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員工在互聯網公司的應用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背景知識: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白領機器人,可以完成重復性工作,來提高人的效能。類似于按鍵精靈,不過更高級更智能。

       

      RPA之前更多是用在銀行/稅務這些跨系統的勞動密集型白領工作上,比如開具發票,報稅之類的工作。滴滴里面的RPACenter是互聯網企業應用虛擬員工在業務里面的第一個嘗試。

       


      傳統觀念會認為,互聯網里沒有RPA的需求。大家想象中的互聯網企業是怎樣的呢?是打滿雞血,熬夜加班的程序員,或者是是整天開會討論需求的產品經理。似乎這些創造性勞動,很難被RPA這種自動化工具替代。

       

      互聯網是否有RPA的需求? 抱著這個問題,我去滴滴第一線做了大量調研。足跡遍布全國主要區域。和城市經理,區域職能,總部職能都做很多訪談和溝通。
       


       

      結果是非常有趣的,大部分總部中高層會覺得“業務沒有重復工作”,“產品研發團隊都能支持”,“流程已經被梳理得不錯了”。

       

      但是如果從更一線的員工了解他們每天在做什么,我們會得到不一樣的圖景:有同學 “每天審批6000個權限”,有同學 “每天配置十幾個運營活動,每個運營活動需要20分鐘”,有同學 “凌晨2:00起床把數據變成CSV報表,導入人群標簽系統”。

       

      這樣的看似完全不同的結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核心在于,傳統企業是信息金字塔結構,老板掌握所有信息。而互聯網企業腰部的中層和底層有大量創新和信息,“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高層維護一個目標和愿景,老板反而往往并不一定掌握所有細節和信息。

       

      基于調研和訪談,我們意識到詞匯的混亂會造成溝通的低效。于是首先在內部重新定義概念,把“重復工作”從“流程” 這個概念里面分割出來。

       

        

      RPA中的P就是Process,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在溝通過程中,會有很多歧義。別人會覺得,流程是流程團隊的事情,梳理流程這個不適用互聯網公司,我們業務變得太快,流程是滯后的,是低效的。

       

      而今天,我們重新定義了一個術語,叫“重復工作”。重復工作是自下而上的過程,是真實存在真實發生的。而流程是相關部門制定的,是存在文檔和系統中的(甚至可能和現實不一致),是自上而下的過程。

       

      在定義詞匯的時候,想起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開頭:“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這也正是讓我們激動和興奮的地方。

       

       

      滴滴內部是矩陣型組織架構,有法務財務人力這種職能線,也有網約車這種業務線。

       

      我們在業務里面做RPA的初衷很簡單,財務幾百人的規模,業務幾千人是財務的20倍。那么應該有20倍的重復工作,也理應拿到20倍的收益。

       

       

      我們的愿景很簡單,“干掉低價值重復勞動”。人最寶貴的是時間,很多公司996,但是在每周的72個小時工作時間里面,有多少時間是在做創造性活動,而又有多少是在重復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工具,通過技術的賦能,把重復工作消滅掉。讓人回歸到更快樂的創造性工作的本質上。

       

      工業革命把人變成了機器,而RPA把人變回人(通過把機器變成人)。

       

       

      目前RPA解決的重復工作,每天為公司節省了240小時,合計30個HC。7月份開始做,投入3個人。算下來年化20倍的ROI,這個是極其驚人的數量。

       

       

      目前我們典型項目交付周期是2.5周,為了進一步提高交付速度,規范一致性,避免重復造輪子。我們設計了一套可復用模塊的規范,并抽象出多個可復用模塊。

       

      我們自己內部還做了一個RPA統計&運維工具,叫RPAStats,歡迎大家來使用。

      (http://www.rpastats.com)

       

       

      互聯網的特點是,研發人員占比高,微軟28%,Google 35%,阿里巴巴甚至到了51%。

       

      但是,雖然有很多研發,可需求數量是更多的。研發資源相對稀缺。

       

      我們調研到某個業務,年初排期堆積了200個,年中堆積增加到300個需求。這意味著,如果當下沒有排上期,會永遠也排不上。因為接下來業務變化,會有更多更戰略性的,更高優先級的需求。

       

       

      RPA最大的優勢,一個是快,一個是省。

       

      是快速響應,我們從需求到上線的典型時間是2.5周,明年希望通過賦能, 可復用模塊等各種方法,把響應時間再縮短一半,到8天左右。這樣比起傳統的產品經理需求,評審,排期,上線的按周或者月計的交付時間,有顯著的差別。

       

      是成本優勢,一個幾年工作經驗的Java工程師要幾萬塊,而我們現在用大學本科畢業生培訓一個月就可以上崗,明年如果我們在三線城市設立異地的交付中心,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降到目前工程師1/6的成本,這樣就有了顯著的成本結構的差異。

       

       

      這樣的結果是,傳統工程師非常厲害,前端后端都能做,有絕對優勢。而RPA這塊實施的范圍要弱一些,不能寫App也不能做不存在的功能,只有操作鍵盤和鼠標。但正是因為“弱”,所以比較優勢。

       

      這件事情背后的本質是,更好用的工具讓技術民主化了。讓編程這個事情好用到大家都可以使用。

       

      這樣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補充的開發資源,反而幫助到傳統的工程師,釋放他們的時間專注在更困難的問題上。

       

        

      RPA傳統的使用最廣泛的領域是金融,央企,電力,電信。有幾個共同的特征:1) 咨詢公司銷售驅動。2) 內部系統陳舊異構。3) 技術并非主營業務

       

      而互聯網公司,和這類型公司差異挺明顯的。我們歷史短負擔小,異構的存量系統少,并且內部技術能力強,內部工具團隊建系統。

       

      那么需要找到更合適的適用于互聯網公司的RPA模式

       

       

      最后我們總結下,今天的Key Learnings有3個: (1)互聯網公司的重復工作 是真實存在的痛點。(2) 高科技行業程序員有絕對優勢,但是RPA有比較優勢。(3) 有成本結構的差異化,就有存在的機會。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虛擬員工在互聯網公司的應用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疏勒县| 海晏县| 周至县| 百色市| 慈溪市| 东乡族自治县| 汾西县| 玛曲县| 皮山县| 仙桃市| 丰镇市| 桐柏县| 阳朔县| 双峰县| 大名县| 太仓市| 凤城市| 义乌市| 永安市| 汉沽区| 威远县| 民县| 崇仁县| 陈巴尔虎旗| 界首市| 昂仁县| 威远县| 澳门| 咸宁市| 桦南县| 革吉县| 阳城县| 会同县| 洪雅县| 广南县| 中宁县| 出国| 阿克陶县| 葫芦岛市|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