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來越強,法律人是“躺”還是“卷”?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要點:

      一、AI: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

      二、法律人為什么要學會用AI?

      三、法律人為何用不好AI?

      四、法律人的明天會怎樣?

      五、人類的明天會怎么樣?

      六、不確定的未來:“躺”還是“卷”?

       

      AI: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

       

      ChatGPT的橫空出世,一夜之間引爆了全社會熱議AI。人們彷佛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強大,以及其對社會產生變革性的影響。比爾·蓋茨在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采訪時表示:“ChatGPT技術的出現,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PC)的誕生。”

       

      在騰訊2023年股東大會上,馬化騰回應有關ChatGPT和AI相關提問時也表示:“我們最開始以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十年不遇的機會,但是越想越覺得,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與此同時,相信很多法律人早前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GPT-4在Bar考試(即美國的律師考試)里擊敗了90%的人類”“高盛:生成式AI或導致全球3億個工作崗位被取代,律師和行政人員將是最有可能被裁員的崗位”。

       

      難道我們真的會被AI取代嗎?為什么一眾重量級大佬都一致看好AI的未來?AI的出現對我們的社會和法律行業有何影響?

       

      遠的先不說,就作者所在的有鯉LEGAL團隊服務的一位90后客戶,在互聯網大廠辭職出來創業,專門為企業定制人工智能應用,致力于為企業降本增效。其曾幫助一家化妝品電商企業定制AI客服應用,借助AI神器,1個人工客服就能輕松勝任過往20個客服的人力工作,自此每年可節省約200萬的客服成本。

       

      而放眼法律界,AI也在深刻地改變著這個傳統行業。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已專門針對律師事務所打造出一款名為HarveyAI的模型,并且已獲得由Sequoia紅杉資本領投的2100萬美金A輪融資。今年年初,HarveyAI先后與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普華永道(PwC)等行業龍頭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為其旗下律師及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包括合同分析、數據處理在內的多項服務。紅杉資本在其官方網站表示,目前有1.5萬家律師事務所“正在排隊使用”HarveyAI這一產品。

       

      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認、相不相信AI就是未來,但事實結果就是:未來已來。

       

      法律人為什么要學會用AI?

      前一陣子,有一位研究刑法的老前輩跟作者說,他被ChatGPT震撼到了,因為他剛花了兩個星期完成了一篇刑法實務論文,他讓助理嘗試將論文大綱“丟”給ChatGPT,沒想到ChatGPT只用了一分鐘不到,就生成了相較他論文成果80%完成度左右的內容。這給老前輩帶來巨大的觸動,平時連互聯網都極少玩的他,突然下定決心學習使用ChatGPT。

       

      學會使用AI對法律人的好處不言而喻,每個法律人學習AI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對35歲以下的年輕法律人,尤其應當思考如何利用黃金時期,盡早掌握使用ChatGPT等AI工具的能力,以完成事業上的“彎道超車”。因為人在35歲以后通常開始要面對家庭育兒、照顧父母、就業收入等種種中年壓力,再無精力折騰學習新事物。

       

      以執業律師為例,35歲即為重要分水嶺,如未能與時俱進形成能讓自己立足的差異化優勢,難免會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往前看,都是牢牢占據了傳統業務優勢的老前輩;往后看,全是精通AI技術賦能法律專業的年輕律師。要知道,人類與AI從來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人機合作關系,競爭只會存在人與人之間,會使用AI的人與不會使用AI的人,一定會迅速拉大差距,屆時淘汰人的不是AI,而是擅用AI的人。

       

      法律人為何用不好AI?

      ChatGPT這類AI工具難不難學?好不好用?

       

      面對ChatGPT這一新事物,法律人當中往往有著過于憂慮和不屑一顧兩種情緒,究其原因:一是尚未使用過ChatGPT的人,難免在“門外”焦慮,誤以為AI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棒一樣無所不能;二是已經使用過的人,多半只是“一只腳踩在門檻上”,因缺乏使用技巧,導致體驗感極差,遂得出“AI不過如此”的結論。事實上,ChatGPT能很好地輔助我們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諸多事務,關鍵看我們是否掌握使用方法。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學生,你只能讓ChatGPT輸出小學知識;如果你是一個法學博士,那你有可能調動ChatGPT作出法學博士研究水平的回答。這其中的區別,在于會不會提問。

       

      很可惜我們當中很多法律人,有提問能力但缺乏提問技巧,企圖一勞永逸地把全部材料丟給ChatGPT,然后提出一個空洞的要求:“請為我寫一份完美的辯護詞”,這本質上跟“甲方爸爸”給設計師提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要求無異。所以即便有了ChatGPT如此強大的一根魔法棒,假如你不會咒語(提問),那自然很難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法律人的明天會怎樣?

      AI如此厲害,一個法學本科生大學4年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它可能花了不到一秒時間就掌握了。作為法律人不禁思考:在AI面前我們還有什么優勢,難道我們都會被AI取代?或者說在AI時代,法律人更應學習提升哪方面能力?

       

      1.人機協作能力。錢學森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人工智能思想。與AI協作的能力,將是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核心競爭力。作者在前面已提及:ChatGPT遇強愈強,使用者懂多少,它就懂多少。它就像一個超級聰明的助理,你教它什么,它都會,甚至比你更會。既然有些事情機器比人類做得更好,那就交給機器。當電腦發明以后,我們幾乎不會再去翻厚厚的法律書籍查法條、不會再去手寫起訴狀,因為信息化檢索、電腦打字辦公已能大幅提高辦案效率,人工智能時代亦然。因為通過機器提升效率,所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2.價值判斷能力。往小里說,要具備“審美判斷能力”,ChatGPT和助理寫出來的東西好不好、不好的地方怎么改,你得知道。往大里說,要具備像一位法官(甚至是立法者)那樣的價值取向能力,法條之下保護的核心價值為何,你得知道。

       

      在此必須先講一個小故事:兩名律師走進一間咖啡廳,各自拿出自帶的三明治,準備一邊吃午餐一邊工作,這時服務員走過來說:抱歉了兩位先生,我們這里不能吃自帶食物。兩名律師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默契地交換了各自手中的三明治,繼續吃。這個段子很幽默地通過“他人所帶食物”≠“自帶食物”,來說明律師的規則運用能力。互聯網時代,法律法規是公開的,法律知識是公開的,裁判文書也是公開的,人人都能輕易擁有這些信息。既然AI如此強大,為何不把案情一股腦輸入機器,直接輸出判決結果?即便有了AI,這個社會依然需要律師和法官的存在,是因為機器無法代替人來運用規則、評價規則。正如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的羅翔教授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作專題報告時也說到:“ChatGPT 永遠無法告訴你,當你老婆和你媽媽一起掉到河里你救誰的問題。”

       

      人工智能擁有比人類更強大的算力,可以快速收集、理解、歸納、提煉規則,并根據規則生成人類想要的內容。但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為其“智能”,而是因為其“智慧”,這種智慧賦予我們運用規則調整社會秩序的能力,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價值取向。

       

      人類的明天會怎么樣?

      當圍棋世界史上最年輕的五冠王柯潔,以0:3輸給AlphaGo之后,彼時作者曾持這樣的一個觀點:AI只能在科學領域戰勝人類,因為它有無窮算力;但其無法在藝術領域超越人類,因為它缺乏人的創造力。

       

      有此認知,是因為作者那時認為,柯潔自述“從六歲學棋至今(截至2018年演講)大約下了有兩萬盤網棋”,但AI憑借其強大算力,把人類所有的棋譜都學習了,甚至把圍棋下法的全部可能性都計算了一遍,這樣人類自然是無法戰勝AI的。以此類推,AI也只能在人類藝術世界的現存作品里進行“深度洗稿”后再創作,以美術圈為例,假設此刻全人類停止繪畫創作,因為AI失去了學習對象,所以AI此后所有的繪畫水平,將不可能再有進步、不可能再超越停止繪畫前的人類水平。

       

      但如今作者恐怕要改變看法了——因為ChatGPT的出現,讓人類開始關注到AI的涌現能力。打個比方,以前作者認為AI只是一個裁縫,不管怎么拼接縫合,最后的作品效果仍不會超出人類所見所聞的預期;但現在發現AI是一個“發明家”,能夠對人類現有的東西破壁再重組,產出“破次元壁、突破維度”的結果,涌現出人類沒有見過的驚艷方案。

       

      想象在醫學領域,若AI研究過足夠多的病例,便能觀察出其特有規律,由此生成的治療方案可能比人類現有醫學教案中最好的方案,還要更出色。畢竟最優秀的人類醫生,終其一生可能只碰到過10萬個病例,但AI卻看了10億個病例,有些罕見病概率之小,在10萬個病例以內,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出現。我們一直以為AI只能根據人類見過的東西去輸出,但AI早已見過人類沒見過的東西。

       

      這么一想,如前所述“人為停止繪畫”所制造創作天花板,在AI看來可能根本不存在——畢竟即使創意再主觀、想象力再虛無,也不過是人類在絞盡腦汁思索、調動經驗智慧、借鑒古今案例,通過腦海中像素級碎片化的選擇和重組后,所作出的最優解,最終在作品上的結果呈現。但AI看過的作品數量更多、維度更廣,其工作原理遠比人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更先進、更復雜,自然能夠產出人類從未見過的東西。

       

      不確定的未來:“躺”還是“卷”?

      無論人類愿不愿意,AI已經在影響和改變社會,這個事實不會改變。至于AI未來將如何重塑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我們暫時可以得出以下幾個階段性的判斷:

       

      1.環境的不確定性:由于所處社會位置不一樣,社會各階層對AI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AI發展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國與國之間而言,由于AI科技發展可能對人類社會帶來變革性的影響,就像核武器一樣,只要有一個國家研發出來,勢必加劇另一個國家的不安全感,從而引發軍備競賽。對于資本而言,因為手中有錢可以調動人才和技術,新的科技革命只會利好資金流動,因此對AI持歡迎態度。對于中產而言,大多數依賴知識改變命運(比如以專業技術為生的法律人、醫生、工程師等),而AI的出現正好消除了知識信息的鴻溝,所以這一階層對AI是最恐慌的。至于社會基層的普羅大眾,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至今沒有微信、不會上網購物等,所以對AI談不上關心,因為對他們基本沒有影響。

       

      2.周期的不確定性:目前AI工具還是有一定的使用門檻的,遠遠未達到全民應用的程度。人工智能技術具體可以應用于哪些場景、最終將以何種技術形式落地,也暫無定論。回看人類歷史,從工業計算機、家用電腦,再到移動智能手機,互聯網這一新事物花了多長時間,才完成“飛入尋常百姓家”,便不難預測,要實現“人人都用上AI”這一通用化、普及化效果,周期也不會太短。

       

      3.個體的最大確定性:不要拒絕趨勢,要擁抱趨勢。人與機器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協作關系,要知道工具的優勢,善用工具放大自己的優勢。從珍妮紡紗機到人工智能,人的競爭對象從來都不是機器,競爭只會存在人與人之間,機器只是生產工具,會使用生產工具的人,必然比不會使用的人,更容易取得領先。

      AI時代,我們處于歷史的當下,選擇是“躺”還是“卷”,如果你還沒有清晰的答案,那至少可以基于以上3個“判斷”,在不確定的未來中追求最大的確定性。

      作者簡介

      葉俊希律師,具備“法學+工學”雙重背景,北京市隆安(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隆安灣區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擔任廣州市律師協會文化傳媒與體育娛樂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座談會列席代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數據應用合規指南》團體標準起草人。

      葉俊希律師專注知識產權及文化娛樂產業法律服務,在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廣告合規等領域著有多篇實務文章,其中不乏作品得到國家行業協會、虎嗅等平臺轉載。曾成功辦理多起互聯網、計算機類疑難案件(并獲廣州律協2022年度業務成果獎),如愛奇藝QSV解析軟件不正當競爭案、某問答社群計算機系統被非法入侵案、某企業員工職務侵占近千萬元打賞直播刑民交叉案、某知名教育平臺與網紅解約+反網暴案、某2300萬+流量抖音熱榜歌曲侵權糾紛案、貪玩藍月游戲廣告案,以及與周冬雨、岳云鵬、江一燕等明星藝人訴訟案等,深度參與某政府部門數字化博物館項目、疫情紓困數字消費券項目、某監管部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適用規則》制定工作,先后為文化廣電旅游體育部門、博物館、政府非遺與文創工作站等政府機關單位,以及多家知名互聯網、文化傳媒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陳煥律師,北京市隆安(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隆安灣區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隆安廣州數字經濟部副部長、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數據應用合規指南》團體標準起草人。

      陳煥律師在知識產權和合規領域擁有多年實務經驗,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和合規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研究、網絡游戲刑事合規研究等領域著有多篇實務文章。在辦案實踐中成功將AI工具、爬蟲技術、哈希值比對等技術手段應用于案件中,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曾代理多件互聯網、計算機有關案件 (曾獲廣州律協2022年度業務成果獎),如冒用微碼鄧白氏公司開發者“D-U-N-S”編號系列案、某音樂APP入侵計算機案、某微信小程序侵權案、某國內一線明星經紀代理糾紛、多起知名國際文旅品牌知識產權維權案等,同時為多家企業和學術機構提供數據合規建議。

       

      文章授權轉載自:AI合規圈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AI越來越強,法律人是“躺”還是“卷”?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青阳县| 镇宁| 长宁县| 肇源县| 巴彦淖尔市| 白城市| 固安县| 南通市| 德钦县| 临泽县| 同江市| 紫阳县| 台南县| 开原市| 即墨市| 砀山县| 达拉特旗| 定安县| 东方市| 池州市| 海宁市| 额敏县| 镇远县| 岱山县| 丰台区| 大埔县| 河北省| 河源市| 肃北| 南宁市| 木里| 自贡市| 时尚| 平舆县| 南澳县| 伊通| 盱眙县| 兴化市| 龙游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