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X?它與RPA有何關系?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DX的英文全稱為Digital Transformation中文譯為數字化轉型。這個概念從2017年開始逐漸升溫并得到全球各行各業的認可,并成為企業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戰略層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其本質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如RPA、云計算、IoT、AI等)對業務的流程和方法進行重構和優化。根據App Direct一項數字調查報告顯示,70%的企業高層認為,只有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才能在下個5年中生存下去

       

      而RPA作為這幾年風靡全球的數字化轉型工具,其非侵入式部署、可視化拖拽操作和維護方便等特性受到了眾多企業的青睞。

       

      前不久,日本科技界知名學者中山義人接受了IT leaders主編田口淳的訪問。中山義人就數字化轉型在企業中的戰略地位,以及RPA在數字化轉型中扮演哪些重要角色進行了深入討論。

       

      田口淳

       

      以下是此次采訪內容,由RPA中國翻譯整理:

       

      田口淳:目前全球企業都在談數字化轉型,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創造更多的收益。很多人把RPA作為首選數字化轉型工具,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中山義人:DX(數字化轉型)這個概念很好,不幸的是很多公司依然無法找到真正的切入點。首先,DX可以看作是一項通過數字技術發展其產品和服務的戰略計劃,算是一種運營模式的革新。

       

      如果DX作為戰略計劃,那么很多企業在啟動階段會非常緩慢,可能需要2——3年;但是作為一種運營創新就簡單的多,組織可以很容易借鑒別的成功案例,然后快速的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

       

      中山義人

       

      這幾年RPA確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也成為主流的數字化轉型工具。我認為投資回報率顯著和易使用是最大的兩個原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原因就是創收利潤,減少運營支出優化業務流程,而RPA與用戶的需求完美契合;在使用方面,從BPM業務管理到自動化業務流程設計,RPA的操作便捷,易于擴展為一線業務人員消除了困難

       

      不過在RPA應用方面,我認為將RPA放在單一的業務中很難體現出它的價值,例如,如果公司只是將RPA用來搬運數據,那么其收益將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通過RPA打通業務上下游,實現整條業務線自動化,那么RoI將是非常可觀的。

       

       

      田口淳:不少企業成立了十幾年,但是其業務流程從來沒進行過創新,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中山義人:確實,這個情況不只存在于日本,全球企業都有這樣的“通病”。業務流程創新對于那些成立3—5年的企業來說非常普遍,由于他們要搶占市場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改變,來把握住每一次機會。

       

      但是對于那些上了時間,有了一定市場份額的企業來進行業務流程創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包含諸多原因,如KPI不達標,RoI收益不成比例,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原因。

       

      左(中山義人),右(田口淳)

       

      但是隨著客戶需求的改變,一些企業不得不做出業務流程的創新,從端到端的角度從新考慮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迫切需要以最優化的方式改革公司,同時著眼于整個計劃并創建未來業務模型。

       

      到目前為止,ERP本身已內置了全球標準業務流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將業務與程序包進行匹配來構建To-Be模型。但是,當前在IT方面進行的投資是每個公司特有的領域的數字化。

       

      因此,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個To-Be模型,該模型是在沒有像全球標準這樣的正確答案的區域中,為每一個公司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標準化,而RPA是可以做到這些的

       

      田口淳:作為推廣DX的硬性條件,業務流程的整體優化顯得至關重要,實際上,其中一種效果的方法叫做“業務流程挖掘”。這種收集和分析各種業務系統(如ERP,IT設備和軟件)的日志數據,對公司業務流程創新將產生哪些影響?

       

      中山義人:大約五年前,我進入了BPM(業務流程管理)領域。盡管市場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但BPM的年復合增長率仍高達40%以上。


      BPM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幫助企業優化業務流程,建立標準和規范業務:通過對現有流程的簡化、整合、增加、調整等方式來提升流程效率,還可以通過明確流程“所有者”的形式來監督流程的整體表現,從而避免部門間推委的問題

       

      近幾年BPM的趨勢已經從大型企業擴展至中小型企業,來定制不同的業務規范和模型。

       

      田口淳:那么企業,該如何有效的建立起自己的業務優化模型呢?

       

      中山義人:不久前我接觸到一種叫“流程遷移”的服務。該服務支持創建業務流程的規范模型,它使用日常工作現有系統和應用程序(例如ERP和CRM)的日志,自動分析和重新設計業務流程。


      使用的挖掘工具是Fluxicon的“ DISCO”和Signavio的“ ProcessManager”。

       

       

       

       

      通過對企業業務數據進行智能分析,掌握業務現狀然后發現瓶頸,然后從新梳理和規范業務流程。而企業要做的是,要把這些規范的業務流程變的更加高效和穩定。

       

      田口淳:建立To-Be模型之后,用戶將開始執行數字化轉型。目前是通過結合IoT,AI和RPA來促進業務流程創新,你是如何看待這一趨勢的呢?

       

      中山義人:確實有不少企業將RPA與AI相結合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而且RPA與AI是一種“魚和水”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BPM將引入的RPA、AI、IoT等技術互連,從而實現整體業務流程自動化。

       

      通過學習BPM與AI生成的執行結果日志,可以更準確、高效地執行業務流程,因此我們也管這種解決方案叫“intra-martBIORA”。

       

       

      BIORA是BPM、IoT、OCR、RPA和AI的合集,旨在通過將傳統業務流程進行模擬數字化處理來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這個組合分工明確、功能各異,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化轉型服務,并可以簡單直觀地看到所有執行結果。

       

      田口淳:除了基于規則的傳統業務之外,很多非結構化數據業務也在謀求數字化轉型,你認為這些關鍵點在哪里?

       

      中山義人:非結構化數據業務是企業最費時費力的業務流程,這也是實現DX的難點所在之一。我們知道基于規則的業務,如財務、生產、數據搜集等都非常容易實現自動化;但是像客戶服務,這種需要人為干預的業務想實現從SoR(記錄系統)到SoE(參與系統)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就變的相當有難度。

       

       

      因此,在實現非結構化數據業務自動化轉型時,便少不了像OCR、AI、ML等智能技術的支持。這些技術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像人類那樣進行思考,如對圖像、文本、音頻的識別,對業務流程的自動學習,對業務流程的拆解和重構等,這對于實現自動化幫助都是巨大的

       

      目前,我發覺不少RPA供應商已經將很多主流AI技術內置在其中:一方面可以消除企業應用AI的難度,我們知道部署一項AI技術在時間和投資成本上都是巨大的,而通過RPA可以節省這些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是使得整個自動化流程變的更加智能,也是我前面所講到的“BIORA”概念,這將有助于把自動化范圍擴展至其他業務領域。

       

      DX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長遠的戰略計劃,所以在選擇工具、方法和解決方案時,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業務來選擇,不可盲目跟進那樣會起到反作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什么是DX?它與RPA有何關系?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高平市| 朝阳区| 偃师市| 开远市| 浮梁县| 马边| 湘乡市| 博湖县| 天台县| 贡觉县| 乳源| 调兵山市| 德庆县| 四会市| 南川市| 开远市| 罗城| 阿拉尔市| 肥乡县| 池州市| 望都县| 柳林县| 张家口市| 二手房| 泾川县| 宜都市| 怀安县| 凌海市| 芒康县| 华容县| 临漳县| 永平县| 岢岚县| 福贡县| 黄大仙区| 沂水县| 仁布县| 尼勒克县| 桐乡市|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