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曾經一度風光無限,業績節節攀升,但近來卻陷入了一片沉寂。公司的高層和員工們都感到困惑,因為盡管大家加班加點,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業績卻怎么也見不到曾經的那種增長。但實際上,業務瓶頸在哪里,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業務系統過于陳舊,已經無法支撐業務規模擴大。
像這樣堅持使用遺留系統的公司,在中國市場中其實非常多,在一個熟悉的系統環境下,主動進行改變確實挺難的。但是,已經2024年了,如果還不做出改變,恐怕只會錯失更多的業務機會。
那么,什么是遺留系統呢?又該如何著手做出改變呢?
01
什么是遺留系統
遺留系統,又稱為“legacy system”,是在2018年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中引入的術語。通俗來說,遺留系統指的是那些雖然在技術上已經過時,但仍然在企業中使用的計算機系統或應用程序。
在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處理遺留系統往往是一項優先任務。這是因為遺留系統通常以技術債務的形式存在,可能消耗大量資源,甚至影響業務推進。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遺留系統的問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面臨較大困難。
因此,遺留系統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02
什么是遺留系統現代化
遺留系統現代化,或稱為遺留應用程序現代化,是通過引入可支持未來數字化應用的現代解決方案,對企業現有數字平臺進行升級或改進的過程。直截了當地說,這意味著利用數字化工具對老舊系統進行改造,使它們重新煥發活力,或者能夠與新的系統、應用進行有效銜接。類似于現代軟件更新,遺留系統現代化旨在將舊系統的積累與新技術的優勢結合,構建更加強大的平臺。
然而,雖然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卻并不簡單。許多企業從管理到業務層面都有對遺留系統進行改造的迫切需求,但在現實中,企業IT部門卻常常陷入遺留系統的泥潭中掙扎。即便不斷更換人員,問題依然難以有效解決。有時候,企業為了應付遺留系統的問題,反而引入了更多無法有效銜接的代碼,使本已不清晰的應用架構變得更加混亂。
值得注意的是,判斷一個系統或應用程序是否為遺留系統,并不僅僅取決于其存續時間。而是應從系統的代碼質量、架構、自動化等方面是否成熟和先進來進行評估。同樣,一套系統或應用雖然剛剛上線,但如果其架構、代碼等使用的是過時的技術,依然可以被視為遺留系統。
因此,遺留系統現代化遠非簡單的升級更換。我們需要從系統內部著手,采用新的工具和技術,全面改造這些系統,以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數字化環境。
03
為什么要進行應用系統升級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所有的遺留系統。尤其對于那些雖然使用時間較長但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應用程序而言,如果其能夠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運行良好,過早進行升級改造可能反而會引發一定程度的混亂。
實際上,是否要淘汰遺留系統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實際需求,尤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速度、效率和成本往往成為系統關注的關鍵點。如果一個系統已經無法跟上企業業務的步伐,甚至開始妨礙業務推進,那么遺留系統現代化就變得迫在眉睫。
作為企業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遺留系統是否已經對業務造成了阻礙:
-
集成難題:遺留系統難以與新軟件、新工具和應用程序集成,可擴展性減弱,兼容性問題顯著。 -
性能問題:遺留系統運行速度慢,信息同步滯后,用戶滿意度顯著降低。 -
平臺適配不足:現有系統僅支持PC端,缺乏適配移動端版本,也不支持多平臺使用。 -
用戶友好性差:遺留系統對用戶不友好,需要特殊技能或大量培訓方可使用。 -
運營成本問題:隱藏的運營成本開始占支出,如過時的硬件、培訓效率下降等。 -
更新困難:需要定期更新以避免業務處理問題,成本高昂,響應市場變化時間較長。
04
如何進行遺留系統現代化
-
封裝:在不改變代碼原始狀態和環境的情況下,通過連接新接口并使用 API 訪問其層次結構,實現系統的功能擴展。 -
重新托管:將整個應用程序遷移到云平臺上,實現現有功能的保持,被認為是較為快速的選擇。 -
重構:對現有代碼進行重構和優化,而不改變外部行為,提高系統性能和可維護性。 -
重組:將應用程序遷移到新的軟件平臺上,以探索更先進和更優越的平臺能力。 -
重新平臺化:在將應用程序或其組件遷移到新平臺的過程中,最小程度地調整代碼以適應新平臺的改變。 -
重建:通過對應用程序或其組件進行重建或從頭重寫,保留應用程序的范圍和規范。 -
替換:淘汰原有應用程序,用新的應用程序替代,考慮到新的要求、規范和客戶需求。這通常是最終的選擇,需要從頭開始構建應用程序。
05
使用低代碼開發遷移遺留系統
1、需求評估與規劃
- 分析現有遺留系統:理解當前系統的功能,結構,以及與其他系統的集成方式。
- 確定業務需求:與各部門溝通,了解他們對新系統的需求和期望。
- 制定遷移計劃:決定整體遷移的范圍,優先級以及時間表。
2、選擇合適的低代碼平臺
- 評估不同的低代碼平臺:根據需求選擇支持所需功能的低代碼平臺,考慮平臺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 試驗和測試:通過試用版測試平臺的功能,確保它能滿足遷移的要求。
3、設計與開發
- 制定數據遷移策略:明確如何遷移現有數據,可能需要數據清洗和格式轉換。
- 使用低代碼工具進行建模:利用低代碼平臺的拖放接口和模板來設計新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和工作流程。
- 定制和集成:如果需要特定功能,應用APIs或低代碼平臺提供的自定義編碼功能。
- 準備數據遷移:備份數據,執行數據清洗和轉換。
- 執行遷移:將數據從遺留系統遷移到新平臺,通常這可以通過低代碼平臺支持的工具或服務來輔助完成。
5、測試與質量保證
- 單元測試:測試新系統的每個組件以確保其功能正確。
- 集成測試:確保新系統與其他系統和服務的集成無誤。
- 用戶接受測試(UAT):讓最終用戶測試新系統以確認它滿足他們的需求。
6、培訓與上線
- 用戶培訓:為用戶提供必要的培訓,以確保他們了解如何使用新系統。
- 逐步上線:可以選擇漸進式遷移,這樣可以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逐步替換舊系統。
- 監控與支持:上線后,監控系統性能,對用戶反饋進行響應,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7、持續迭代與優化
- 收集反饋:從用戶那里收集反饋并根據反饋進行優化。
- 持續開發:利用低代碼平臺的靈活性,持續迭代開發,以適應未來的業務需求變化。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低代碼盤活遺留系統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