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Linkloud 團隊聯合亞馬遜云科技舉辦了一場“出海升溫,AI降溫?”之美國及日本SaaS真實體感的線下沙龍,并邀請到今年在硅谷或日本走訪后歸來的三位出海 SaaS 公司創始人及嘉賓,來自 Vanus.ai、Stey.ai和 Zingfront,還有 Quickcreator.io 的聯創也是 Linkloud 社區的老朋友老閻,一起討論了在AI熱潮下,產品出海的新觀察和新機會。
嘉賓簡介
客戶遍布中東、南美和國內,國內主要集中在 3C 類項目。計劃進一步推廣電商客服 AI 產品,并拓展國際市場。
01 美國、日本企業對AI的態度
朱峰:
美國對 AI 的態度
-
-
美國創業者將 AI 當成玩具,對技術的熱情單純且直接,這種態度有助于創造新事物。
-
在技術方面,美國注重創新和思考,快速組建產品,積極進行技術比拼。
-
-
美國企業的全球化:美國團隊雖立足本土,但業務從第一天起就面向全球市場。例如,MathGPT 的主要用戶來自烏克蘭,而 AI 歌詞解析工具的最大增長市場是韓國。
厲啟鵬:
-
行程收獲與技術交流:行程緊湊,拜訪了大公司如 Meta 和 Google,收獲頗豐。從技術角度來看,Agent 技術水平類似,但有些細節處理更好。
-
工具與人脈拓展:了解到更多直接觸達目標客戶的工具,并結識了多位專注于增長和市場營銷的專業人士,其中包括市值數億的公司增長負責人,為長期合作奠定了基礎。
-
市場習慣洞察:親身體驗了美國市場的獨特習慣,這些差異對于理解市場至關重要。
趙秀文:
-
中美日市場對比
-
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策略同質化。美國盡管面臨強大對手,但市場更加多元。 -
日本市場給人以寬松感,客戶流失率僅為千分點,而中國客戶每年流失 20-30%。
-
-
日本市場特性 -
細分市場活躍:在 Sushi Tech 展會上,80% 參展商聚焦于農業、工業等細分領域,軟件僅占 1/5,顯示出互聯網在日本更多扮演輔助角色,預示著未來中國互聯網也可能逐漸成為傳統行業,而真正的機遇在于細分市場。 -
地域特色顯著:日本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商業獨立性,如東京與大阪的差異。 -
品牌與付費文化:建立品牌后,日本市場的商業變現效率高,開源模式在當地受到推崇,但需要耐心與持續的熱情。日本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品牌信譽度高,適合技術導向型產品,同時指出5%的 SaaS 付費率在日本市場是較為理想的水平。
-
-
實地參與的重要性:強調進入日本市場需親身體驗,與當地深耕多年的專業人士合作最為理想。每個市場都有其特殊性,深入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并解決問題。
02海外客戶與國內客戶的區別
閆志濤:
-
海外客戶與國內客戶的區別
-
海外客戶動手能力更強,喜歡自主解決問題。國內客戶更依賴服務,期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
但難以采訪到客戶。通過郵件觸達和約會都很困難。一旦海外客戶愿意分享個人使用體驗,很幫助產品改進。
-
因為價格不敏感,定價便宜時,海外用戶容易沖動付費,使用一次后就離開。需要注意區分。
-
-
Life Time Deal 的策略
-
Early adopter 用戶是重要的反饋來源,其典型用戶畫像:普遍具有產品鑒賞能力,分布在各個國家,擁有自己的業余生意,在 LTD 平臺上愿意花錢購買不同產品。
-
9月開始推行 Life Time Deal,解決業務問題。通過 Life Time Deal 獲得 200 個付費用戶,其中一半選擇最高套餐。
-
在某些場景下,客戶采訪非常困難,10 個用戶中可能只有一個愿意接受采訪。Life Time Deal 提供了采訪用戶的機會。
-
-
價格敏感度
-
海外客戶價格敏感度不高,今年產品漲價后依然保持良好銷量。
-
2B 產品定價較高,年包用戶留存效果最好,用戶愿意為優質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2C 很多會買年包。
-
國內客戶要求高,但付費意愿較低。北美客戶不太會談價,國內用戶比較會談價格。
-
趙秀文:
-
AI 引入后的變化
-
立項需要真實需求和熱愛,吸量是通過找到流量來實現。
-
C 端客戶在 AI 引入后變化明顯,中小公司需要通過開放的心態和流暢的溝通來獲取用戶反饋。
-
強調 Build-in-public,思想轉變。但大部分團隊問題是閉門造車或一切聽老板的,比如,技術研發人員需求來自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聽從老板的需求。
-
聽取用戶反饋,真正在社區中思考功能To-do。產品、技術、客服人員都要有 Twitter 賬號,與海外友商對齊、直接面向用戶、擁抱用戶。但目前很多問題是,決策權在老板手中、團隊又彼此分工、誰在擁抱用戶呢?
-
-
用戶反饋的來源
-
SEO 是早期啟動的重要流量來源,占比 80%。
-
Build-in-public,需要公開講述產品,讓用戶感受到態度和熱愛,用戶才會給予反饋。這種態度有助于獲取用戶和品牌認同,即使產品失敗,用戶也會支持下一款產品。
-
需要從真實用戶聲音中獲取反饋,知行合一是最難的部分。
-
閆志濤:
-
國外的成功案例
-
Demon Chen(Pdf.ai 創始人),曾在 Cisco 工作的華人,在疫情期間通過 IndieHacker 用業余時間做產品,并在 Twitter 上分享。
-
第六個產品成功時,積累了 2 萬粉絲,三個月內獲得 8 萬美金收入。目前兩個產品總收入達到 20 萬美金。
-
海外有很多低代碼平臺,因此比較容易開發 MVP 驗證想法。
-
-
中國團隊的挑戰
-
中國工程師不習慣與外界發聲,這是中國團隊的最大挑戰。
-
不用擔心海外用戶會抄襲,保持開放的心態,及時溝通。
-
-
共創客戶的積累
-
在社區里解釋延遲原因,承認錯誤,及時溝通,公開透明地講出來,用戶會成為參與者,避免負面影響。
-
通過公開透明的溝通,積累了很多共創客戶。對中國團隊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認知。
-
03 海外市場的特點
-
增長渠道理解深化:交流使得團隊認識到不同發展階段應匹配不同的市場推廣渠道,超越了對 Twitter 等通用渠道的初步認知。
-
中國和海外用戶的區別
-
問題響應:產品出現相同 Bug 時,南美客戶展現出較高容忍度,愿意繼續使用,未提出額外補償要求;相反,中國客戶對產品要求更為嚴格,迅速采取下架措施,付費意愿相對較低,但能快速獲得反饋并進行迭代。
-
需求特性:中國客戶對功能多樣性有高要求,如多語言支持,最終未必采納所有建議,但促進了產品完善。
-
文化差異:北美用戶相對沉默但付費能力佳,南美用戶則互動頻繁,利于產品迭代初期收集反饋。
-
-
用戶路徑監控:監控用戶路徑,處理售后問題時直接獲取訂單信息。通過 AI 分類和分析,確保數據質量很重要,需要區分哪些問題是模型錯誤和幻覺。需要人工判斷原因。
-
在灣區的用戶溝通體驗:在灣區直接與用戶溝通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能夠帶來更直觀、深入的市場理解,與遠程交流相比,解決了時差問題,有助于更精準地把握用戶需求和市場動態。
-
定價策略:中美定價存在差異,美國市場可以放開定價,9 美金和 19 美金的區別不大,超市物價是北京的 3 倍,軟件價格差 6-7 倍。國內市場則需要更謹慎地定價策略。
-
歧視抄襲:硅谷對抄襲的產品容忍度不高。與國內不同,國內業務同質化現象嚴重。
-
競爭環境
-
競爭是良性和理智的,速戰速決。硅谷少有友商打到底的情況,機會成本高。
-
競爭禮貌且快速分出勝負,同類型的產品一般競爭半年后,團隊有默契會討論合并。雙方死磕市場價值小,合并后市場價值更大。
-
第二名會快速進入下一個賽道,每天有新技術。整個生態支持創業,很友好,投資人和創始人務實坦誠,創業者也覺得應該有所作為。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AI 能否讓企業出海彎道超車?
熱門信息
閱讀 (14950)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4047)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110)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031)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741)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