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就像煎餅果子,能加一切,GPT的到來更是打開了通往未來企業的大門。最近在RPA CoE上接連取得突破,加上GPT之后,未來企業形態或許會往更顛覆的方向發展。
01
剖析RPA CoE,自動化運營的新視角
作為一個負責企業持續優化的組織,CoE的核心在于其自動化運營體系。RPA CoE,則是以RPA為切入點,通過平臺產品這一基礎設施,支撐著這一運營體系。對于RPA CoE運營團隊來說,CoE平臺就是他們的核心業務系統。
正因為RPA與業務流程的緊密聯系,以及對業務與IT系統交互的深刻理解,RPA團隊能夠代表科技(IT)更深入地融入業務,成為業務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點。
觀點分享
在我所服務的RPA應用規模較大的客戶中,RPA顧問與業務人員的關系密切,常常一起工作。當業務遇到耗時費力的工作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尋求RPA顧問的幫助。而RPA往往能夠解決一些臨時而緊急的任務,同時將系統優化需求反饋給相應的系統團隊。因此,RPA團隊在業務部門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真正實現了"科技賦能業務"。甚至可以說,RPA已經成為了企業實際的一項業務。
02
RPA CoE與GPT的結合,未來已然到來
在CoE的運營體系中,企業的持續優化已經變成了常態。業務變化帶來的IT需求能夠迅速實現,業務人員的科技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這種變化就像過去紡織業從人工織布轉變到機器織布一樣,企業的人工操作將快速轉變為機器人完成,生產力與競爭力將同步提升。過去負責織布的工人,將成為未來的機器人管理工程師。
企業數字化的快速迭代過程:新的業務需求 -> RPA顧問(大概率是ITBP)快速用RPA實現原型 -> ITBP提出系統改造需求 -> 系統優化 -> 新的業務需求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出現,將極大地加速企業數字化進程。在沒有大型模型的情況下,CoE運營可能需要經過多輪迭代才能解決以下問題:
-
業務流程碎片化: 企業歷史越長,企業流程的梳理就會越復雜。通過CoE的運營,我們可以積累企業流程資料,借助GPT的提煉歸納能力,理解并串聯這些流程信息,將企業流程的”迷霧地圖“變為”全開地圖“。 -
業務指標不可視:即便有BI平臺,我們也往往無法全面且細致地管理。通過CoE運營,我們可以獲取到業務的系統數據,借助GPT的泛化能力,可以快速提供傳統BI無法短時間內提供的指標數據,實現精細化數據分析與管理。
-
需求到解決方案落地周期長:即使RPA可以快速實現需求,以周為單位的實現周期仍然不夠快。通過CoE運營,我們可以建立一套標準的需求到解決方案落地的規范與流程,借助GPT的學習模仿能力,可以進一步減輕項目管理文檔工作、方案設計、代碼編寫及測試等一系列工作,未來甚至可以以天、以小時為單位實現流程改造。
-
業務人員無法自行解決簡單問題:即使有低代碼平臺,但無法讓不愿學習的人動起來。通過CoE的運營,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接受數字化的理念。利用GPT的協同編程(CoPilot)能力,使每個人都能成為開發工程師,企業未來都將是科技人員。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RPA CoE x GPT = 未來企業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