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RPA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4%,本土企業或開啟“奪金”之戰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作者 / 不做閑魚;編輯 / 李小娜


       
      RPA 代表用更高效的方式取代低效的勞動,是不可逆的趨勢。     就像是汽車取代人力車夫、機械臂取代制造業工人等,都是對應的例子。    
           
      根據德勤RPA研究報告,如果計算一家收入在200億美元且擁有5萬名員工的財富1000強公司,其中20%的工作流可以用RPA自動化操作完成,那么每年就可帶來超過3000萬美元的利潤。    
           
      落地到具體場景中,比如財務人員用RPA自動完成報銷票據的數據識別、錄入電腦并完成審批流程;比如金融從業者用RPA自動抓取股票的開盤數據、并自動整理到一份Excel表中進行分析。    
           
      盡管目前RPA能實施的場景還有局限,但從長遠來看,只需要人力在電腦端完成的工作中有高重復且可自動化的部分,就能用RPA來做。    
           
      國內外已經掀起浪潮。    
           
      今年4月,國外的RPA代表公司UiPath上市,截至8月2日發稿的市值為318億美元;5月,總部位于荷蘭的RPA供應商Redwood Software宣布獲得Turn River Capital 3.8億美元的戰略投資;6月,德國數據挖掘和RPA創業公司Celonis獲得10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達到110億美元,是其兩年前估值的四倍多;RPA先驅Automation Anywhere早在兩年前完成B輪融資后估值已達68億美元。    
           
      無獨有偶,中國本土的RPA初創公司也在紛紛涌入。2020年達到高峰期,全年融資事件22起。第一新聲不完全統計,2021年1-7月,中國RPA行業至少有17起融資事件。    
           
      目前國內RPA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本土RPA的代表公司有哪些?面臨什么樣的挑戰?未來又走向何方?    

       

       

      01

      潛力:國內RPA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4%


           
      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是指工作人員可設定固定運行邏輯來使“機器人”程序與業務系統獨立、重復進行交互,從而實現自動化業務流程的平臺系統。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張予彤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RPA的產品構成和收費方式,RPA系統通常由Studio、Orchestrator和Robot三個組件組成。
       
      其中,Studio(工作室),圖形化的編程界面,一般提供以機器或者用戶綁定的計費方式。
       
      Robot(機器人) ,前臺機器人是有人值守的機器人,由員工手動動作決定何時啟動;后臺機器人則是無人值守的機器人,即可在后臺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流程。機器人按部署的個數收取每年幾萬的費用,后臺機器人的費用一般是前臺機器人的6倍左右。
       
      Orchestrator(指揮中心) ,提供一個防止機器人不受監管、追溯機器人操作行為的管理平臺,可以集中部署和管理后臺機器人。
       
      RPA之所以成為風口,且在未來迅猛發展的原因有兩個。
       
      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李昊向第一新聲表示,一是RPA是剛需,隨著AI技術的成熟,讓RPA有了更好的落地場景,而且模式和需求已經被在國外驗證過,美國幾家頭部RPA公司的發展速度是最近5-7年在AI細分領域最快的賽道之一。二是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人口紅利衰竭,人力成本越來越高,RPA作為一種虛擬勞動力,能夠處理企業重復、耗時、復雜、易出錯的工作。
       
      “第一,RPA市場仍然處于藍海,技術紅利正替代人口紅利 ,其技術能力能衍生出若干長尾產業鏈,并能產生巨大的價值;第二,需求拉動增長,需求來自于整個市場的信息化高速發展,信息化程度越高,RPA需求越發明顯;第三,頭部RPA廠商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驗證。”影刀RPA創始人金禮劍說道。
       
      RPA的市場潛力到底如何?
       
      根據《IDC FutureScape: 全球人工智能市場2021預測》顯示,到2024年,45%的重復工作任務將通過使用由 AI、機器人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提供支持的“數字員工”實現自動化或增強。
       
      IDC數據預計,2023年全球RPA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39億美元,2018-2023年復合增長率達36%。中國RPA市場也將高速發展,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美元,2018-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64%。
       
       
      這些調查、報告和論斷把國內的RPA推向了新的高潮。
       
      例如資本層面,2020年達到高峰期,全年融資事件22起,總融資金額達到16億元。第一新聲不完全統計,2021年1-7月,中國RPA行業至少有17起融資事件。
       
       
       

      02

      玩家混戰:同質化、場景缺失

           
         
      雖然國內RPA賽道第一梯隊漸成雛形,但是尚處分散狀態,國內RPA市場只開拓了不到10%。
       
      “不同的行業的滲透率不一樣,金融行業應該最高,市場開拓了約5%~10%。”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向第一新聲介紹,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來看,橫向就是跨行業的延伸,標準的場景可以在不同的行業去做擴展。縱向就是行業的深度,比如銀行能做的有幾十個大場景,也只是前端非核心的業務,比如信貸的審核、視頻的刪減,未來也許突破監管,可以用線上的系統去替代人工審核,都是RPA可以做垂直的延伸,在行業里做深,產品的業務價值就越大,市場空間也就越大,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現在RPA賽道還是非常早期的階段。
       
      目前國內RPA市場,按照公司基因可以分為5類:一是純RPA公司,如影刀RPA、Cyclone弘璣、云擴科技、九科信息、慧流科技,二是有豐富to B經驗的軟件行業老玩家,如藝賽旗。三是大公司孵化,阿里云、平安科技、興業數金、用友網絡、金蝶國際等相繼推出RPA產品。四是其他行業切入RPA,如英諾森、達觀數據、來也科技、阿博茨科技。五是國外RPA廠商,Uipath、AutomationAnywhere、Blue Prism等。
       
       
       
      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對于國內幾類企業評價道:“傳統的IT或者軟件服務商,如在金融行業幫助券商和銀行做辦公自動化,還是偏傳統的系統架構,定制化的模式比較多,后續的服務和交付也很復雜;以AI切入的企業,有較強的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能力,但在客戶和行業認知上還存在短板。而像九科信息等純RPA公司,一創立就是以 RPA切入,采用云原生微服務架構,在產品靈活性、擴展性以及交付效率上有非常大的優勢。”
       
      DCM 董事合伙人曾振宇曾表示, RPA 部署更有利于中國的軟件或是 IT 環境。中國企業 IT 歷史的遺留系統其實很多,各個業務之間的聯通程度更弱,割裂程度比國外更強,不標準化程度更高,中間的集成商很少。也就是說,RPA 能夠更好地作為打補丁、順滑劑的存在于企業的 IT 環境中。
       
      從不同的背景、路數,大致可勾畫出目前玩家的不同優勢。
       
      影刀RPA創始人金禮劍表示:“影刀RPA是一家技術型導向的公司,我們致力于將它打造成工程師向往的圣地。
       

      視頻來源:影刀RPA官網
       
      影刀RPA具有上手快、好用、易用等優勢,憑借對多種應用場景的深度了解和挖掘,BOT市場里有很多已經寫好的低代碼封裝模塊,用戶只需要通過“拖拉拽”來拖取模塊,并按照一定的邏輯規則搭建流程,即可獲得符合自己需求的軟件機器人,實現應用場景自動化。
       
      “把RPA比作類Office Suite的生產力工具,不分行業,上手就能用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金禮劍介紹,自己曾在阿里負責RPA相關產品,在2019年帶著“做一款業務人員都能用”的產品初心成立公司。
       
      截至目前,影刀RPA覆蓋電商、金融、物流、醫療、通訊等各領域,服務客戶包括湯臣倍健、迪卡儂、太平鳥、若羽臣、周大福、寶尊、恒生電子等各領域優秀企業。
       
      據悉,影刀RPA成立至今,現金流為正向,年營收增長率達70%-80%,并且已經獲得金沙江創投、高瓴創投、GGV、紅點中國、盈動資本等基金的青睞,完成了數輪融資。目前影刀RPA已經陸續接觸國內外知名融資方,客戶體量在近一年商業化期間呈現指數級上升趨勢。特別是在電商領域,影刀RPA已經逐漸成為電商自動化工具的“代名詞”,有口皆碑。另外,影刀RPA在C端用戶量業務線勢頭表現良好,預計年底將實現指數級增長。
       
      英諾森數字化勞動力團隊負責人徐志宏與第一新聲談到:“公司從2018年開始做RPA相關產品,但認為單純做RPA的價值點比較低,一是因為RPA只是做代替人工去做重復性的工作,價格比較低;二是它還面臨一些困境,比如采取的界面自動化受客戶IT系統環境和應用影響較大,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常見的銀行流水下載和對賬場景,銀行系統的網頁變動,經常會引發項目的交付延期和更多的維護。英諾森針對類似問題,在RPA的基礎上開發了超級自動化平臺ProcessGo Plus,運用UI自動化、API集成、長流程業務引擎、業務規則引擎、AI等技術去解決這些問題,為客戶實現業務流程集成和自動化。”
       
      達觀數據于2019年7月發布國內首款自主研發集OCR與NLP于一體的達觀智能RPA。“我們的 RPA采用了一套比較獨特的技術路線,沒有用市場上面特別常見的微軟的·NET的框架來開發,而是采用了Go語言,好處就機器人的吞吐量更高、穩定性更好,能夠兼容更多的平臺,尤其是非 Windows的操作系統,可以進入的更快更穩定。”達觀數據CEO陳運文向第一新聲表示。
       
      不過,除了達觀數據之外,目前國內大部分從業者使用的是AutoIt(免費)/Python-UIAutomation-for-Windows(開源)+Selenium+中間件(AI)這樣的開源免費架構來打造自己的RPA產品。對比下來,國際知名的RPA廠商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都是使用.NET自主研發的RPA架構。前者架構冗余性較高,系統安全性和健壯性不足,屬于資本驅動型產品。
       
       
      對此,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談到:“國內確實有一些軟件是基于海外的‘Copy to China’路徑,按照開源免費架構或者是已有的其他模式做改進,但國內的甲方更關心產品能不能解決公司的問題,是否能穩定的交付。客戶決定是否使用RPA的一個重要指標是ROI,目前很多場景可以達到5-10倍。”
       
      因為中國RPA市場剛剛起步,國內需求還待開發,但市場已變得火熱,入局者水平參差不齊,所以目前面臨兩大問題。
       
      一是同質化、價格戰。 國內的 RPA 產品大多對標 UiPath,成熟度與國外還有差距,導致賽道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和價格戰現象。
       
      云擴科技CEO劉春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爭取客戶時,會遇到一些廠商頻繁挑起價格戰。但這些廠商的產品往往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說如果在同等價格上去比產品或者說比服務,這些廠商是落后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只能出這樣的策略,靠價格去贏得客戶。
       
      二是場景缺失。 RPA 依托業務流程落地,而這背后需要有成熟的 IT 環境,以及企業內部的流程足夠標準化、數字化。而國內企業數字化和流程成熟度參差不齊,電子化程度還沒足夠高,就已興起數字化轉型,新老軟件共同存在于企業當中,會導致應用間的斷層。
       
      達觀數據CEO陳運文表示:“RPA本身的門檻并不高,它的工作就是模擬人類鍵盤手的操作而已,真正的難點是滲透到各個場景當中,了解各個場景的工作步驟,文檔資料處理的業務邏輯,這需要時間去沉淀。”
       
       

      03

      共識:生態化能力是核心競爭壁壘


         
      當前,國內的RPA市場規模僅占全球市場規模的10-15%。 
       
      一是,國內需求面上,潛在用戶對技術的認識尚且不足, 導致RPA平臺普及存在難度。當下國內企業更傾向于在財務系統、訂單系統等結構化數據方向部署機器人,而歐美地區已經在信用審核、數據監測等非結構化數據部署。此外,國內企業流程標準化相比較低,RPA平臺的搭建依賴于業務流程標準化。
       
      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也曾經談到:“因為目前大部分RPA并不是直接在產生收入的銷售環節發生作用,而是在諸多內部流程中提升效率,需要客戶更長的接受的時間。”
       
      二是,與國際企業競爭上,美國RPA市場出現較早, 整體早于中國10-15年,企業數字化應用場景較多,技術較為穩定成熟,商業化模式也更加成熟;而中國市場還處于培養市場認知、積累技術、根據用戶需求探索解決方案的快速增長期。
       
      而對于國內RPA企業未來的拓展方向,第一新聲主要圍繞生態能力、+AI、出海這三方面進行了采訪。大家對于生態能力是核心競爭壁壘保持一致同意的看法,但對于后面兩個方向頗有爭議。
       
      首先,生態化能力是核心競爭壁壘。因為RPA 公司需要更多元的能力,以及更多的用戶案例和行業解決方案。因此,接入多少第三方能力,決定 RPA 公司自身壁壘有多深。
       
      例如來也科技擁有 500 多個合作伙伴,超過 400,000 名開發者,并且正在多所大學擴大其培訓和影響力。2021年7月26日,國際權威研究機構高德納(Gartner)發布年度報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來也科技代表中國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廠商首次進入魔力象限。
       
       
      2019年達觀數據新推出RPA產品后便開始構建合作伙伴生態。比如與四大會計事務所進行合作。除了財稅,還有供應鏈的物流、航運,生產制造等領域都有合作企業。
       
      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介紹,RPA賽道的發展路徑有3方面。目前處于第一階段,大家競爭的是產品的易用性和穩定性,有多少客戶落地,然后能夠把落地客戶的經驗,非常好的做到泛化,可以跨行業或者跨服務器使用。RPA的產品并不是一個交鑰匙的產品,在企業內部去執行業務流程時,會涉及到非常復雜的落地過程,比如需要梳理企業的業務邏輯,并把這些業務邏輯編排出來,這個過程中如果缺乏易用性和穩定性就會造成成本的急劇提高。
       
      第二個階段的競爭是客戶服務的能力。 就是企業對客戶業務的理解和對場景的深入嵌入,這時候就不僅是一個流程化的RPA,而是需要加AI,基于對業務的理解,幫客戶把數據提取出來、再分析,最后還能做決策和執行。這是不同階段競爭的維度,現在有很多企業,數據都還沒有做到就直接講AI是很難進行的,所以現階段企業主要拼的還是產品落地和高效橫向拓展客戶的速度。
       
      第三階段是生態能力的競爭。 企業想要在一個賽道真正做強,除了有客戶、有核心產品,還要有生態的合作方,能夠融入第三方的開發商,大家共同服務客戶,這樣門檻才足夠高。從全球來看,RPA行業培育開發者生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的合伙人張予彤曾提出RPA的核心壁壘之一是“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和生態建造”。一個允許RPA開發者定制組件和與第三方技術進行集成的開放架構是RPA平臺可以為企業客戶最大化業務價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PA的交付不僅僅是一個平臺產品,而是RPA as a Service。一個如此貼近上層應用和用戶體驗的場景,相信未來中國市場的贏家一定會是一個具備最開放友好的平臺產品和最豐富的本地化社區生態的RPA廠商。
       
      其次,RPA+AI即IPA是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PA本身就是剛需,且隨著UiPath等企業上市,整個賽道更是有了底氣,但企業之間對于產品路徑和模式有著不同觀點。
       
      當前部分RPA廠商提出AI+RPA概念,甚至有些已經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衍生概念。影刀RPA創始人金禮劍認為:“基于RPA技術能力能很好地結合AI,但是價值產出并不高,RPA巨頭AutomationAnywhere(AA)已經驗證了AI+RPA這一模式的可行性。RPA廠商應該更多專注于RPA本身能力,我們可以調用搜索引擎,可以連接Excel,連接數據庫,當然也可以調用AI,RPA和AI兩者的能力應該可以總結為‘the path to ai’。”
       
      達觀數據CEO陳運文則有著不同觀點:“主流廠商都在講RPA+AI,RPA作為一個連接器,它的商業價值非常薄,通俗來講就是只賣RPA很難賣上價錢,客戶真正關心的不是RPA本身,而是所攜帶的AI組件。例如RPA+AI像一個黃連素片(一款藥品),RPA就是外面包裹的那層糖衣,有了糖衣才更容易入口,但真正起作用的是里面很苦的黃連素,就像AI的能力,RPA和AI相輔相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任何一個軟件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邊界會不斷的延展,RPA現在只是把流程串起來,把不同系統之間的自動化機器人串起來,未來會加上各種AI技術,一定是一個強剛需、高頻、有生命力的創新流程軟件。”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李昊說道。
       
      英諾森數字化勞動力團隊負責人徐志宏持審慎樂觀態度,其表示:“RPA+AI從長遠看肯定是一對非常好的組合,因為 RPA有場景的落地,客戶的業務和數據由數字化勞動力運行,AI非常需要這些場景落地,通過大量數據來訓練模型和算法,為業務提供真正的智能。RPA需要一些智能化的能力補充,在賽道上形成競爭優勢。所以我覺得它不存在對錯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看誰能在業務場景落地上取得突破。”
       
      最后,對于是否出海,重點布局的哪個市場,各家企業有不同規劃。
       
      “影刀RPA三年內一定會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第一個戰場是歐美市場。”影刀RPA創始人金禮劍對未來充滿希望。
       
      達觀數據CEO陳運文表示,作為一家本土企業,首先要把中國的市場牢牢立住,國外市場上更看好的是東亞而不是北美市場。例如日文、韓文等和中文的語言語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達觀能夠把文檔資料處理的算法移植過去,會有一定的優勢。
       
      達觀數據目前的重點是國內市場,尤其是下沉市場和政企市場。“我們幾乎在全國每個省市都有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他們幫達觀在地區市場,尤其是下沉市場,更好的拓展業務。因為我們發現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外,其實RPA這樣‘白領機器人’,在二三線城市的應用場景其實更廣闊。另外,政府機構的需求也很多,公函、審批等文檔資料非常多,我們也在積極的拓展這個政企市場。”陳運文說道。
       
      這與大家印象中的下沉市場勞動力成本便宜,企業付費意愿較低,自動化、數字化的接受度不高等背道而馳。陳運文解釋稱,“下沉市場中專業、高素質的勞動力非常短缺。比如很多企業做進出口貿易,招聘一個海關的報關員,三四線城市中的報關員對中國的各種關稅稅則和進出口政策非常精通的人很少。類似這種專業的技術崗位,實際上特別稀缺,企業更希望‘白領機器人’承擔專業的崗位。”
       
      而英諾森作為一家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企業,海外業務從北美起步,目前已經擴展到中東、北非。此外,英諾森在歐洲的辦公室已經啟動,海外業務高速發展。
       
      英諾森數字化勞動力團隊負責人徐志宏介紹,針對北美市場,有三個策略。第一個是為中國的出海企業服務,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國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開始走出國門,在北美市場落地生根,英諾森利用其超級自動化平臺ProcessGo Plus為這些企業快速搭建全球化供應鏈及財務運營平臺,連接海內外業務及系統。
       
      第二是為北美中小企業客戶服務 ,他們的特質是高度專業化、垂直化,同時對人力成本高度敏感,對自動化和無人化的需求迫切,英諾森利用其超級自動化平臺ProcessGo Plus為這些企業快速鏈接包括電商、獨立站、三方倉儲、ERP在內的各類SaaS應用,幫助客戶業務快速、高效運轉。
       
      第三是 英諾森目前收購了一家加拿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利用超級自動化平臺ProcessGo Plus為超過一千家加拿大本地中小企業客戶提供Payroll、應收、應付等會計和財務方面的服務。
       
      此外,RPA將從應用最廣泛的金融和制造領域,逐漸往電商、政務等領域拓展。
       
      多位受訪者均認為,RPA賽道是一場需要企業慢慢往后熬的馬拉松比賽,企業之間的差距將在未來兩三年拉開,整個行業也將進入到相對成熟的階段。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國內RPA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4%,本土企業或開啟“奪金”之戰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乐陵市| 衢州市| 和顺县| 读书| 岱山县| 阿巴嘎旗| 菏泽市| 成安县| 平原县| 文安县| 龙江县| 禄丰县| 翁牛特旗| 红河县| 商水县| 成武县| 平远县| 龙泉市| 平罗县| 毕节市| 莲花县| 衡水市| 灵川县| 黄山市| 金平| 宾阳县| 秦皇岛市| 叙永县| 垣曲县| 华安县| 仲巴县| 原平市| 涡阳县| 古蔺县| 汉中市| 布尔津县| 恭城| 依安县| 沧州市|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