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做調研,發現國內除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很多PaaS企業,包括涂鴉(IOT PaaS)、有贊(有贊云PaaS)、徐工、吉利(工業互聯PaaS)、恒生電子(Light云)等等,都正在推出或者計劃推出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文章嘗試通過對應用軟件研發發展階段的分析,提供一個看待這一趨勢的視角。
第一階段,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軟件研發
雖然軟件廠商跟互聯網企業有諸多不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幾乎所有的研發投入都聚焦在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研發上(軟件廠商主要是面向企業經營管理需求、互聯網企業主要是面向個人工作生活的需求),很少有專門為應用集成研發的產品,也很少有專門為應用研發團隊提供服務的研發團隊。這一情況類比到制造業,幾乎所有的軟件廠商和互聯網公司都是成品廠商,沒有零部件廠商。所以我把這個階段歸納為“面向用戶直接需求的應用軟件研發”。
但是社會發展充分證明了分工可以提升效率實現創新,于是在應用軟件研發領域PaaS和中臺就出現了。
第二階段,PaaS服務(中臺)
PaaS的出現實際上是對應用軟件研發活動和程序員職責的一種分層,通過分離關注點、提升專業度和能力復用,降低應用軟件研發的整體復雜度和提升效能。PaaS和中臺起始于互聯網,但是深刻影響到企業軟件服務領域。關于PaaS和中臺的討論非常多,大家了解也比較多,這里就不啰嗦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一點是,由于種種原因,起初企業構建的PaaS(中臺)往往只服務于企業內部,這實際上限制了PaaS發揮的價值。
第三階段,開放平臺
開放平臺的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開放,把原先只面向企業內提供能力 轉變為面向其他企業、組織甚至個人提供。這里有兩點值得關注:
-
開放平臺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開放。這意味著使用這些能力的企業、組織和程序員怎么用這些能力、用來做什么、能否用好,其實并不是平臺關注的核心,管理的手段也較為有限。 -
開放平臺創造了增量,但增量有限。各種PaaS開放平臺的推出,使得某些應用軟件的構建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很多創新企業或ISV通過組織小規模的研發團隊也逐漸具備研發、交付較復雜的應用軟件的能力,這是開放平臺產生的增量。但由于PaaS開放平臺先天定位的不足,使它的增量價值受到較大局限。
-
產品經理的困境是,如果API/SDK設計過于抽象,就會有程序員來吐槽不好用;如果設計的較為具體,則容易限制使用場景。
-
解決方案設計經理的困境是,面對幾乎所有用戶需求場景,IM/視頻直播都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好比手上拿著最好的發動機和輪胎,但是客戶要一輛車,總得給找齊各種沒有的東西,還得說清楚怎么組裝,這其實是挺復雜的事情。 -
解決方案交付經理的困境是,要把解決方案架構師畫在PPT上的應用解決方案給實現出來交付出去,就得組織合適的研發資源,但由于這不是PaaS平臺核心的業務,因此只能找生態伙伴來做。一來項目效率和質量得不到保證,二來項目交付可能無法留下有價值軟件資產,項目二期迭代的時候,可能也會遇到種種困境。他需要一個既能做應用開發、又能沉淀軟件資產、并且能有效組織生態的平臺,但顯然PaaS開放平臺不適合這樣的定位。

第四階段,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aPaaS)站上風口
-
對PaaS產品經理來說API/SDK被設計成各種低代碼的組件,成為低代碼應用設計體系內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學習和使用成本。
-
對解決方案設計經理來說,他原先畫在PPT上各種客戶解決方案可以變成低代碼平臺上的各種應用模版,可以有效拉近和客戶需求之間的距離。 -
解決方案交付經理來說,低代碼平臺可以有效解決客戶解決方案設計實現、資產沉淀、版本管理,規范生態伙伴的合作。

思考總結:
- END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為什么PaaS平臺企業都在搞低代碼?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