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ipath完成C輪2.15億美金融資,估值達到30億美元。在RPA賽道上,與之類似的還有Automation Anywhere 在今天宣布獲得了軟銀愿景基金3億美元融資,估值到達26億美元,以及已經上市的Blue Prism等。
根據Bekryl Market Analysts的報告預測,2028年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市場將會達到110億美元規模,市場總收入將增長十三倍。在這里簡單介紹下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用戶使用軟件機器人,直接學習用戶在圖形界面上的交互操作,并進行重復,以實現操作流程自動化。
RPA解決的就是重復性、重人力的的簡單工作。在辦公場景中的經常會出現這樣情況,尤其在財務、人力資源等場景。在國內,企業服務軟件都很少會強調流程自動化這一概念,在SaaS軟件中都包含了這樣的功能。
也許對于現階段的市場環境,垂直落地才是市場更需要能的。流程“設計者”和“使用者”角色分離。(這里二者的角色不定位到人而是定位到企業)。所以才會出現德勤基于Uipath平臺開發的財務機器人,非常強調與場景側結合的產品,以第三方的角度服務企業,對于“使用者”來說不再需要去設計工作流程。
然后回溯到Uipath們提供的是什么,解決PC辦公場景下的流水線勞動的開發平臺。用戶可以自己去定義操作流程,靈活且易開發,使用者和設計者可以是同一人。打個比方來說類似于工作場景下的Shortcut(捷徑),但RPA平臺功能遠比Shortcut強大。
如果縱向去看,社保入稅,企業要花15000的價格去聘用10000的人才。以及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結構改變, To B時代的到來,這些都可以作為影響RPA市場的因素。
但怎樣判斷一個和合適的市場時機,個人不會輕易給出一個時間節點,但我們會發現的趨勢是,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80后90后逐漸成為工作的主體;SaaS軟件越來越多樣并且功能齊全。
國內軟件的產品概念非常強調客戶成功,在產品推到客戶面前的時候都已經達到了“你想要的我都有的”程度。
然而重復性的流水線勞動仍會出現在每一個工作場景。RPA平臺其實可以和各種場景側的功能結合比如OCR、NLP等,理想的情況下RPA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時,可以滿足企業每一個人都是“程序員”,基于平臺功能的提供去自己設計一套流程,未來有沒有可能替代現在一部分企業軟件以及大部分人力呢?
那影響國內市場RPA不太熱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功能齊全的SaaS軟件;RPA成本過高;對于RPA平臺使用者要求比較高,用戶教育成本過高?或者更多。
國內RPA賽道上,阿里云有RPA模塊(碼棧),藝賽旗軟件也推出了RPA產品。
那么本土RPA初創公司們在哪呢?阿里開始發力RPA,初創公司還有機會嗎?如果有,那么具有中國特色的RPA平臺應該是怎樣的形式?對于業務場景的理解可不可能是本土RPA們的機會?
歡迎大家討論和指正,作者將持續關注國內RPA市場以及RPA創業者們。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中國本土RPA們在哪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