或者軟件。
       
      第三,由于現在很多的企業把生態系統的建設提上了日程。那么,隨著在業務方面的生態系統的建設,從IT的對接角度講,就需要一個企業的IT部門和其他上游和下游的很多IT系統要進行打通,這個打通不單指的是流程上的打通,也包含數據上的打通。而這些打通所需要的這種投入的成本,以及復雜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由于接口和數據標準不太一樣帶來的復雜度,另外是由于多方連接之后所帶來的整個集成測試的工作量,以及維護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第四,其實我們前面也談到過,就是在企業里邊,大家都希望能做成企業級的,端到端的業務流程打通。就必然涉及到說多個業務部門需要進行協作和配合。可是在沒有業務部門進行牽頭工作的時候,不得不由信息科技,或者叫IT部門來去引領這樣的工作,本質上這個不屬于信息科技部門的工作,但是由于要去建設一個完整的系統,又不得不去牽頭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整個在協調和幫助業務部門去推動流程整合方面,其實是本末倒置的一種行為。但事實上很多的科技部門也不得不去采用這樣的一種解決方案,去推動業務上的整合工作。所以,這項工作推動起來也是非常有阻力的。
       
      第五,其實我們談到現在的傳統的信息系統,我們叫做重型的IT。也就是說一個系統從需求、選型、設計、開發、測試到部署上線,時間周期都非常長,而且中間投入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而對整個結果的預期又不可控。所以,現在管理者都希望推出一種叫做輕型IT,能夠用更敏捷的方式,分批、分期的做一些功能上線,然后用一種迭代的方式,能夠快速的釋放業務價值。
       
      所以,全球著名的調研機構Gartner在2014年也提出了叫做IT雙峰模式這樣一個理論體系,叫做“Bimodal IT”。這個雙峰模式提到了兩種模式,是一種在企業領域應該共存的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就談到了是說,通過模式一可以精確的預知在完全理解的這些領域的信息化的實現,更強調的是可靠性。所以,模式一更像是一個馬拉松的運動員,也就是我們傳統講的這些重型的IT。而對于今天這個世界,我們可以采用模式二,就是面對一些未知的、全新的一些問題,通過探索試驗來解決當前信息化建設的一些問題,更強調的是敏捷性。所以,模式二更像一個短跑運動員。所以,對于現在的IT部門來講,要不得不面臨著不同的IT建設模式。
       
      如何用RPA來去破解我們前面談到的五個難題呢?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去回答。比如說,我們談到的第一個問題,對于遺留系統改造的問題。其實我們知道,對于遺留系統的改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擔心動到了底層的代碼,或者數據庫而影響到其他功能的一些實現。但如果我們通過RPA的形式去來做到一個系統的銜接,或者調整,其實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RPA是不需要調整任何底層的代碼和數據庫結構的,只需要按照人的方式,按照用戶界面的方式進行操作就可以了
       
      第二,對于剛才我們談到的類似ERP軟件這種封閉式的軟件,無法開通接口,或者無法做出二次修改的時候,RPA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們可以通過RPA的方式來去訪問這個系統,然后把一些業務邏輯,或者業務流程處理寫在RPA的處理邏輯里面,而不用去關心到底這個軟件的底層是怎么設計的,接口是怎么開放的。
       
       
      第三,我們談到生態系統的打通方面,由于錯綜復雜的關系而導致的相對的集成的難度。這個時候也是比較適合RPA的。因為RPA特別對于第三方的那些系統,無法開通接口的時候,我們就像人一樣,去模擬他的操作就可以了。像人一樣去把不同的生態的、環境下的、上下游的IT系統操作級的把它銜接起來。
       
      第四,我們最早的時候也談到過,對于這種由業務部門主導的業務流程集成無法方便的運行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用RPA的方式,然后來去把一些額外的附加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來做,而避免了業務之間的摩擦,以及數據的轉換的問題。
       
      第五,談到我們第二種模式二的敏捷IT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其實RPA就是一種敏捷的IT,因為RPA可以非常容易、非常快速的去解決流程上的問題,而且每個流程是可以獨立實施的,而且每個流程是可以迭代、往復,然后快速上線的方式。
       
      所以說,我們從RPA的角度,能夠幫助去解決以上的五個難題。所以,從科技部門來講,它有對于建設RPA這樣的平臺的迫切的一個驅動力要求。
       
      以上就是我對RPA建設的三種驅動力的介紹,通過以上三部分的內容講解,我相信您已經對為什么推動RPA建設的內在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您也可以思考一下,在自己的企業中,是什么樣的驅動力推動了RPA的建設。從下一節開始,我將為您講述RPA機器人的主要分類和不同分類的主要差異和作用是什么。
       
      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專欄連載 |深度解讀RPA:RPA驅動力之科技驅動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玉环县| 盐亭县| 定结县| 天峨县| 新化县| 浪卡子县| 宿松县| 车致| 古浪县| 克山县| 枣强县| 阿拉善盟| 梅河口市| 瑞金市| 南安市| 瓦房店市| 无棣县| 嘉兴市| 金寨县| 鹤岗市| 钟祥市| 睢宁县| 长垣县| 永和县| 凤城市| 民乐县| 高平市| 梧州市| 博客| 玉环县| 安吉县| 永胜县| 祁连县| 尼勒克县| 翁牛特旗| 巧家县| 南平市| 沙洋县| 永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