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中國首屆“構建智能互聯的數字化轉型體系”專家研討會上,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稱,人機協同不是用機器人取代人類,而是幫助人類釋放產能,更好的發揮創造力。RPA跨行業跨系統的特點,能更大范圍的滿足數字化轉型需求。
汪冠春解釋稱,RPA是一種預先設定的程序,它通過模擬并且增強人與計算機的交互過程,將基于規則的常規操作自動化,例如讀取郵件、對賬匯總、檢查文件、生成文件和報告等枯燥、重復、標準化的工作,都可以讓RPA機器人代為完成。
2016-2017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首先將財稅場景的RPA機器人引入國內。目前,RPA已在財務稅務、人力資源、金融業、制造業、信息技術、運營銷售等重復勞動率高的領域獲得廣泛驗證,RPA機器人表現出卓越的執行效率和極低的出錯率,同時又可以 7*24 小時不間斷運行,因而擁有廣泛的優勢。
以南方某供電局為例,每周工作時間縮短80%,實現無人值守,大幅提升工單通知的時效性。
對于電力行業的一線工作者來說,每天重復的工單對比、通知,報表匯總等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通過部署RPA機器人,由機器人每天登陸系統獲取工單信息,進行時限對比,對于超時的工單,每天自動發動短信通知;每周自動生成報表。項目實施后,極大減輕了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無需人工值守,將工單通知提醒從每周一次提升到每天一次,準時、準確保障了電力服務的可靠運行。
在江蘇某地方檢察院,檢察院每日需接收公安部門案件卷宗6、7例,每例300頁左右,僅“案卡錄入”和“文書開具”,就帶來大量繁瑣重復工作,工作人員有時甚至一天都不能完成案卡錄入。通過RPA的幫助,將以前全人工的工作,減少到只在掃描時需要人工操作,節省了信息員80%的工作時間,案卡內容正確率大幅提升,文書開具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5分鐘。
來也科技發布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白皮書 1.0》提到,伴隨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多軟件、多系統、多版本并存已經成為常態。如果過分依靠人力去完成跨系統的交流與操作,實現業務在系統間的流轉,必將帶來極大的工作量,制約企業效率的實質提升。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曙東表示,“企業人才的培養要把快速學習和系統學習結合起來,不管路徑有多長,相信來也科技能夠為人工智能未來教育、中國數字化建設,以及整個社會產業化升級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央廣網
原文鏈接:http://m.cnr.cn/tech/20191120/t20191120_524866110.html?clicktime=1574299516&enterid=1574299516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全球經濟向數字化轉型 RPA如何釋放產能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