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PaaS平臺企業都在搞低代碼?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前段時間做調研,發現國內除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很多PaaS企業,包括涂鴉(IOT PaaS)、有贊(有贊云PaaS)、徐工、吉利(工業互聯PaaS)、恒生電子(Light云)等等,都正在推出或者計劃推出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文章嘗試通過對應用軟件研發發展階段的分析,提供一個看待這一趨勢的視角。

      第一階段,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軟件研發

      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軟件廠商主導了應用軟件研發,典型的產品是各種ERP、CRM軟件。這個階段的應用軟件研發從業務層面可以歸結為,根據企業(或組織)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結合科學管理知識,研發出軟件系統并應用到企業(或組織)的過程;從IT技術層面可以歸結為,基于IOE軟硬件平臺,使用各種通用編程語言,采用瀑布流的組織方式,研發出應用軟件的過程。互聯網初始發展階段,從IT層面很大程度上借鑒了軟件廠商的經驗。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入網人數快速增加,互聯網應用軟件出現爆發式的增長,技術和軟件研發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去IOE、云計算、大數據等等,充分體現了需求牽引生產力的發展。

      雖然軟件廠商跟互聯網企業有諸多不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幾乎所有的研發投入都聚焦在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研發上(軟件廠商主要是面向企業經營管理需求、互聯網企業主要是面向個人工作生活的需求),很少有專門為應用集成研發的產品,也很少有專門為應用研發團隊提供服務的研發團隊。這一情況類比到制造業,幾乎所有的軟件廠商和互聯網公司都是成品廠商,沒有零部件廠商。所以我把這個階段歸納為“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軟件研發”。

      但是社會發展充分證明了分工可以提升效率實現創新,于是在應用軟件研發領域PaaS和中臺就出現了。

      第二階段,PaaS服務(中臺)

      PaaS主要來源于應用軟件研發過程中共性的、具有較高可復用價值的需求和能力。我覺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可共用的技術性產品,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IoT平臺等;第二類是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被標準化的領域服務產品,比如商品、訂單、支付服務等;第三類是流量和關系鏈為核心流量平臺,比如微信、釘釘的小程序平臺。這些PaaS可以為上層應用軟件研發提供獨特的能力。PaaS從軟件服務向組織職責延伸,就形成了所謂的中臺。

      PaaS的出現實際上是對應用軟件研發活動和程序員職責的一種分層,通過分離關注點、提升專業度和能力復用,降低應用軟件研發的整體復雜度和提升效能。PaaS和中臺起始于互聯網,但是深刻影響到企業軟件服務領域。關于PaaS和中臺的討論非常多,大家了解也比較多,這里就不啰嗦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一點是,由于種種原因,起初企業構建的PaaS(中臺)往往只服務于企業內部,這實際上限制了PaaS發揮的價值。

      第三階段,開放平臺

      當PaaS能力越來越通用化、標準化,價值逐漸被市場認可的時候,自然就形成了構建開放平臺的動機。即使有些企業沒有明確“開放平臺”的叫法,但實際上在打造對外服務的PaaS平臺時其實做了開放平臺的事情:比如租戶、賬戶體系、資源授權管理、計量計費以及各種維度監控和數據統計等能力。

      開放平臺的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開放,把原先只面向企業內提供能力 轉變為面向其他企業、組織甚至個人提供。這里有兩點值得關注:

      • 開放平臺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開放。這意味著使用這些能力的企業、組織和程序員怎么用這些能力、用來做什么、能否用好,其實并不是平臺關注的核心,管理的手段也較為有限。
      • 開放平臺創造了增量,但增量有限。各種PaaS開放平臺的推出,使得某些應用軟件的構建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很多創新企業或ISV通過組織小規模的研發團隊也逐漸具備研發、交付較復雜的應用軟件的能力,這是開放平臺產生的增量。但由于PaaS開放平臺先天定位的不足,使它的增量價值受到較大局限。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某互聯網企業在運營推廣其IM/視頻PaaS平臺的時候遇到了如下困境:
      • 產品經理的困境是,如果API/SDK設計過于抽象,就會有程序員來吐槽不好用;如果設計的較為具體,則容易限制使用場景。

      • 解決方案設計經理的困境是,面對幾乎所有用戶需求場景,IM/視頻直播都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好比手上拿著最好的發動機和輪胎,但是客戶要一輛車,總得給找齊各種沒有的東西,還得說清楚怎么組裝,這其實是挺復雜的事情。
      • 解決方案交付經理的困境是,要把解決方案架構師畫在PPT上的應用解決方案給實現出來交付出去,就得組織合適的研發資源,但由于這不是PaaS平臺核心的業務,因此只能找生態伙伴來做。一來項目效率和質量得不到保證,二來項目交付可能無法留下有價值軟件資產,項目二期迭代的時候,可能也會遇到種種困境。他需要一個既能做應用開發、又能沉淀軟件資產、并且能有效組織生態的平臺,但顯然PaaS開放平臺不適合這樣的定位。
      這些困境真實體現了PaaS開放平臺在滿足應用軟件研發需求方面的不足,只有有效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才能充分發揮PaaS平臺價值,這也成為PaaS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第四階段,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aPaaS)站上風口

      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能比較好的解決PaaS平臺在支撐應用軟件研發最后一公里上的不足,進一步拓寬PaaS的增量價值,這是不少PaaS企業開始著手打造低代碼的直接動機。
      • 對PaaS產品經理來說API/SDK被設計成各種低代碼的組件,成為低代碼應用設計體系內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學習和使用成本。

      • 對解決方案設計經理來說,他原先畫在PPT上各種客戶解決方案可以變成低代碼平臺上的各種應用模版,可以有效拉近和客戶需求之間的距離。
      • 解決方案交付經理來說,低代碼平臺可以有效解決客戶解決方案設計實現、資產沉淀、版本管理,規范生態伙伴的合作。
      由于PaaS本身代表了某些垂直領域較高的技術和場景壁壘,因此基于PaaS推出低代碼開發平臺在某些領域天然具備技術或者場景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很多沒有PaaS基因的低代碼平臺推出,這些平臺可以考慮主動對接集成一些PaaS平臺能力,這將有利于低代碼應用場景的完善,也將有利于生態的繁榮。今天互相走出的這一步,可能改變甚至塑造未來軟件研發模式。

      思考總結:

      梳理和思考事物發展的脈絡,有助于發現事實的真相。PaaS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解構應用軟件研發的方式,低代碼則是抽象特定領域場景應用軟件研發的一種方式,兩者有比較好的互補性。認識到這一點,將有助于PaaS及低代碼平臺的產品設計。

      - END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為什么PaaS平臺企業都在搞低代碼?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林周县| 凤台县| 宁河县| 和田市| 洪湖市| 华坪县| 当阳市| 巴楚县| 宁河县| 离岛区| 突泉县| 二连浩特市| 龙里县| 威信县| 双流县| 平武县| 洪湖市| 休宁县| 平定县| 巴楚县| 南江县| 徐汇区| 神木县| 东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曲阳县| 孟津县| 开鲁县| 湖北省| 台北县| 青阳县| 罗江县| 托里县| 公安县| 东兴市| 甘孜县| 长顺县| 华亭县| 聂荣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