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編輯部用上機器人了嗎?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新華智云26日發布自主研發的25款媒體機器人,希望能用智能化的技術、媒體機器人來解決媒體人在新聞生產過程中的痛點,從而更快更好地采集和處理新聞資源。

       

      新聞研究學者認為,這25個機器人涉及新聞生產的全產業鏈,將提速全產業鏈智能化進程,受益者將是整個行業,行業觀念也將快速統一到加快新聞生產分發的人機協同上來。

       

      25款媒體機器人,幫助媒體人處理媒資逾1000萬條

       

      新華智云是由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共同成立的一家媒體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被業界稱為“技術公司里最懂媒體、媒體公司里最懂技術”的公司。26日發布的25款新聞機器人,主要是根據內容生產者的痛點和難點,運用在采集和處理新聞資源兩個方面。

       

      其中,助力新聞人“采集”新聞資源的媒體機器人有8款,分別為:突發識別機器人、人臉追蹤機器人、安全核查機器人、文字識別機器人、數據標引機器人、內容搬運機器人、多渠道發布機器人、熱點機器人等。

       

      助力新聞人“處理”新聞資源的媒體機器人有17款,分別為:智能會話機器人、字幕生成機器人、智能配音機器人、視頻包裝機器人、視頻防抖機器人、虛擬主播機器人、數據新聞機器人、直播剪輯機器人、數據金融機器人、影視綜快剪機器人、體育報道機器人、會議報道機器人、極速渲染機器人、用戶畫像機器人、虛擬廣告機器人、一鍵轉視頻機器人、視頻轉GIF機器人等。
       

      “在未來,媒體是否具備了智能化,這將成為媒體最重要的特點。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新聞人在新聞資源的采集和處理過程中面臨新的痛點,需要新技術來解決。但無論技術如何變化,從媒體角度來講,有些事情是固定不變的。”新華智云聯席CEO傅丕毅說,采訪和寫稿是媒體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對新聞資源的采集和處理,這是媒體在任何時代的兩個根本工作和重心。

       

      “先進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依賴于數據,而新華智云的優勢之一正是我們對媒體這一垂直行業的媒體數據資源和深度理解。”新華智云聯席CEO徐常亮說,新華智云推出的25款媒體機器人,已率先在“媒體大腦·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magic.shuwen.com)集成應用,目前累計幫助用戶處理媒資超過1000萬條,生產短視頻30萬余條,大幅度提高了采集和處理新聞資源的效率和產量。

       

      2017年12月26日,新華智云發布中國首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2018年12月27日,新華智云又推出了“媒體大腦•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聚焦研發視頻生產的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技術。

       

      浙江、山東等地新聞人率先使用:有人驚嘆“效率提速5倍多”!

       

      據了解,目前浙江、山東等地新聞人已在這些媒體機器人的協助下開展新聞資源的采集和處理。大至地震、臺風等突發事件的報道,小至為視頻添加字幕的日常工作,有了各種機器人的助力,使用者的普遍感受是“操作簡單、提效明顯、成果專業”。

       

      在所有新聞中,突發事件“唯快不破”。新華智云針對這一剛需研發的突發識別機器人,被媒體用戶譽為“最AI的機器人助手”。這款機器人首先會自動識別屬于突發事件的媒資,提醒記者、編輯優先處理。其次,機器人還能自動識別突發事件媒資中有價值的新聞片段。其算法模型的準確率高達95%。

       

      在2019年的四川宜賓地震和臺風“利奇馬”等報道中,“媒體大腦”中來自受影響地區的現場素材會被打上突發事件的高亮標簽,提醒編輯優先處理,廣受媒體好評。

       

      可視化時代,媒體制作“數據新聞”的需求大增。新華智云由此研發“數據新聞機器人”,只需要用戶上傳一個Excel表單,就能一鍵生成相對應的數據動畫視頻,覆蓋餅圖、折線圖、柱狀圖、詞云、排名圖等18種模板樣式,據了解,在25款媒體機器人中,數據新聞機器人也是迭代最多的機器人之一。

       

      在2019年8月的超強臺風“利奇馬”報道中,浙江廣電集團旗下的錢江都市頻道新聞部用數據新聞機器人制作了多條快速、準確的數據新聞視頻。

       

      浙江廣電集團錢江都市頻道新聞部副主任湯漢濤說,數據新聞原先有比較高的制作門檻——編輯獲得數據后,由專業的后期人員用AE做可視化。現在有了數據新聞機器人的幫助,編輯獲取數據后可以自己直接做視頻,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數據新聞機器人的另一個優勢在精準度上。傳統的數據可視化視頻,通常使用AE模板,雖然樣式好看,但各組數據之間的比例往往由后期估算出來的,無法完全和數據精準對應。現在錢江都市頻道在媒體大腦MAGIC上生產的數據新聞視頻,完全基于數據生成,可視化準確,動畫呈現也非常直觀專業。”湯漢濤說。

       

      根據新華智云“媒體大腦”后臺數據統計發現,字幕生成機器人是最受記者編輯們歡迎的一款媒體機器人。

       

      為視頻添加字幕一直是編輯制作視頻新聞的必要工作,但十分繁瑣。新華智云“字幕生成機器人”可以將一段長文本智能地拆分成適合屏幕展示的短句,還支持字幕批量替換,如果文稿中有錯別字或不需要的標點符號,可以像WORD文檔一樣搜索內容,一鍵批量替換,大幅度提高短視頻制作效率。

       

      新華社浙江分社記者唐弢是一位工作兩年的消防條線文字記者,現在也承擔了一些短視頻報道任務。唐弢認為,新華智云的媒體大腦MAGIC是一個很好的視頻編輯平臺,這個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好上手,功能新穎。相比于Premiere、Final Cut等專業軟件來說,MAGIC的操作是“傻瓜式”的,操作界面簡潔,各個編輯條塊的分布也清楚,文字記者都能輕松操作。

       

      “字幕生成機器人”給他的幫助尤其大。“從前我制作兩分鐘的同期字幕,至少得花半小時,現在機器人少則幾秒(采訪對象普通話標準),多則十分鐘就能搞定。至少節省三分之二的時間,”唐弢說。“譬如我制作的《紅色守望,一個人的升旗儀式》短視頻,時長近3分鐘,制作花費大約半個小時時間,我的主要精力花在思考畫面的剪切和銜接,至于配字幕、聽同期,就直接交給機器人了。”

       

      5G時代將為普通個人用戶帶來高速率,低時延的上網體驗,也對新聞行業在來自前方現場的直播內容提出更多需求。

       

      新華智云據此研發的“直播剪輯機器人”可以在直播場景提供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轉文字等智能能力,幫助編輯在直播過程中精準定位,實現直播流快速剪輯,內容實時分發。

       

      “直播剪輯機器人”還有另一個小伙伴是“會議報道機器人”。“會議報道機器人”更側重大會活動類的直播場景,自動生成人物集錦、會議集錦等。比如主旨演講類大會活動中,機器人可以根據不同發言人,自動拆條出發言人集錦視頻;而在新聞發布會場景下,機器人可以按記者和回答為單位,自動拆條出問答視頻。

       

      山東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采訪中心記者鄧云峰說,大眾網目前主要在媒體大腦MAGIC上用直播剪輯機器人做直播流的拆條,基本2至3分鐘就能出一個視頻。

       

      “以前做這類視頻,如果這條新聞馬上需要剪輯的話,只能停掉直播流,然后將視頻本地軟件上剪,加上片頭片尾LOGO等,然后再轉碼傳到我們的自有平臺,差不多就需要20分鐘。現在用媒體大腦MAGIC可以實現邊直播變剪輯,流程變成了‘拉流直播—語音識別分話題剪輯—生成鏈接—值班責編內容審核—客戶端視頻發布’,所有的片頭片尾LOGO都可以機器自動封裝,2-3分鐘出一條視頻,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多。”鄧云峰說。

       

      專家評價:新聞媒體進入“云和智”階段,新聞生產分發“人機協同”成共識

       

      新華智云26日發布自主研發25款媒體機器人,同樣得到了國內多位新聞研究學者的高度關注。他們認為,這是智能化新聞業發展進程中有標志意義的事件,與這些機器人的協作將使人類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希望智云的實踐能引領世界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在媒體智能化領域貢獻中國的智慧和實踐。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陽認為,“媒體大腦”媒體機器人,它的本質在于提升了內容生產的生產力,并且在內容的生產關系上,也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和發展的作用。

       

      “這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加上我們媒體內容行業的專業智慧,三者相結合的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平臺。”沈陽說,我們希望這個平臺,未來能夠更加穩健,更加快速的持續迭代,更多地向全國的同行進行開放,使得它具有更好的應用案例和更廣闊的應用范圍。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研究所副教授王佳航認為,25款新聞機器人的批量推出是智能化新聞業發展進程中有標志意義的事件。從這25款新聞機器人的功能來看,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重要價值:

       

      其一,新聞業人機協同的觀念和意識將大大提升。在寫稿機器人零星出現的時候,新聞業討論最多的是“機器人是否會替代記者”。這種討論實際上意味著整個行業對人工智能應用的一些觀念性誤區。這25款新聞機器人的推出將使整個行業觀念快速統一到加快新聞生產分發的人機協同上來,例如人臉追蹤機器人、數據標引機器人、突發識別機器人等都明顯超越了人類新聞工作者的能力,與這些機器人的協作將使人類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

       

      其二,全產業鏈智能化進程提速。25個機器人涉及到新聞生產的全產業鏈,從采集、制作、視頻、分發、審核到廣告、用戶,均有涉足。新聞生產全線智能化應該會帶來變化,從初期產制方面的智能化,逐步到產業生態、生產關系、競爭格局......值得跟蹤觀察。

       

      其三,將推動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深化。媒體大腦一直在為中央和地方媒體的媒體融合轉型提供服務,25個新聞機器人的推出將使整個行業受益,可以預見媒體融合深化過程中,智能化將成為下一個重點。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明新說,人類社會新聞傳播實踐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媒體技術不斷演進和應用的發展史。人類經過漫長的“鉛與火”、“光與電”和“數與網”的階段性演變,現今已經步入到“云與智”的時代。

       

       

      張明新認為,作為媒體智能化研發和應用的典范,新華智云在這方面引領了時代潮流。從2017年發布中國首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到2018年成功推出“媒體大腦•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到今天推出“智能新聞機器人第一梯隊”,每年都有重大成果,顯示了在媒體與技術交叉領域的獨有優勢。

       

      “自古至今,人類永遠在探索和追求更完善、更理想、更具人性化的傳播境界。我們期待在已經到來的5G時代,新華智云能夠在這方面繼續發力,以高度的前瞻性、預見性和想象力,不斷深度開掘,引領世界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在媒體智能化領域貢獻中國的智慧和實踐。”張明新說。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新華社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QtPuhCBWBdVmPAclukCeQ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你的編輯部用上機器人了嗎?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谷城县| 丹东市| 碌曲县| 昌邑市| 韶关市| 鱼台县| 家居| 明溪县| 社旗县| 大名县| 抚远县| 临江市| 栾川县| 石屏县| 马尔康县| 沧州市| 德安县| 松阳县| 通州区| 宁夏| 上犹县| 杭州市| 玛纳斯县| 阿坝县| 桃江县| 安图县| 乐业县| 大名县| 忻城县| 临泽县| 信丰县| 盐边县| 碌曲县| 曲阳县| 昭觉县| 小金县| 和田市| 堆龙德庆县| 沁阳市| 社旗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