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的這個初期發展階段會持續多久?什么時候能進入更大規模的普及?這中間還有一個漫長的周期。在這期間,抓準企服市場,找到買單的人才能活下去。
RPA突然就火了。UiPath靠著5月份超70億美金的估值搖身一變榮升企服市場新晉獨角獸,國內市場也不甘示弱,RPA賽道動輒出現上千萬美金的融資,一大批去年還看不上RPA概念的Ai公司,現在哭著喊著自己已經轉型RPA。
RPA已經成為新的風口,投資人不能忽略的新賽道。特別是在UiPath、BluePrism、Automation Anywhere等國外RPA先行者已經打出生態平臺的業務模式的背景下,那些在PaaS賽道苦戰了近十年的投資人們,就更加難以忽略。
趕在RPA市場發展出現,捕捉一只中國版的RPA公司,培養成中國企服行業里第一只獨角獸!
多么激動人心??!
資本野心勃勃,當然就有人投其所好。在捕手志的采訪中,有相關RPA市場從業者直接表示,當下國內的RPA項目更像是資本驅動型,換句話叫做toVC,諸多公司用著開源的架構融合部分Ai技術,實現一兩項RPA服務,找一兩家企業合作落地應用……然后就造出了RPA生態的海市蜃樓。
但過去10年國內企服市場的經驗教訓顯示,企業客戶對核心的技術能力錙銖必較,所有高舉商業模式忽視技術打磨的企服公司,轟轟烈烈一番之后最終都被打回原形。一家企服公司的技術實力決定了他的市場能力,頂尖的產品技術能力是所有企服公司搭建商業模式的基礎。
而在RPA行業,UiPath從2012年成立到今天,在核心技術架構上已經打磨了近8年,核心流程引擎、設計器、控制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有著豐富的落地實施經驗。
國內公司雖然趕上了RPA+Ai的時間節點,靠著軟件國產化、本地化、政府采購力推的機會,爭得了可觀的生存空間。但目前諸多RPA公司喜歡宣傳的是,自家產品多操作系統部署或者說服務器端部署的能力,這跟UiPath們所做的RPA核心流程引擎業務已經完全不同。這些服務器端RPA業務,更多是面向企業整體IT架構的運維自動化服務,更偏向于私有云業務。
像UiPath這樣典型純粹的RPA業務,完全是基于Windows平臺打造,原因是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提供的.net框架,提供了完善的RPA開發環境,具有成熟的應用生態,而Linux、Mac等操作系統并沒有這樣的基礎。嚴格意義來講目前的服務器端RPA只是運維自動化,稱不上RPA。這跟RPA RoboticProcessAutomation(軟件流程自動化)這種系統級支持所有軟件自動化的能力,有著本質差別。
資本押注RPA,極有可能竹籃打水成為最終的買單者。
不過RPA業務的產品復雜性和應用廣闊性帶來了更多變局。
從技術上來講,RPA是操作系統級的技術服務,屬于新的計算機交互形態,也是全新的低代碼圖形化編程框架,他是在操作系統原有的應用層之上添加了新的服務層。
所以,RPA的應用并不局限于企服市場,所有軟件服務之上都可以應用RPA。我們常見的蘋果iOS端的Siri和Shortcut、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微軟Cortana小冰、百度DuOS、天貓精靈、小米小愛等等都屬于C端市場RPA。不過從這些語音助手極其“愚蠢”的體驗來看,背后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這個發展空間就是垂直場景的定制RPA服務。Amazon把他稱為Skill技能。
一個個Skill就像是RPA平臺上的工具服務,在PC互聯網時代和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工具類服務都有著豐富的商業模式,即便不考慮各種復雜的免費長尾商業模式,用戶對基礎工具這種剛需類服務的付費動力充足。
置換到企服市場,RPA帶來肉眼可見的工作效率提升也是客戶急需的,企業客戶也有著明確的付費意愿。而早在RPA概念受到市場關注之前,國內專門從事重復類業務的勞務外包公司就已經引入RPA來減省成本。國內市場上存在著大量類似的小型RPA產品技術服務商,不過這些團隊的技術實力不足,產品路線也不規范,一開始就沒有朝著平臺化的方向發展,應用局限性較大。但這樣的公司一直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產品接地氣,即便不拿融資也能生存下來。
這是RPA最迷人的地方,也是國內企服從業者最心動的地方。畢竟在長期免費盜版的思維環境熏陶下,至今為止國內企業都不愿為企服軟件付費,想從客戶口袋里掏走一分錢都難于上青天。
所以,RPA與企服軟件的結合——集成自動化,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阿里碼棧、云擴這樣的企業也在積極打造RPA接口,幫助企服軟件集成自家的RPA產品,以培養市場生態。不過企服軟件直接集成RPA的做法,需要企業重新開發軟件,時間周期過長靈活性差,至今還未有相關產品面世,難以形成競爭趨勢。
當下,微軟Windows平臺下的RPA生態已經初具規模,蘋果iOS、Google Android、Amazon Alex等等也都在窺覷這一領域。未來RPA市場的競爭趨勢還難以預料,在這樣的市場發展初期,無論技術還是產品服務,只要能順應市場需求發揮自己擅長的一面,總能找到生存之道。這就是RPA市場的迷人之處。
只是RPA的這個初期發展階段會持續多久?什么時候能進入更大規模的普及?這中間還有一個漫長的周期。在這期間,抓準企服市場,找到買單的人才能活下去。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捕手志頭條號
作者:翟更章
圖片:圖蟲創意
原文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727968640362086915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誰在為RPA買單?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