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AI落地的接盤俠 | 甲子光年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我們剛進,下一輪又開始了。”

       

      作者|小沐

      *文章來源:甲子光年公眾號,文內一手信息來自「甲子光年」對近10名RPA領域廠商、客戶方、代理方和投資人的采訪。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今年上半年,中國一級市場的整體情況非常慘淡,多項關鍵指標同比下跌超50%:

       

      · 完成募集的VC/PE基金共271支,募資總規模544.38億美元,分別下降51.69%、30.17%;

      · D輪以前的融資事件數1910起,融資規模232.04億美元,融資均值1214.87萬美元,億美元級別大額交易39起,分別下降50.52%、54.46%、7.98%、45.07%。

       

      一度是科技投資風口的AI行業也繼續受挫,2019年1-5月,AI行業投資總額為163.4億元人民幣,平均投資額為2.1億元/筆,較2018年下跌50%。[1]

       

      結合了軟件流程自動化和AI技術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流程自動化機器人)賽道卻一枝獨秀,猶如沙漠里冒出的一點水花,引各路投資人爭先恐后。

       

      僅在6月份,就有三家RPA廠商接連融資:

       

      · 弘璣Cyclone獲DCM、源碼資本千萬美元A輪融資;

      · 云擴科技獲金沙江創投、明勢資本千萬美元A輪融資;

      · AI公司來也科技與RPA公司奧森科技合并成“新來也”,同時獲凱輝創新基金、雙湖資本和光速中國3500萬美元B+輪融資。

       

      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告訴「甲子光年」,他在6月投資云擴科技時,面臨著至少十家一線基金的競爭,從見到團隊到確定投資總共就花了7天。“這個項目還不算快。我們剛進,現在又有機構要進來了,下一輪又開始了。”

       

      不僅各類投資機構對RPA爭奪激烈,連市場側的客戶方都在暗中較勁。

       

      2019年5月25日,中國建設銀行總行RPA系統和某銀行軟件中心RPA系統同時上線。建總行的項目,從去年11月招標到實施、上線,花了半年;而某行的項目從招標到上線,歷時僅1個月。這是因為他們不想落于人后——在得知建行RPA可能于5月底上線后,某行實施團隊直接把工作群名改成了“5月25日太久,我們只爭朝夕”。

       

      跟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等海外知名RPA產品都有合作的普華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部高級經理許馨中告訴「甲子光年」,從去年下半年起,中國市場的RPA需求開始爆發,并已從大企業蔓延到中小企業:“現在各行各業,要么有很多RPA案例在落地,要么已把RPA納入企業計劃。”

       

      與過去3年來的許多技術投資熱點不同,RPA如今被資本側和市場測雙雙看好,寄予厚望,享受著加倍的推力。

       

      原由之一,在于RPA很好地結合了軟件流程自動化技術與AI這兩個互補概念:前者已發展了十幾年,對應著現成需求;后者有科技光環加身,指引著未來趨勢。看起來,RPA給暫時困于美妙未來和慘淡當下間的AI描繪出了一個廣闊、切實的落地新方向。

       

      一些在AI領域經營多年的公司,也開始進軍RPA賽道。6月,專注對話機器人的來也科技與在流程自動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奧森科技合并,正式入局RPA;深耕文本智能處理的達觀數據也從去年底開始推出RPA產品,并即將在7月下旬舉行RPA產品發布會。

       

      掌管軟銀愿景基金的孫正義甚至夸張地表示:“世界經濟將在RPA和AI的幫助下,迎來第二次大飛躍。”

       

      RPA,真能成為讓AI落地賺錢的那個“接盤俠”嗎?

       

       

      1.蟄伏十年

       

      2018年11月27日,位于廈門的中國建設銀行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的辦公大樓里,出現了一群新面孔,他們參加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大考”——建總行RPA選型測試。

       

      9家公司同場競技,包括國內的阿里云、藝賽旗、金智維、諾祺和海外的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Kofax、NICE。

       

      按測試規則,各公司需派2名工程師連續打卡11天,每天工作時間固定為9點到18點,不得加班;工作期間不可攜帶任何移動通信設備,由建行提供統一的辦公環境和軟硬件設施。

       

      為了拿下這個標桿客戶,有廠商提前派專員與建行多次溝通,也有海外廠商調動全球資源,找來了日本、印度的工程師外援;這是目前熱潮洶涌的RPA市場的一個縮影。

       

      9家競標公司中的UiPath,正是帶起全球RPA熱潮的源頭之一。

       

      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演繹了什么叫驚艷逆襲。2016年到2018年的3年里,UiPath的營收一路從350萬美元,增長到3100多萬美元,又躍升至2億多美元,總增幅超5000%,跑出了to B慢賽道里的“博爾特速度”。公司總部也從偏安一隅的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搬到了宇宙中心紐約。

       

      資本聞風而動。去年,UiPath先后獲GV(谷歌風投)、紅杉等頂級機構的兩輪融資;今年5月,UiPath又完成5.68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直上70億美元,超過了此前的以60億美元問鼎人工智能估值冠軍的商湯。

       

      UiPath能在多年蟄伏后爆發,是因為等來了技術和需求的雙重變量。這家公司的經歷,恰可勾勒RPA興起的邏輯。

       

      2005年最初創立時,UiPath其實只是一家軟件外包公司,主營業務是為IBM、谷歌、微軟的產品開發嵌入式自動化庫和軟件開發工具包。

       

      一個典型的嵌入式自動化庫,是Word中的“宏”功能。用戶可以直接編寫自動化指令,來代替部分費事、重復的操作,比如對大量數字的自動抓取、公式化處理,以及批量統一文本格式。

       

      這些功能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可被用于辦公、軟件測試(軟件測試需要測試人員反復點擊一些按鈕,以檢驗是否有bug)、IT運維等場景,下文將統一稱之為“軟件流程自動化”。

       

      總而言之,它是通過模擬人類對鍵盤、鼠標的操作,來代替人完成計算機系統上的重復工作,這是RPA的前身

       

      從產品形態里,可看到軟件流程自動化對應的市場需求的本質就是“解放人力”,讓高素質的白領勞動力免除重復、枯燥的人機交互,這樣他們才有時間、精力投入更能發揮價值的創造性工作。

       

      與UiPath同期,中國也出現了一批軟件流程自動化公司

       

      他們中有人走上了to C之路,一個著名產品是前奧森科技CTO、現來也科技高級副總裁褚瑞在大學宿舍里編寫的共享軟件“按鍵精靈”。這款軟件上線于2001年,被廣為人知的使用場景是游戲自動化操作,當玩家專注戰斗時,按鍵精靈可模擬鼠標的點擊,幫玩家自動補血或加buff。另外,也有20%的用戶,將按鍵精靈用在辦公、自動化測試等領域。

       

      按鍵精靈找到了一個非常大眾、剛需的場景。褚瑞告訴「甲子光年」,直到現在,按鍵精靈每年仍在創造收入。

       

      另一批公司則早早扎根于to B服務。

       

      在去年底的建總行RPA招標中,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金智維,以黑馬姿態打敗了UiPath,最終中標。

       

      金智維創始人廖萬里從2010年起,就開始做面向金融機構的運維自動化工具,他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一鍵開閉市(在開閉市前調試好各個交易系統)”機器人。

       

      此前,券商每日開市時,需要4到5名IT部員工在凌晨6點準時到崗,操作一系列軟件完成復雜流程,耗時耗力。而一鍵開閉市機器人能同時操作上百個軟件系統,實現自動開閉市。且該產品包含糾錯功能,能避免工作人員的操作事故,甚至達到完全取代人工的效果。

       

      金智維開閉市機器人

       

      據廖萬里透露,目前,中國的131家券商中,有86家在使用金智維的開閉市機器人。

       

      與早期的“宏”相比,此時的軟件流程自動化工具已相對復雜,能進行跨軟件、多線程的操作,發展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

       

      不過,在軟件流程自動化時期,雖然UiPath、金智維、奧森等公司可以自給自足地活著,卻并未走上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也向來不是聚光燈里的資本寵兒。

       

       

       

      2.一朝蟬鳴 

       

      轉機發生在2015年前后,一個新變量登場,AI。

       

      RPA,即“流程自動化機器人”的概念開始流行。

       

      我們可以把過去的軟件流程自動化工具想象成“一條線”,在處理財稅、人力等有明確IT流程的業務時,這條線能串起各個場景、各個環節,自動替代人完成點鼠標、敲鍵盤等人機交互工作,以輔助、甚至完全替代人力。

       

      但當時,能讓這條線充分發揮能量的場景非常有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有非常明確、固定的流程和步驟;這樣程序才能根據既定規則自動完成任務;這也是為什么,目前使用RPA最多的業務環節,是流程明確的財稅、人力領域。

       

      2.該流程中不能涉及復雜任務,也不能涉及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是因為過去的軟件流程自動化工具主要是在模擬人對鼠標、鍵盤的操作,它無法處理線下世界的信息,也不能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等較復雜的對象;一旦場景中除人機交互外,還包括把紙質信息錄入電子系統等打通線上線下的交互,或在單點環節涉及復雜任務,則“線”會斷掉,無法實現整個流程的自動化。

       

      AI的到來,剛好給這些限制條件松了綁,使RPA的場景格外廣闊。

       

      一是AI可以讓RPA處理一些流程相對靈活的業務。

       

      AI技術的特征之一,是令程序具有一定認知、學習、推理的能力,通過輸出一些決策,讓過去單一化、機械化的軟件流程自動化技術變得更為靈活。

       

      “如果說AI技術是機器人的大腦,那RPA就是機器人的四肢。”金智維創始人廖萬里做了一個形象比喻。

       

      二是語音識別、物體識別、圖像識別、OCR(文字識別)等AI技術能處理更復雜的非結構對象,并連通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這些AI技術就像單點環節的珍珠,自動化的線通過串起粒粒珍珠,能形成整體上價值更高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以今年初,達觀數據為上海政府提供的一個RPA系統為例,它解決了外籍人士工作許可申請中的各種信息錄入和匯總問題。在RPA中結合OCR、NLP(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讓以往需要工作人員對照紙質文件錄入、核對的信息實現了自動錄入,并能根據字段特征,自動填寫到相應系統的相應位置。

       

      使用這套新系統后,整個工作許可申請流程從以前的1個月縮短到了一周。

       

      “在某些場景中,RPA能100%實現人類處理的效果,同時速度比人成倍提升,出錯率還更低。”達觀數據副總裁賈學鋒告訴「甲子光年」。

       

      技術質變,進一步導致需求量變。

       

      解放人力,更好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價值,一直是現代企業的訴求。AI加持下的RPA,由于能適應更廣泛的場景,快速點燃了市場熱情。

       

      據HFSResearch的研究數據,RPA的全球市場規模已從2016年的6.12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7.14億美元,近3年的年增速均超過50%;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3.08億美元。

       

       

      UiPath也是在近年來,在原有流程自動化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AI能力,推出了面向財務、人力資源、法務、供應鏈、營銷等場景的RPA產品,才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目前,UiPath已發展出了非常友好的交互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錄屏的方式,先自己在電腦上演示一遍某操作,讓UiPath能跟著學一遍,并存儲成一個流程模塊,再進一步將多個模塊組合、重置,形成復雜的工作流程。

       

      UiPath Studio 操作界面

       

      在國內,最早引入RPA的,也是作為需求方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2015年前后,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開始在中國區使用RPA產品,率先應用在審計、財稅等業務中。隨后,四大也開始自己參與RPA業務,比如普華永道就與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等知名RPA公司都有合作,為最終客戶提供自動化規劃、咨詢、實施等服務。

       

      多家RPA廠商都對「甲子光年」表示,從去年開始,客戶需求和訂單明顯增加,有時都對接不過來。

       

      UiPath中國代理商之一榮之聯RPA負責人黃小明判斷,未來,RPA還可以滲透到更多場景:“串起了AI等技術的RPA,它的應用場景可以從審計、人力、財務等擴展到各種邊邊角角的業務。”

       

      從一個冷門賽道,到被客戶和資本同時看好的香餑餑,十年蟄伏,一朝蟬鳴,樂觀的的從業者相信,RPA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3.接盤AI?

       

      然而,蒸蒸向上的RPA,真的能帶著AI,在中國市場落地賺錢嗎?

       

      現已加入來也科技的褚瑞坦言:“RPA今天熱,是提前蹭了未來AI的熱度。

       

      在風口難覓的此刻,投資人和市場對RPA的熱捧,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

       

      投資人的心態帶著點FOMO(害怕錯過)。而且對RPA的FOMO中,還附加了一層為AI回春的色彩。

       

      邏輯上,RPA+AI,兩個概念非常互補:沿襲了流程自動化的RPA對應著現成需求,務實,但少了點drama;暫時進入低谷期的AI對應著長遠趨勢,性感,但缺了些支撐。RPA之于AI,像一個騎著七彩祥云而來的接盤俠。

       

      在需求側,常年思考如何應用新技術的CIO群體也在“追風口”,不過出發點不是焦慮,而是為了推動內部決策。

       

      有時,一個時髦的產品和概念,更容易被內部決策者接納;這又反過來促使一些技術供應商給自己貼上新標簽,使整個市場“看起來很美”。

       

      審視全球RPA行業,目前確實浮現了一些過熱的勢頭:

       

      以最頭部RPA公司UiPath來看,2億美元收入配上70億美元估值,市銷率高達35倍;而同期,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的平均市銷率僅在2倍左右。

       

      目前唯一的RPA上市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的BluePrism。上市3年,其股價從2.8美元漲到了17.6美元,在2018年9月還一度達到33.35美元的峰值,比發行價翻12倍,行情堪比數字貨幣。但這家公司一直虧損,尚未證明盈利能力。

       

      回到對產品和商業層面的理性審視,RPA在中國的發展同時面臨著利好與不確定性。

       

      利好是,在當下中國,RPA可借兩股東風。

       

      首先,經過近20年的IT建設,中國企業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辦公場景加速在線化,白領在電腦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

       

      而RPA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減少重復的人機交互,人們越是在電腦上花時間,越對RPA有需求。

       

      IT水平提升,還使企業內部積累了數量繁多的各種工具,導致產品、人員、固定資產等關鍵數據四散在不同軟件系統里,流通時容易出岔子。高效整合這些數據已成為部分企業的剛需。

       

      而RPA可以通過模擬“人肉搬運”的方式,直接讓機器人與前端界面交互,在各系統間轉錄、核對數據,這樣就不需要改變原有系統,也不涉及對CRM、HR、財務等各產品的接口打通和二次開發;部署快、成本小、靈活性高,目標客戶群體大,可觸及更長尾的市場。

       

      黃小明告訴「甲子光年」,類似的項目,如果用傳統的軟件集成方式去做,沒有一年很難搞定:“但RPA出現之后,能省一半力氣。RPA解決了人與信息系統交互的‘最后一公里’。”

       

      同時,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粗放走向集約,再加上攀升的人力成本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各公司都想開源節流、提高人效,具有人力代替作用的RPA正當其時。

       

      在德勤2017年的一項調研中,當被要求評估,有多少人力工時能被機器替代時,被訪企業給出的平均值是20%。

       

      “現在這個比例可能還不到1%。”投資了RPA廠商云擴的黃明明告訴「甲子光年」。

       

      然而,上述兩股東風并非RPA獨有。所有基于IT系統的、能提升效率的技術手段都符合這一市場大機會,RPA能不能跑出來,關鍵要看它的產品和應用特點,要看它能吃到那20%中的多少?

       

      恰好是在這個層面上,RPA能否達到市場的高預期,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在其應用較成熟的領域,如財稅、人力等業務環節上,RPA客單價不高,市場分散,從業者和投資人都很難摸清準確的競爭格局、市場空間以及未來盈利能力。

       

      在結合了AI的RPA新場景,如上文提到的跨系統數據融合上,目前也能找到數據中臺等其它方案。

       

      不同方案各有優劣:RPA部署更快,成本更小;數據中臺則能給客戶帶來大量其它價值,且對大型企業來說,他們也愿意進行IT系統的整體更新換代,而不是用RPA打補丁的方式,實現數據互通。所以這些新興場景,也暫時不能算成RPA吃定的蛋糕。

       

      華創資本謝佳從2018年底開始看RPA賽道,至今未出手,他告訴「甲子光年」,在他看來,RPA目前更像一個過渡性解決方案,沒有非它不可的新場景:“我還在觀察,能不能在國內市場找到幾個場景,特別適合RPA去做深。”

       

      同一種不確定性,也正是其他投資人押注RPA的原因。模糊意味著風險,也意味著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

       

      身在RPA廠商的褚瑞,更多感到了發展業務的緊迫:“資本沒有耐心等待增長緩慢的事業,給RPA落地的時間可能就只有三年。”

       

       

       

      4.條條大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對已入局RPA的公司來說,他們考慮的核心議題已不是遠方有多遠,而是如何走腳下路。

       

      從背景看,目前國內的RPA玩家主要有4類。

       

      第一類是異軍突起的新公司,如2015年成立的弘璣信息、2017年成立的云擴科技。

       

      弘璣的商業背景更強,CEO高煜光和COO程文淵分別來自惠普與IBM,有服務大客戶和政府的經驗。弘璣于去年推出RPA產品Cyclone,高煜光曾透露,該產品CTO是來自某明星AI公司的研發負責人。目前,弘璣正在BOSS直聘上招募RPA工程師。

       

      云擴的基因則更偏技術,CEO劉春剛和CTO史秋芳都曾在微軟供職多年,有云計算、流程自動化等技術的積淀。云擴正在招募算法工程師、RPA咨詢總監等多個職位;AI算法工程師的招聘啟事是特意用英文寫的,意圖吸引世界級人才。

       

       

      云擴科技的AI算法工程師招聘啟事 

       

      第二類是有豐富to B經驗的軟件行業老玩家,如藝賽旗、金智維。

       

      成立于2011年的藝賽旗在2017年推出RPA產品前,業務包括錄屏文本分析、大數據采集、安全合規等;成立于2016年的金智維,骨干人員來自廖萬里在2010年時組建帶領的流程自動化團隊,擁有長期服務金融客戶的經驗。

       

      第三類是切入RPA市場的AI公司,如達觀數據、來也科技。

       

      深耕NLP,主要業務是文本智能處理的達觀數據在2018年年底開始推RPA產品,目前已積累了多家客戶;而專注于對話機器人平臺的來也科技,早在2017年就開始與開發了按鍵精靈的奧森合作,今年6月,兩家公司合并,正式進軍RPA+AI市場。

       

      最后,還有個哪兒哪兒都能碰上的巨頭。

       

      阿里云、平安科技、興業數金等公司已在去年底相繼推出RPA產品。早在2011年,淘寶技術團隊就做過一款對內使用的軟件自動化測試工具,因此阿里有一定的自動化技術和產品積累;而在AI方面,阿里也頗具實力。不過RPA業務,并不是巨頭們的核心戰場。

       

      從不同的背景、路數,大致可勾畫出目前玩家的不同優勢。

       

      圍繞著客戶體驗這個競爭關鍵點,本身起家于流程自動化,或是在某個細分行業里深耕多時的軟件團隊,具有行業認知上的優勢。

       

      他們更知道某行業、某業務中,哪些流程適于被RPA處理,也深諳與四大等大型專業組織打交道的商業身段。

       

      此外,工程化能力與交付經驗也能幫這些老派玩家獲得客戶。

       

      廖萬里告訴「甲子光年」,在過去近10年的從業經歷中,他和團隊積累的一個獨特能力,是摸清了Windows、Linux等主流操作系統和各類ERP、財務系統的底層,通過直接調用計算機窗口句柄,做到對各類軟件程序以及網頁的直接操作,“不論窗口是否存在焦點,分辨率是否發生改變,系統是否被鎖屏,都可以實現精準操作控制”,安全、穩定、高效,這是被低容錯率的金融場景鍛煉出來的能力。

       

      而有更強AI能力的團隊,則在解鎖新場景,實現更長流程的自動化上更有優勢,尤其是他們能搞定線下和線上的融合。

       

      比如來也科技的RPA流程自動化平臺UiBot為銀行客戶部署的開戶機器人,就能實現信用卡開戶的自動審核。其中流程自動化的部分,負責按照辦卡流程,在IT系統的表格上錄入各種信息;AI的圖像識別、人像識別、文字識別、語義解析能力,則負責從身份證、工作證明原件等物理文件上把關鍵數據抓取到信息世界。整個產品能減少,甚至替代人工的核對、比較工作。在使用此工具后,每個網點能省下一個員工的成本。

       

      目前,各公司已陸續拿下了自己的天使客戶,初步證明了RPA產品可以從市場上收到錢。下一步的重點,是更持續、舒服地收錢,即減少定制化的占比,把產品做標準,把盈利空間做大。

       

      在這方面,先行者UiPath的做法可以為中國玩家帶來一些借鑒。

       

      在產品和商業模式設計上,從2017年起,UiPath開始加強平臺+開發者社區的打法。

       

      他們一邊專注于通用能力,打磨RPA技術平臺:如2018年的RPA平臺升級中,UiPath增強了AI能力;今年6月的新升級中,UiPath又推出云端RPA平臺公測版,進一步推動標準化和輕量化。

       

      一邊通過運營UiPath論壇,吸引到了總計40萬開發者用戶,并在2017年4月啟動了UiPath Academy在線教育項目,為開發者提供RPA課程和認證證書。截止2018年,已有5萬多學員從這里“畢業”。這些開發者,將成為UiPath和大量長尾客戶、需求之間的橋梁,這有利于減少UiPath自己鋪在前端的服務和實施人員,使公司收入模型更健康。

       

      國內已有一些玩家實踐著類似做法,比如目前來也科技的UiBot產品線就運營著國內最大的RPA開發社區。

       

      在to B、to D(開發者)之外,RPA還有一個“腦洞更大”的遠景——延續以前按鍵精靈的路,to C。

       

      當年的按鍵精靈處理的是相對簡單、固定的任務。而業界在描繪未來的to C RPA圖景時,則強調結合了AI后,它會更聰明、智能,且能讓每個普通人實現便捷的個性化定制,包辦各種生活瑣碎。

       

      即使具體技術路線會改變,RPA背后的理念,以機器或其他技術替代無意義的重復勞動,一定會是越來越強的剛需,因為當人數日益壯大的辦公族和自由職業者脫離了體力勞動后,下一個令他們無法忍受的枷鎖便是重復、枯燥的人機交互。誰不想要一個包辦生活瑣碎的24小時小助手呢?

       

      這樣的RPA,也許真能發揮出“帶動第二次經濟飛躍”的巨大威力。

       

      那時,RPA接盤的就不僅僅是AI,而是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RPA:AI落地的接盤俠 | 甲子光年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特克斯县| 乌兰浩特市| 博乐市| 达拉特旗| 抚宁县| 织金县| 且末县| 宜春市| 河南省| 承德县| 抚宁县| 瑞安市| 故城县| 阜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德清县| 溧水县| 通州市| 曲沃县| 永和县| 张家川| 阳西县| 泽州县| 余庆县| 瑞昌市| 拜泉县| 云龙县| 如东县| 永靖县| 二连浩特市| 迭部县| 高雄市| 唐河县| 肃宁县| 宁城县| 济宁市| 布拖县| 屯门区| 左云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