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VS標準化,RPA的出路在哪兒?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RPA的標準化,只有兩條出路。

       

      走標準化產品模式,還是做高度定制化解決方案?  
       
      這是RPA乃至所有To B科技公司面臨的戰略選擇。關乎估值,關乎增長。  
       
      過去五年,無數抱有做標準化平臺愿景的AI公司,在趟過數不盡的坑后,業內才終于達成共識:越重的定制化,越有機會活下去。  
       
      而隨著AI與RPA等技術的應用愈發成熟,不少傳統企業的IT基礎建設也逐步完善,“標準化”再次浮出水面。  
       
      為此,雷鋒網AI金融評論策劃了「RPA標準化」的系列選題,借同一個話題,對不同背景的受訪者、產品和客群各異的企業們進行采訪,期望在不同的商業認知下捕捉觀點碰撞的火花。  
       
      本系列選題的第一篇文章,由文因互聯CEO、聯合創始人鮑捷講述他眼中的RPA標準化命題。  
       
      以下為鮑捷的所感所想:  
       
      RPA的完全標準化是偽命題   
       
      根據多年的切身體會,我認為面向企業服務的RPA廠商,整個業務流程是很難標準化的。  
       
      如果它能標準化,To B服務早就SaaS化了。標準化服務不是RPA這種承載形式能夠提供的。  
       
      同時,在局部流程上RPA又是可以標準化的,但要遵循一些特點。  
       
      • 第一,這個流程操作相對簡單,而且在企業里處于邊緣地位。如果一個業務的流程在企業內部處于核心地位,比如銀行的風控,是絕對不可能將它標準化的。
      • 第二,它是國家強制性要求的、本身就比較規范的流程,比如財務報表。正因為國家有一個合規和強制的要求,使得目前的一些流程得以標準化。

      否則,對于To B的RPA廠商來說,無論是需求理解環節、內部流程的構造環節、內部系統的接口環節,還是數據打通之后、生成新數據的環節,這些傳統的流程都不太可能被標準化。  
       
      我在金融領域做的業務比較多。在銀行,客戶經理要做一筆貸款,我們會將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生成財務報告,這個流程是有可能標準化的。但是如何生成財務報告,每家銀行其實不完全一樣。  
       
      定制化和標準化之間會有一個過程,在垂直行業里,需要積累很多年,通常來說你要服務幾十上百家客戶。而這個階段,你看起來非常像一個外包公司。  
       
      RPA的標準化,只有兩條出路。  
       
      一種就是做“前端”的東西,比如專門做火車票、做差旅報銷、做身份證識別、做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識別,只做一個點。公司不要把攤子鋪得太大,聚焦在一個細分領域,每年收入可能不多,不會快速地增長到很大。但是這樣能夠讓毛利率和凈利率變得很健康,變成一個小而美的企業。Uipath一開始就是小而美,頭十幾年沒怎么融資,也活下來了。國內其實也有不少這樣的公司。  

      另外一種最底層的知識庫管理系統也是可能標準化的。RPA也叫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所說的流程其實就是知識,是大量的業務規則,大量規則的管理就是知識庫管理系統(KBMS)。這個上面會出現未來的Oracle和SAP,提供標準化的底層知識計算平臺。

      至于在中間的比如編輯器之類的,很難擺脫咨詢的命運,也就很難標準化了。  
       
      我之前看到有統計說,90%以上的RPA項目都失敗了。這是因為客戶的預期和RPA實際能做到的,這中間有一個巨大的Gap。客戶可能讀了很多宣傳以后,會認為上一套系統,流程立馬就可以自動化了。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RPA需要長時間的行業積累,才有可能逐漸的從零件化到配置化,再到標準化,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很難一步到位。  
       
      RPA不能標準化的原因,有哲學層面的、有系統層面的、還有實操層面的,是多方面的原因。  
       
      從哲學層面來講,最深層次的問題,RPA是一種流程自動化,是一種企業IT服務,它并不新穎,很早就有,只是在不同的時候叫不同的名字。  
       
      比如在20年前,我讀博士的時候,那時候管它叫企業數據集成,和現在RPA處理的是一樣的問題。那時候其實大家也開發了各種各樣的小工具來做,但為什么這個事情它始終就做不大?因為企業流程本身其實是一種世界觀,沒有兩個企業的世界觀是一樣的,同樣,沒有兩個企業的流程是一樣的。  
       
      在一個組織內,能夠走得通流程的方法,在另一個組織內就是走不通。   比如你去比較一下釘釘、飛書這兩種同樣是做辦公軟件的團隊,你會發現他們的匯報流程、工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說每一個企業它都有內賬外賬。  
       
      當企業做財會的流程自動化時,首先你得搞清楚,你是幫這個企業做外賬的流程自動化還是內帳的流程自動化。  
       
      如果是外賬的流程自動化,是可能做到標準化的程度的。因為國家要求企業每年到稅務局必須報這些科目,但是內帳的標準化就不可能做到,因為每個企業的內部情況都不一樣。  
       
      第二,是系統層面的原因,RPA要解決的,   實際上是系統之間數據打通的問題。  
       
      一家公司內部,有的系統十年前就有,有的系統去年剛建成,有的系統即將完工,這些系統之間都沒有合適的接口連接,我們需要把這些系統之間的數據打通。但沒有兩個企業的IT系統一模一樣,系統都是由不同廠商在不同IT平臺上、不同操作系統上實現的。  
       
      所以RPA服務商要去跟不同的windows版本進行抗爭。在不同的機器上面有不同的配置,有的機器上裝殺毒軟件,它們都會給RPA的運行制造困難,然后你就會陷入bug的汪洋大海里去,和不兼容性做斗爭,RPA廠商得做非常多的補丁,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是做企業RPA服務的話,那么它的核心問題其實是一個概念建模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企業客戶自己的IT人員不具備這種建模的能力,所以你提供RPA商城也好,提供給它可視化編輯頁面也好,其實它是用不起來的。  
       
      歸根結底是因為大多數客戶沒有相應的建模能力,而不是一個界面本身好不好用的問題,還得看他這個RPA商城到底能不能把產品和服務銷售出去。客戶本來就沒有義務有概念建模的能力,這個是RPA服務商應該提供的服務。  
       
      我認為面對To C用戶的RPA商城倒是有可能成功的,比如IFTTT 之類。如果產品做到可以讓客戶不懂編程也能使用,不涉及流程編輯,而且整個流程也不涉及底層系統的對接,這樣的商城是有可能成功的。  
       
      RPA的四個階段 

       

      當前的RPA大致可以分成兩代:1.0版本是對于手的自動化,可以類比為“游戲外掛”,例如按鍵精靈;2.0版本是對眼睛和耳朵的自動化,例如目前這種搬運非結構化數據,并且自動化數據提取流程的類型。
       
      從RPA1.0到2.0,就是自動化體力勞動,向自動化腦力勞動的轉變。
       
      未來RPA還可能會演化到3.0版本,它將成為一個以知識庫為基礎的企業內流程化自動化管理系統。
       
      目前行業大致在RPA2.0~3.0階段。
       
      RPA2.0是去年年底時開始興起的,它在RPA1.0的基礎上,加上了OCR和NLP這兩種技術。
       
      RPA1.0時代,RPA只能解決結構化數據的問題,但RPA2.0可以解決非結構化數據在應用之間轉移的問題。然而它們兩者本身還都是在做數據的轉移。
       
      雖然RPA2.0時代,因為加上了OCR等技術,和AI進行了融合,但它的本質并沒有變。本質上RPA都是在提供一些標準件。
       
      再往前可能還有RPA的4.0,解決企業之間的資源調度自動化,如開放銀行、供應鏈自動化等等。
       
      今晚的分享,我主要和大家聊聊這部分,RPA 如何從1.0 演化到4.0,過程中涉及的核心技術以及實現的效果如何。
       
      RPA本質上是咨詢 

       

      業務咨詢和RPA技術的結合,我認為這件事情肯定是成立的,而且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其實我之前也一直在思考,為什么SaaS不能落地?為什么中國的To B的企業都像外包公司?
       
      后來我想明白了,我認為在中國其實需要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我把它稱為CAAS(consulting as a service),它是在中國環境下被逼出來的一種模式。我認為國外應該還是沒有這種商業模式的,SaaS已經被接受,沒有必要讓每家服務商也具有咨詢能力,同時也存在了大量垂直的服務商可以因為自己的專業服務而收費,它可以越過這個階段。
       
      而在中國,實施能力和咨詢能力的分離造成了一個兩極分化,咨詢和外包是兩個極端。
       
      以前的咨詢公司只能把咨詢的結果轉化成一大堆報告,而現在的CAAS服務公司可以把咨詢的結果變成一個IT系統。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RPA公司和咨詢公司的合作從邏輯上是成立的,而且未來的咨詢公司一定會加強自己的RPA能力,而RPA公司一定會加強自己的咨詢能力,兩方最后甚至可能出現合并。
       
      按照這樣的一個趨勢,兩個行業都可能產生一種顛覆性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RPA的前途是非常美好的。
       
      從我們當前業務流程來看,首先客戶提供資料并且跟我們說要在這些資料上面做什么樣的事情,然后我們的業務經理會跟他們一起坐下來分析具體的需求,想要實現什么效果,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無法做到,實施的效果如何等等。
       
      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咨詢過程,RPA服務商要懂客戶的業務并且要多一個前沿技術視角,比客戶更明白他能實現什么并且幫他做到。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AI金融評論(aijinrongpinglun)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go8tpfmiUWMczPtVQHVYdQ

      RPA中國推薦閱讀,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或刪除,謝謝。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定制化VS標準化,RPA的出路在哪兒?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昌吉市| 阳泉市| 河北省| 怀柔区| 香港| 确山县| 阜新| 绵竹市| 沙田区| 扬中市| 青州市| 北流市| 德保县| 佛坪县| 和硕县| 贵定县| 博客| 阜康市| 怀化市| 新建县| 微山县| 怀柔区| 加查县| 茂名市| 通化县| 壤塘县| 鄂托克前旗| 西城区| 揭阳市| 洪湖市| 昌吉市| 满城县| 凤阳县| 武夷山市| 兴安县| 甘孜县| 土默特右旗| 靖安县| 德州市|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