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報告:2030年8億人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圖文來源:量子位

       

      麥肯錫報告:2030年8億人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秦安戰略是秦安老師關于經略網絡空間的觀察思考,其中也包含老師選摘自網絡的精彩文章,主要涉及網絡空間安全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已相繼推出了《網絡空間戰略研究》、《網絡戰爭》、《商密知識》、《美網軍動態及戰略威脅情報》、《網信視界》、《秦安觀點》等欄目,其目的是依聚合智慧,看網絡風云,做獨立智庫,出戰略謀劃,接產業地氣,演萬變網域,練百戰精兵,為經略網絡空間奉獻智慧力量。

       

       

      關于機器人將搶走人類工作機會的討論已經屢見不鮮,但近日麥肯錫給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01.自動化將取代這些工作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稱,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技術將為用戶、企業和經濟帶來明顯好處,提高生產率并促進經濟增長。但技術取代人工的程度將取決于技術發展、應用、經濟增速和就業增長等因素。

       

      這份研究范圍涉及46個國家的報告對不同程度自動化進展對就業的影響進行了分類預測,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4億個工作崗位。

       

      報告指出,自動化對就業的潛在影響因職位種類和行業部門不同而異,其中最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是那些涉及在可預測環境中進行物理活動的工作類型。

       

      例如機械操作,快餐準備,以及數據收集和處理,這將取代大量勞動力,包括抵押貸款發放、律師助理事務、會計和后臺事務處理等崗位。

       

      而受自動化影響較小的崗位通常涉及管理、應用專業技術和社會互動,因為機器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還無法超越人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可預測環境下的一些相對低收入崗位受自動化的程度也會較低,例如園藝工人、水管工、兒童和老人護理人員。一方面由于他們的技能很難實現自動化,另一方面,由于這類崗位工資較低,而自動化成本又相對較高,因此推動這類勞動崗位自動化的動力較小。

       

       
      02.就業大變遷時代即將到來                                

       

      麥肯錫特別指出,被機器人取代并不意味著大量失業,因為新的就業崗位將被創造出來,人們應該提升工作技能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大變遷時代。

       

      麥肯錫預計,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3.75億人口需要轉換職業并學習新的技能;而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景下,約7500萬人口需要改變職業。

       

      刺激就業崗位增加的因素包括:

       

      收入和消費的增加。麥肯錫預計在2015年至2030年間,全球消費將增長23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新興經濟體的消費階層。僅消費行業收入的增加就預計將創造出2.5億至2.8億個工作崗位;

       

      人口老齡化趨勢。隨著人們年齡增長,消費模式將發生變化,醫療和其它個人服務方面的支持將明顯增加,這將為包括醫生、護士和衛生技術人員在內的一系列職業創造新需求。麥肯錫預計,在全球范圍內,到2030年,和老年人醫療保健相關崗位可能會增加5000萬到8500萬。

       

      技術發展和應用。在2015年至2030年間,科技相關支出預計會增加超過50%,因此技術開發相關工作需求預計也將增加,其中一半約為信息科技服務相關職位。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這一趨勢將在全球創造2000萬到5000萬個就業機會。

       

      此外,麥肯錫指出,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投資以及部分工種在未來的市場化趨勢也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需求。

       

       

       
      03.1億中國人面臨職業轉換                        

       

      從人口數量角度,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

       

      麥肯錫報告指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境下,到2030年中國約有1億的人口面臨職業轉換,約占到時就業人口的13%。

       

       

      當然這一數字相對中國過去25年經歷過的農業向非農勞動崗位的變遷來說,并不算多。麥肯錫認為,隨著收入繼續增長,中國就業人口從農業轉向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趨勢預計將會持續下去。

       

      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國高達31%的工作時間將被自動化,如果發展相對緩和,這一數值將下降到16%。

       

       

      附錄:

       

      自動化方便了生活,也改變了工作。但自動化對人類工作有何影響,未來的就業機會夠不夠,我們怎樣適應即將到來的職業轉換呢?

       

      近日,麥肯錫發布了一篇題為《 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tomation》的研究報告,完整報告以160頁的篇幅具體闡明了自動化帶來的影響。量子位挑其報告重點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4億-8億人將失業

       

      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4億到8億人將被自動化取代,相當于今天全球勞動力的五分之一。

       

      自動化對工作的影響為何如此大?據統計,在全球60%的職業中,至少三分之一組成活動可以被自動化代替。也就是說,職業轉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意義重大。

       

      自動化對就業的潛在影響因職業和部門而異——

       











       

      最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活動包括可預測環境中的物理活動(如操作機械和準備快餐)、收集和數據處理活動,這些工作可以通過機器做得更好更快。這可能會取代大量的勞動力,例如抵押貸款發放、律師助理工作、會計和后勤事務處理等。

       

      是否有充足的就業機會?

       

      歷史數據表明,科技能夠創造就業。

       

      △ 美國1850-2015年全行業就業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到,歷經兩次工業革命后,農業、制造業和礦業的就業人數有明顯減少,但在貿易、教育和醫護行業就業的人數明顯增多。

       

      自動化的影響因不同國家的收入水平、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而變化。下圖為2016到2030年不同國家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百分比。

       

      △ 圓圈大小代表可能流失的全職人力工時(FTE),顏色代表人員平均年齡,橫軸為203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縱軸為被取代的崗位占比

       

      麥肯錫預計,在經濟增長充分、創新和投資充足的情況下,新創造的就業機會足以抵消自動化帶走的崗位損失。并且在一些發達經濟體中,我們將需要額外的投資減少勞動力短缺的風險。

       

      那么,新的就業機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在報告中,麥肯錫對可能促進就業的7個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增加消費者收入對創造就業機會的影響最大。

       

       

      講到這里可以發現,相比崗位數量的減少,確保工人具有工作所需的技能才是更大的挑戰,未能實現這一轉型的國家可能會看到失業率上升和工人工資下降。


      特別聲明:

      圖文來源:量子位(QbitAI)

      RPA中國推薦閱讀,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麥肯錫報告:2030年8億人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龙州县| 定南县| 株洲县| 普兰县| 罗田县| 鹿泉市| 彭山县| 农安县| 双流县| 邢台县| 南宁市| 曲麻莱县| 淮北市| 新密市| 抚松县| 郎溪县| 永泰县| 定陶县| 长岭县| 奎屯市| 南涧| 定日县| 昌都县| 大渡口区| 璧山县| 桐乡市| 社会| 通海县| 广饶县| 凌源市| 镇安县| 宜州市| 阿拉善左旗| 南投市| 湖北省| 堆龙德庆县| 杨浦区| 保康县| 伊宁市|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