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為什么又雙叒叕火了?!專業解讀RPA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2017年,財務機器人火遍大江南比,2018年經過部分企業實踐,機器人概念稍作冷靜,一些企業的結論是:哦,原來如此。一些企業的結論是:哦,不過如此。
       
      第一類企業開始冷靜的接受RPA技術并結合自己企業特點有條不紊的嘗試并擴大應用范圍。第二類企業,開始認真考察、仔細嘗試。第三類企業,無需求。當然還有第四類企業,從此抵觸RPA:并自認為人工智能就是自動化的另一層表達。
       
      2019年即將過去的5個月時間里,我們發現,RPA又重新火了起來,并且不少企業對RPA的期望又達到了2017年時的熱情高度:RPA、機器人,無所不能。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一些公眾場合的夸大宣傳,放大RPA的技術效果。他們并未真正的站在業務需求的角度去闡述RPA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到底能夠帶來多少價值。
       
      對于RPA,我們有必要在引領時髦的同時,有責任、有義務向企業傳遞真實、有效、能落地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RPA是什么?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使用RPA技術記錄一段業務流程,他就會不斷的重復操作這段流程。在這個定義里,技術是主語,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都是定語。我們最初的時候容易搞反,說成了流程自動化技術機器人,機器人成了主語,技術成了定語。所以很早的時候有人不解:RPA機器人有多高?放在電腦里的機器人?不會把電腦屏幕撐破么?
       
      技術總歸要跟業務場景結合,對企業而言要是個真實看的見或者摸的到的東西,所以我們不提機器人這個詞,我們把RPA定義成一個軟件。
       
      我們來做個定義:RPA是一個相對寫死規則的不斷按照這個規則重復執行某一個業務流程的后臺軟件程序。
       
      01 是一個軟件程序
       
      類似QQ這樣可以安裝在電腦上(當然服務器也可以)。技術核心是控制鼠標、鍵盤的操作,能夠監控網頁、郵箱等軟件的狀態。
       
      02 是在后臺運行的
       
      啟動后我們就看不見他了,他通過后臺程序控制整個電腦上其他軟件。人能看到的電腦屏幕,跟遠程操作一樣:沒人操作電腦的鼠標鍵盤,但是看到電腦屏幕上各種程序自己在運行。
       
      03 規則是相對寫死的
       
      RPA沒有任何智能化(思考、學習、成長)屬性,他根據業務場景在RPA底層技術基礎上做個性化開發,然后測試、交付。好在,一般RPA實施都會給一個配置界面,一些小的優化財務人員自己就可以調整。
       
      04 是按照這個規則重復執行
       
      這個很重要,也是把RPA打下神壇的關鍵(對,不是神,是技術)。RPA只能重復執行這個規則,所以當我們開發銀企對賬場景,這個RPA程序不會去做報稅,甚至你開發完招商銀行的銀企對賬,他都不會去做工商銀行的銀企對賬。這也是為什么有人宣傳他們有報稅機器人、對賬機器人、開票機器人;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廠商都會收一個lisence費。
       
      05 執行某一個業務流程
       
      關鍵詞一是某一個,他并不能像系統實施一樣解決多個或者某一類業務,比如檔子檔案管理系統的財務檔案的歸檔、查詢等,這樣的業務RPA做不到。
       
      關鍵詞二是流程,RPA適用于流程性的業務,特點是多鼠標操作、多鍵盤操作;但是如審核單據、決策判斷他很難做到,這類業務需要獲取大量信息、處理很復雜的規則。
       
       
      RPA的起源
       
      主流廠商
       
      據不完全了解,uipath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起源于生產制造業務的需求;前段時間認識個朋友,以色列的nice,十多年的歷史,專注于客服領域;阿里云RPA,原來是淘寶碼棧,最初用來給淘寶店主操作大量表格處理,是多年的實戰應用的積累;藝賽旗,原來是客服領域做風險監控的產品,后來封裝成RPA,技術有沉淀,發揮不錯。Uibot,基于按鍵精靈升級優化,技術厲害。(以上只是從公開資料了解,如有不對請朋友們隨時指正,見諒)
       
      企業自己:
       
      當然,聽說蘇寧、孩子王、京東、華新水泥等(根據聽說的先后順序)企業都在自己研發此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這個技術存在了十多年為什么在2017年被四大引入到財務領域并大火,原因有這么幾點:
       
       
      ■ 財務共享的建設;把原來分散的操作類業務集中到了財務共享,原來可能600個人每天1分鐘干完的活,現在在共享1個人每天干10個小時,即使考慮集中后效率增加,1個人每天干6個小時,也很枯燥;所以,需求是有的;
       
      ■ 人工智能的大火;RPA中文翻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有機器人三個字。于是,RPA開始風風火火闖九州;
       
      ■ 容易落地;RPA實施周期短,2-4周就能搞定一個業務場景;費用低,即使是10-30萬一個場景,也比動則幾百萬的系統實施便宜的多;不麻煩,不用服務器、不用網絡。
       
      所以偶爾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財務人興奮異常的去告訴IT同事,說出了個財務機器人,供應商說能夠代替我們幾十個上百個人力。IT人員心里一緊,出現這么厲害的技術我居然不知道。然后一調研,哦,原來如此。所以造成現在有有一些IT老大不太看重RPA:這是什么鬼。。。
       


      RPA的價值
       
      從RPA的定義總結他的特點,再去說價值和局限邏輯更清楚一些。
      RPA特點有:
       
      ■ 自動化程序,代替人工操作;
       
      ■ 自動化程序,只要有電,7*24小時運行;
       
      ■ 代碼程序,幾乎0差錯;
       
      ■ 實施簡單,獨立應用,無需做任何系統接口開發;
       
      ■ 可以部署在任何電腦、服務器、虛擬機。
       
      對應特點說價值:
       
      ■ 節約成本,避免人工的操作風險;所以實施RPA首先會考慮投產比;
       
      ■ 業務時效;7*24小時工作,對于一些時效性要求高的業務場景,人終于不用熬著或者倒班兒;
       
      ■ 提高作業質量;
       
      ■ 實施效率;實施簡單,無需討論接口方案、無需排期;
       
      ■ 高靈活性;靈活部署,只要是人能用的電腦,RPA就可以用。RPA部署不似系統部署需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器配置、訪問需要什么瀏覽器、瀏覽器需要升級或者降級到哪個版本。
       
      當然,從我們的實施案例看,企業跟我們提的,統一都是為了節約成本,人工操作風險、實施效率、靈活性都不關注。
       
      RPA的局限
       
      ■ 規則寫死,所以要求場景相對標準化,業務流程有幾步、順序是什么、每步如何操作、每步什么時間操作,要固定;
       
      ■ 不斷重復執行業務流程,所以適用于重復性高的業務場景;只有高度重復性場景,才會替代最多人工,才有一定的投產比;
       
      ■ 不斷重復執行業務流程,所以只能執行一個業務流程,不能用于其他場景。如前邊提到,用來銀企對賬的RPA程序,無法用來報稅;
       
      ■ 對業務流程的操作極度細化,要細化到每一個鼠標點擊的動作、輸入的每一個字,才能保證RPA在不斷重復中執行正確;
       
      ■ 對需求方業務人員的業務理解能力要求高。傳統系統實施,業務方只要提出我想要什么即可,標準化的產品和個性化開發就能滿足需求。RPA不一樣,RPA現狀調研的細化程度會把業務人員煩死,所以經常會出現RPA需求變更的情況:調研的時候好了就這樣就這樣吧,開發過程各種遺漏;
       
      ■ 對廠實施人員職業化、專業化要求高。職業化,他們需要想方設法的去了解客戶需求,即使人家不耐煩,也得朝著煩死對方的程度去調研。專業化,要結合業務場景提出優化建議。很多時候業務痛點有,但是操作流程不標準,需要把業務優化到足夠標準的程度才能落地RPA。
       
       
      RPA不是什么
       
      前邊聊了RPA是什么,優點和缺點也聊了,在這里,還要澄清一下,RPA不是什么。
       
      ■ RPA不是全才,不是所有的流程他都能搞定,也可能一個流程中的所有環節他都搞不定。所以,用RPA解決80%的問題,人來處理剩余20%的問題可能是現階段的最優方案;
       
      ■ RPA不能提高原來系統等環境的運行效率;我們跑一個報表跟當時數據庫資源使用情況、電腦配置、網絡帶寬都有關系,原來人操作跑一個表多久,RPA基本上也是多久。RPA能快的,就是比人點鼠標快、比人輸入文字快這種操作性的快。很多人用做展示的RPA視頻,操作飛快,當然如果把視頻播放速度調高2倍會更快;
       
      ■ RPA是底層技術,不同的業務場景,可以結合不同的技術實現。底層控制技術是基礎,什么技術好、效率高、穩定性強就把什么整合進來;
       
      ■ 按鍵精靈、宏命令與RPA類似,在一些簡單場景里他們都可以實現自動化。但是,RPA通用性更強一些,滿足的業務需求也多一些;
       
      ■ RPA不是萬能的。我們把RPA定義為系統自動化的補充,適合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無法信息化的、信息化投入太大的場景。所以一些企業說他們有成百上千個機器人,我肯定是不信的。如果是,那說明這個企業信息化建設太不科學,也說明,他們太有錢。上千個機器人實施和維護費用,絕對超過構建一套系統的費用。



      我們認為,一個企業的財務場景,一般情況5-20個機器人場景差不多,再多,可能有,但屬于特殊情況。


       
      企業如何梳理RPA需求
       
      首先是引入RPA的目的是什么:
       
      ■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緩解短期內高強度工作的壓力;比如要在48小時內不間斷跑300多個報表并實時監控狀態,報表跑完后隨時發給不同的300多個人;
       
      ■ 試用,引入新技術,給大家傳遞危機意識;
       
      ■ 創新嘗試,開拓思維,長見識;
       
      ■ 數字化。原來人工操作無法具體測算工作時長、效率,無法監控過程,RPA通過日志監控或者管理平臺確實可以做到。這點,很多企業并未意識到。
       
      其次是RPA場景如何選擇:
       
      ■ 流程化的業務,操作環節特別多,技術含量低、重復性大;員工直接的感受是,誰都不愿意做;
       
      ■ 無法實現系統對接的業務,比如跟稅務、政府的系統;
       
      ■從風險角度,無意做系統對接;系統的連接必然會導致系統風險的傳遞;
       
      ■從成本角度,系統開發成本高,周期長;
       
      舉例來說,每天要做的業財核對、銀企核對,隨時都有可能的資金收付查詢、定時過賬、憑證打印等。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個企業使用的系統不同、操作流程不同、業務處理要求不同,RPA落地的可行性、方法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并非說別人能實現的業務場景,我們就一定可以實現。
       
      面向大中型企業的財務服務,講究的是持續的、高質量的服務,并非做一單是一單,并非忽悠來了,做好做差再說。
       
      最后再次重提,新技術在引領方向的同時,更需讓大家知道哪些是方向性的,哪些是現階段能夠落地的。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RPA為什么又雙叒叕火了?!專業解讀RPA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福泉市| 巴里| 嘉鱼县| 开阳县| 浙江省| 革吉县| 和政县| 大安市| 工布江达县| 无为县| 花莲县| 巍山| 兴隆县| 长治县| 杨浦区| 睢宁县| 甘南县| 察哈| 兴隆县| 大庆市| 乌海市| 崇信县| 金川县| 靖宇县| 宣威市| 宁阳县| 准格尔旗| 华亭县| 南通市| 忻城县| 敖汉旗| 崇仁县| 达孜县| 安平县| 辽宁省| 冷水江市| 福贡县| 个旧市| 海兴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