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術有沒有發展前景,你只要看鼓吹他的人是什么成分就能略知一二。比如那些吹 DDD 干爆微服務的,通常都是做 IT 培訓的,聽聽就行,不用當真。但如果是科技行業的 CXO 們組團來吹,那么或許我們就有了足夠的理由去重視這項技術的能力、現狀和未來,因為一項技術是否具備足夠的商業前景,決定了其能走得多遠,探得多深——比如低代碼。
-
低代碼是微軟 2019 年及以后最大的賭注之一——微軟 CEO 薩蒂亞·納德拉
-
數字技術要服務好實體經濟,低代碼是重要趨勢——阿里云總裁張建鋒
-
風口下的技術,除了享受流量關注的聚光燈紅利,本身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唱衰者也不在少數。就像區塊鏈技術曾被人 diss 是一個不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的解決方案一樣,低代碼也曾因為我前司同事一篇對 Thoughtworks 中國區 CTO 徐昊的采訪《為什么我說低代碼是“行業毒瘤”?》引爆了輿論的焦點。
低代碼究竟是什么,能做什么事,是新瓶裝舊酒,還是有些新東西,當前的行業現狀是怎樣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這是本文想要探索一二的核心問題。
通過寫很少或幾乎不需要寫代碼就可以快速開發應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種技術和工具。
這是 2014 年由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提出的被廣泛認可的低代碼技術定義,回溯定義出現的那天,低代碼都至少有 8 年的歷史了,這在技術圈這個循環往復、此起彼伏的潮流圈里,確實算不上什么新鮮事物。而實際上,低代碼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可視化編程的思想,在此后一直有類似的形式發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 Excel 里用一個公式對某一列數據求導,這也是低代碼的一種基礎實現形式。
這里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低代碼和無代碼并不是一個東西,這倆雖然經常被業界放在一起討論,但從目前的技術能力和可預見的技術發展未來角度看,無代碼平臺我個人認為是很難成立的,就像人工智能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仍將只能承擔狹義的輔助功能一樣,除非哪天 AI 可以自己完美跑通軟件開發的全流程,不然我很難相信無代碼平臺能從概念變成行業現實。
至少在這些場景下,未來的低代碼平臺將持續增加自己的聲勢和用例:
讓我們先從低代碼的技術實現抽離出來,先看一眼以低代碼為代表的一類新興技術,其背后出現的共同點是什么?
比如云計算,讓開發團隊免去建站、運維之苦,專注于業務開發;比如 Serverless,讓開發人員不必關心 Server、服務器,專注于業務邏輯;比如低代碼,將工程師從他們不想寫的代碼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高價值的代碼中去。
技術發展的核心共同點,都是讓人(工程師),不必再去做那些臟活累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價值的工作中去。這,才是新興技術發展的真正脈絡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低代碼產品跟 API 類產品有其相似之處,但低代碼平臺更多是以“Platform”形式存在,提供一個環境來運行、配置,而后者則具備更強的靈活度,同時成熟度也遠非低代碼平臺可比。
行業:王國林立,long live the King
Forrester 對 2021 年軟件開發的預測中提到,將有 75%的企業傾向于使用低 / 無代碼平臺進行軟件開發,高于 2020 年的 44%。而根據 Gartner 的最新預測,到 2021 年全球低代碼開發技術市場總額將達到 138 億美元,比 2020 年增長 22.6%。
放眼國內外,錢往往都會往最熱的地方流去,比如房地產(劃掉),比如技術上的風口。2021 年,是繼「AI 元年」、「區塊鏈元年」后的又一元年—— 低代碼元年。
在這一年里,幾乎國內外的大廠 CXO 們紛紛為低代碼技術站臺,也是在這一年里,國內外頭部云廠商的低代碼平臺蜂擁而起,國內外的低代碼創業公司“嘯聚山林”。在我經歷過的國內技術大會中,QCon、稀土開發者大會里的低代碼專題都非常火爆。無論是研發人員、Tech Leader 還是投資人,都在關注低代碼這個看上去潛力無限的行業。
硅谷成長攻略公眾號作者徐晟洋去年做過一個 LCNC 行業的全景版圖,囊括了包括聊天機器人、市場營銷、DevOps、工作流、游戲開發、數據科學、建站工具、移動 App 開發等多個領域下,多達 359 家公司。
如果你對國外的“獨立游戲”涉獵較多,你就會發現類似于 Unity、Ren'Py 這些游戲開發引擎其實也可以歸類在 LCNC 的范疇下,比如曾風行一時的 Steam 國產游戲《太吾繪卷》,就是用 Unity 開發的。
長久以來,中國規模化的市場為新興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健壯的發育土壤,發軔于硅谷的 Kubernetes 技術,在世界僅此一例的中國電商市場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應用,由此也反哺了 Kubernetes 技術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國外發端的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同樣有跡可循。2018 年,成立 16 年、專注低代碼開發平臺 12 年的 OutSystems 獲得來自 KKR 和高盛的 3.6 億美元投資。Outsystems 因此成功擠進 10 億美元俱樂部,成為新晉獨角獸。有理由推測,未來中國也會有類似的廠商出現。
根據「海比研究院」的調查報告,中國低/無代碼市場規模 2020 年為 19 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高速增長,2024 年將達到百億量級。當前企業數量近 70 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城市。
為什么低代碼平臺會受到資本的重視?為什么行業會自發選擇投入到低代碼平臺的開發?
這個背景邏輯跟過去兩年間音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是一致的,在疫情加速下的數字化轉型時代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遠超從前,但數字化方向的人才儲備、開發工具乃至管理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市場需求。由此帶來了對降低開發門檻的低代碼平臺的追捧。
一方面是科技大廠集成在各自云服務中的低代碼平臺,另一方面是專注于低代碼平臺開發的創業公司,整個市場所呈現出的現狀就是——王國林立,卻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國王。從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來看,也很難指出是否有哪個低代碼平臺可以脫穎而出成為低代碼王國里的國王。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低代碼平臺或許跟云原生數據庫方向一樣,面臨來自頭部云廠商的威脅、競爭與合作,馬太效應在這個領域或將更加凸顯。
-
低代碼不是新鮮事物,它是一些編程理念的延續和二次創新
-
低代碼的核心本質是解放生產力,讓人專注于業務邏輯而非開發邏輯
-
首先,我認為是以 Serverless、低代碼為代表的這類新輪子最本質的問題,那就是它只能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其所適合的場景相對都是那種比較輕量化,業務邏輯簡單,服務規模偏小的應用,更適合中小型公司使用。
再進一步看,這種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變種的人人都是程序員,在降低了行業門檻的同時,拉低了行業素質,不可避免地出現用低代碼開發出來的應用,水平偏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軟件工程師培養的出路,從以前的面向對象編程,到以后的面向工具編程,整體行業頭部程序員的數量會急劇下降,未來或許整個行業的中年危機會更為普遍。
而對于低代碼平臺自身,同樣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最明顯的就是安全問題。在過去的幾年間,軟件安全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所有人都在重視的問題,低代碼平臺的目標是降低軟件開發門檻,從而提高“軟件開發人員”的數量,但這也就意味著出現漏洞、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想象一下,無數個代碼水平跟我相類似的人,用低代碼平臺寫出各種輪子,黑客估計做夢都會笑出聲來——這不比炒比特幣賺錢?
另一方面,低代碼由于本身的限制,無法實現很多定制化的需求,這也讓其應用場景被局限在了那些只能被標準化的領域里。
總體上看,低代碼未來的發展機會很多,問題也很多。我們需要關注的,其實并非技術本身,而是其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普遍存在的,還是提前預設的。從整個行業大盤上看,我個人認為低代碼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會期待這個沒有國王的王國里,出現一個能夠標準化行業的王。
文章來源于小智的互聯網觀察 ,作者唐小智
繼續閱讀: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低代碼的王國里,沒有國王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