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和大家聊了兩個RPA關鍵詞--高度重復的工作&清晰明確的規則
----->(直通車--如何評估RPA需求)
本篇再補充其他相對比較重要的,影響RPA評估的因素。
評估RPA關鍵詞--穩定的平臺
RPA機器人是一套流程。RPA機器人的運行是需要有一個載體,一個系統平臺。沒有載體或系統平臺的機器人會被架在空中,什么都沒法做。理解不了?看看下面這個比喻:
大家可以理解為系統是一輛運載貨車,由司機來控制和駕駛車輛,把車上的貨物運到目的地則為任務完成。隨著科技升級,車還是那輛貨車,但有一個軟件可以控制貨車替代司機駕駛,這個自動駕駛的軟件可以看做是RPA機器人。自動駕駛軟件可以替代司機,但不能替代這貨車(載體/系統平臺)。沒了車,人和自動駕駛軟件都變成了空中樓閣,無法駕駛"空氣"到目的地。
正常來說,司機和自動駕駛軟件是可以互相替換的,尤其是自動駕駛軟件掌握方向盤的時候,人甚至都不需要坐在車上,自動駕駛按照既定路線行駛,遵守交通規則,避讓障礙物,只要貨物送達目的地,那就大功告成。
那不正常和不穩定的情況呢?
1 不穩定之---車輛頻繁故障
比如車輛照明系統故障,看不清路況了;比如輪胎爆胎,車輛走不了;比如變速箱故障,只能低速運行了等等。如果說車輛(系統平臺)頻繁故障,老司機可以憑借豐富經驗勉強把貨車開到目的地。那同樣的情況交給自動駕駛軟件(RPA)還要求順利到達目的地,倒不是辦不到,但所需的代價巨大。
為了應對異常,自動駕駛軟件需要把所有不正常情況都錄入自動化流程包括不限于照明問題、爆胎問題、變速箱問題、動力故障問題等等等等。不僅功能覆蓋了各種故障,還要針對各種異常做充分的測試,確保自動駕駛軟件(RPA)是可以正確識別故障并拿出正確的故障預案應對問題。
如此大費周章,不僅自動駕駛軟件會變得龐大而冗余,運行效率也會降低很多,因為即便是一路正常,也要隨時監測是否有異常存在,隨時準備著應急預案,這車根本快不起來。
我們換一個方向呢,如果我們選擇任務(開發RPA流程)之初,就選一輛質量靠譜的貨車(穩定的系統平臺),這樣自動駕駛軟件(RPA)可以輕裝上陣,無需擔心各種故障(不是沒有故障,而是故障率極低,影響低至可以忽略不計)不僅簡單,而且運行也高效。
實際的RPA開發過程中,系統不穩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是比較麻煩的。我們曾經開發RPA流程有遇到過:公司內部云盤系統不穩定,同步軟件報錯;點選的按鈕后,界面無反應登錄界面故障;等等各種情況;
在評估RPA流程時,如果沒有正確及時地識別系統本身的不穩定因素,一旦確認開發RPA流程,則無異于"入坑",開發難度和開發周期都會因為不穩定的故障問題而直線上升。開發完成后,上線運行效率可能大打折扣。
因此,流程選型調研之初,務必摸底,明確了解流程所應用的系統是否穩定,基于相對穩定的系統來開發RPA機器人,對后續的開發和運行穩定都是很有幫助的。
2 不穩定之---車輛頻繁改裝
還是以貨車為例子,若這個貨車雖然質量好,運行平穩,但三天兩頭沒事就來個改裝,對自動駕駛軟件(RPA)也是一個大忌,今天左舵,明天改又舵,后天剎車油門踏板換個位置,大后天把車門鎖死,改天窗進入。。。
實際的RPA開發中也會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雖然系統本身沒bug,但界面和功能的頻繁變換會對機器人產生很大影響。
我們曾經遇到最慘痛的例子則是:資金團隊下載賬單流水。開發RPA機器人在支付寶,微信企業網銀界面下,下載巨量賬單。開發之初比較順利,上線也比較快。但很快噩夢來臨,也許是阿里和騰訊的互聯網公司屬性,開發資源過于豐富,使得頁面的改動是極為頻繁。
↑圖為微信支付網頁端界面
---------------------------------------------------------
改動部分不觸動流程判斷還好,只要影響到RPA流程需要點選或者需要判斷的內容,他調整我們就得跟著改。RPA流程上線一年多,我們流程就改了一年多,支付寶和微信下載賬單流程目前改得和當初上線時完全不同的兩套流程了。其代價是我們有相當多的RPA開發資源被陷入這個流程泥潭不能自拔,除非放棄這套流程,否則就得長期安排RPA開發人員陪著改。
人工是有強適應能力的,但機器不行,若是有RPA需求基于頻繁升級變動的系統,避開繞走上上策。
評估RPA關鍵詞--生命周期
RPA流程是要考慮生命周期的。因為RPA的效率,準確率都高于人工,因此RPA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一部分工作。而常規系統的穩定性(只要不是做得很糟糕),效率一般會優于RPA。因此如果公司決定開發一套與RPA功能重復的系統,RPA很自然就會被取代。
比如我們曾經開發一套自動認證發票的流程,登入稅務系統后,機器人自動錄入需要認證的發票號碼,執行查詢操作,若查詢到了發票,則勾選發票,完成發票認證。
↑圖為發票認證平臺登錄界面
---------------------------------------------------------
單張發票認證速度還算不錯,5秒一張發票。但量級一旦上來,1000張,2000張發票,這項工作則需耗費數小時。后來公司進行系統開發,通過第三方公司實現與稅務系統打通,每批次20-30秒時間,可以認證100張發票,至此我們的RPA認證流程正式退休。(如果大家對這個感興趣,我會找機會寫一篇案例分析,詳解RPA發票認證流程的興衰過程)
↑圖為RPA機器人,發票認證工作界面
---------------------------------------------------------
這么對比下來RPA流程就沒有價值了嗎?非也,首先RPA流程的出現相比人工來認證發票,本身已經是一次質的飛躍了,節約不少人工成本。其次,RPA的開發速度快,實施周期短,比系統級認證功能早上線近兩年(系統需求常年排隊開發,大部分公司均是如此)。再談到實施這套系統的費用,不考慮公司本身投入研發人員費用,僅上線這套認證功能,一般需要支付給有資質的供應商上線費用是四五十萬至百萬不等。這么一對比,我們的RPA解決方案幾乎是不花錢。
結論:可以這么理解,系統上線之前,RPA流程是相對最優選擇,系統上線之后,與之功能重復的RPA流程自動退位。每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資源都不一樣,若是某些問題不遠的將來,公司有明確時間表開發或外購系統來解決,那此問題就可以暫不考慮重復開發RPA。若是系統上線遙遙無期,開發多快好省的RPA流程是值得一考慮的。
小結
評估RPA四個關鍵詞:高度重復的工作、清晰明確的規則、穩定的平臺、生命周期。一項RPA需求怎么評估基本介紹得差不多了。
評估完成后,開發前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后續會再撰文碼字,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RPA機器人學習交流小幫手
作者:張倍銘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mI69Jhgkhiwr60fVqjh2Q
RPA中國推薦閱讀,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如何評估RPA需求-補充篇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