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洲研究院洪小文、張益肇對話來也科技:不止RPA+AI,還有RPA+Data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來源 /    來也(ID:laiye_bot) 

      作者 /   MSRA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簡稱RPA),是一種預先設定的程序,它通過模擬并且增強人與計算機的交互過程,將基于規則的常規操作自動化,例如讀取郵件、對賬匯總、檢查文件、生成文件和報告等枯燥、重復、標準化的工作,都可以讓RPA機器人代為完成。
       
      由來也科技、人民日報海外網聯合電子政務理事會起草的《新智能•新效率,智慧中國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應用指南》即將發布。
       
      繼2019年11月19日“ RPA應用指南專家研討會·財稅專場 ”,2019年12月18日“ RPA應用指南專家研討會·投資人專場 ”舉辦后,再次迎來“RPA應用指南專家研討會·MSRA專場”。
       
      2020年1月16日,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副院長張益肇訪問來也科技北京辦公室,與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聯席CEO兼總裁李瑋、CTO胡一川、高級副總裁褚瑞等,就RPA和AI如何結合以及落地,自動化流程發現等議題進行討論交流。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副院長張益肇訪問來也科技
       
      本次“RPA應用指南專家研討會”由胡一川主持,主要議題如下:
       
      話題1:RPA+AI如何結合落地?  
      將AI打包成“傻瓜相機”  
       
      話題2:人機協同+流程發現  
      人類勞動力依舊需要尊重  
       
      話題3:RPA+Data  
      RPA的下一個路徑  
       

      以下為研討會精彩觀點摘要:
       
       
      一、RPA+AI如何結合落地?    
       
      RPA是自動化,AI是智能化,二者具有天然的親近性,他們的關系猶如人類的雙手和大腦。可是,如何把AI技術與RPA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結合? 
       
      對此,胡一川認為,RPA和AI結合的三大類的場景: 第一類 ,把AI的能力作為RPA能夠使用的技能,例如OCR或者NLP; 第二類 ,把人機交互、智能對話、語音對話作為RPA前置的一個人機交互界面; 第三類 ,在如何更高效地設計RPA方面,用機器去輔助人,去發現一些能夠自動化的流程。
       
      洪小文院長用OCR舉例:其實那些功能叫不叫AI都不重要,OCR就是傻瓜式使用,你給我一張圖片,我返回給你文字就可以了。它叫AI也好,不叫AI也好,你只要告訴我這個功能干什么(功能描述)?能出什么(對外接口)?同樣的,從自然語言中抽取信息,變成各個領域的一些名詞,那個功能也應該做成越傻瓜越好。傻瓜相機任何人都會用,如果你們能夠把AI能力包裝成任何人都能用,到那個地步你們就能解決很多事情。
       
      RPA+AI的結合,應該是弱耦合 。張益肇表示,針對第一種應用場景(把AI的能力作為RPA能夠使用的技能),RPA和AI之間,進行軟件設計的時候,應該做到弱耦合。RPA+AI有很多意義,RPA要去連接很多不同的程序,如果某些程序是AI,你只要聯上來,只要它的接口不改,遇到能力升級或者模型更新之類的,用戶就能拿到更好的版本,對于RPA而言應該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如果接口改了,那么RPA是需要重新做的。這個角度比較直接:AI只是RPA里面接的這些不同的應用里面其中一個應用,其中一個環節,不管是OCR,或者自然語言抽取出實體等,都是這樣。比如說OCR,OCR在云上面也有,OCR通過不停地更新數據,后面的模型也會相應更新,我們只需要每過一段時間下載一些新模型,更新一下就好了。
       

       
      二、人機協同與流程發現    
       
      盡管RPA+AI能夠運用的場景十分廣泛,但是仍不能替代人類勞動力。
       
      李瑋說到,我們早期和企業提起RPA的時候,企業負責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東西是不是要把人替代掉?其實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還沒法完全替代一個活人,RPA機器人其實就是一個智能助手,它只能干那些重復性的、協作性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在辦公室中又經常發生。所以說人機協同是RPA最需要理解的一個重要概念。
       
      洪小文院長認為,有一個場景,可能不一定叫AI,它跟人類智能(human intelligence)有關。直觀的說,就是把整個項目全部外包給別人,這里面不僅有AI,還有人。相當于有一個外包服務,外包怎么做你不需要管,但可以達到你要的效果,這里面必須有人的參與。如果全部被自動化,客戶會說你直接賣我軟件就好了。沒有自動化的地方,里面一定有人,人接進去協同工作。說實在的,最后賣的是全盤的外包服務還是人機交互?很難切分。
       
      在RPA+AI中,流程發現工具能夠有效幫助企業發現重復性高的工作,從而部署RPA機器人。同時,也要看到人類思維和行為的復雜性,流程發現工具依舊無法全部替代人類勞動力。
       
      洪小文院長提出一個問題:在流程自動發現的過程中,如果只是跟機器打交道,可以用流程將它們連起來。但是如果有超出系統邊界之外的操作,流程自動發現是發現不了的。可能打了一個電話,或者出去找了某個人呢,這個流程發現是沒有辦法做的,AI也沒有用。因為這些是人跟人對接的。流程發現在學術界叫做program  synthesis,就是說自動產生pragram,program  synthesis就跟我們講的流程發現一模一樣。
       
      即使做出流程發現來了,怎么樣可視化,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洪小文院長認為,因為流程發現不會百分之百正確,那么,在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時候,人如何進行干預?如果所有問題都由技術來解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機器不可能知道人的腦袋里想什么,所謂的人機協同就需要提供一種途徑,將人的知識,人的判斷輸入到流程中去,運行到某個時候,彈出一個界面,用比較規范的語言,將用戶的判斷和抉擇告訴機器。包括如何調試這個流程,如何追蹤這個流程是否正確,這個更重要,知道哪里有沒有錯,有錯我還可以改過來。
       

       
      三、RPA+Data    
       
      大數據時代下,從大數據中分析和挖掘的過程是RPA非常寶貴的一個過程,因為它可以提供分析能力來檢查不同數據系統中的數據。借助于RPA的自動化和來自大數據的洞察力,公司有可能將數據和行動結合起來。
       
      “這是一項新的技術,叫RPA+Data。”洪小文院長說到,今天所有RPA做的這些工作,用戶能夠直接看到數據是很有限的,因為人的眼睛實在是很有限,這個時候,RPA+Data(RPA數據可視化)其實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結合。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給出報表。可視化的東西就是看清大數據。數據很大,人是不可能看得到那么大那么全,但如果每次只是需要看某些固定地方的數據,那么就可以用RPA自動化,或者寫一些SQL腳本來完成這項工作,固定去產生一些報表,尤其是在找數據的錯誤或者說數據違規的時候,特別有用。這個跟RPA+AI不太一樣,可以單獨拿出來講。
       
      褚瑞表示,洪院長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開拓了RPA+AI的新思路,用RPA獲得原本分散的數據,并用AI技術對數據進行整合、交叉驗證、可視化展示等。和已有的數據倉庫+BI等技術相比,這種思路是一種很好的補充,RPA獲得的數據雖然零散,但這種位于邊緣的數據在整合后常常能發揮以小博大的價值,AI則大大增強了數據處理的深度。實際上我們前段時間為某個大型零售企業做的RPA+AI自動匹配和修正小票金額和POS系統金額的機器人,就起到了類似的作用。當時我們只用了簡單的決策樹來進行數據修正,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汪冠春補充說,RPA機器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數據隱私和分散的問題。有些敏感數據不放心讓人去接觸,但是可以交給RPA機器人按特定規則去獲取和使用。有些情況大規模數據集必須分塊以適應人類的記憶和處理能力,但是用RPA機器人就可以集中處理。這些都是RPA來替代人做的一些事情。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微軟亞洲研究院洪小文、張益肇對話來也科技:不止RPA+AI,還有RPA+Data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沐川县| 城市| 枣强县| 平凉市| 株洲市| 宝应县| 田林县| 黔江区| 托里县| 东城区| 离岛区| 渭源县| 临夏县| 石嘴山市| 昂仁县| 清河县| 石城县| 石家庄市| 临漳县| 彭山县| 兰西县| 保亭| 临泽县| 驻马店市| 灵石县| 德庆县| 外汇| 肇庆市| 杂多县| 辽阳县| 丘北县| 育儿| 鸡西市| 内乡县| 钟山县| 阿克陶县| 永吉县| 桐庐县| 沈阳市|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