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21世紀經濟報道 彭敏靜
在浙江的某證券公司,每次早市盤前8點-9點,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都會自動進行業務操作,給業務人員節省了70%的時間。
自2020年初引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新興技術,該證券公司集中部署一系列運用場景,包括滬市指定交易隔日自動重發、私募產品賬戶跟蹤等,實現多樣業務流程自動化,減少重復性工作,從而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質量。數字員工正成為新型勞動力。
根據IDC預計,2023年全球RPA市場規模將達到39.04億美元,中國將達到10.18億美元,整體均呈上升態勢。
作為國內第一批進入RPA賽道的公司,深耕金融的國內頭部RPA廠商珠海金智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智維”)備受資本關注,2020年7月完成近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一年后又完成B輪逾2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眼下,除金融業外,RPA還被廣泛運用于政務、物流、制造、醫療等眾多行業領域。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了RPA領域佼佼者珠海金智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廖萬里。

珠海金智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廖萬里,受訪者供圖
“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漸走向了數字化方向,因此需要有更清晰的勞動力補充,而數字員工正好是一個新型勞動力的選擇。”廖萬里表示,數字勞動力能夠幫助企業真正走向數字化轉型,并且實現降本增效。
RPA賽道“先行者”
進入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已經開始重構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數字化轉型,“數字員工”的概念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對于企業來說,RPA能夠像人一樣工作,處理大量規則明確但又重復繁瑣的業務流程,被形象地稱為“數字員工”。應用RPA數字員工,可將人從簡單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更專注于完成更高價值、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金智維作為RPA行業的龍頭企業,至今已擁有十余年企業級技術的積累,為全行業提供超60萬數字員工。廖萬里基于對行業的深度洞察,創業初期就瞄準了如何提高人效問題,并在審計領域使用信息化技術軟件來解放重復勞動。
“我2005年出來創業,當時做了第一家公司,也瞄準了通過創新技術實現‘人效提升’的大方向。”廖萬里一直在深耕RPA的路上。
彼時,國內尚未有RPA的概念,而當時廖萬里所研究的自動化操作其技術原理與RPA十分相似。受朋友邀請,廖萬里核心團隊在2009年涉足證券行業,針對證券交易所的營業部系統進行報盤機自動化管理的研究,通過軟件機器人在報盤機界面直接自動完成錄單和報單等操作,實現流程自動化。
談及創業歷程,廖萬里坦言,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團隊研發的第一個產品就遭到了客戶質疑。當時客戶提出了與軟件相關的安全問題,團隊卻不能對此給出確切的解決方案,最后產品并沒有成功售出。
這對原本充滿信心的廖萬里團隊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但團隊并沒有因此氣餒,而是用三個月針對軟件的使用和客戶的需求研發出了相應的檢查機制,成功解決了客戶的痛點,打開了市場的“第一扇門”。
這件事深刻改變了廖萬里的產品理念——做任何一個軟件產品,一定要洞察客戶痛點,要對客戶的需求了解得深入、透徹,同時還要保證RPA機器人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廖萬里意識到,“RPA不只是能做IT部門的生意,在業務部門也能產生非常大的價值,RPA的應用空間是巨大的。”
2016年6月,金智維公司正式成立,并在國內率先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RPA軟件機器人。在中國信通院推動的RPA系統和工具產品能力評估中,金智維成為行業內首家通過3+級別產品標準認證的廠商。
RPA在國內仍處于風口期。
一份行業調研報告《2022年亞太地區(含日本)自動化調研》顯示,到2025年,67%的中國企業將擴大其RPA計劃或實現全企業RPA部署。93%的中國企業認識到RPA的重要性和優勢,但目前并沒有制定全企業RPA發展計劃。
突圍金融紅海
金智維在創立之后“一路高歌”,已逐步從RPA行業的“先行者”成長為行業龍頭之一。
金智維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將近1.5億元,同比增長84.48%。這離不開其對研發的持續高投入,近三年金智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50.2%。
據企查查信息,金智維已完成B輪融資,有不少知名機構領投。
RPA概念實際上是成立于2001年的Blue Prism公司率先提出,其團隊圍繞金融機構的架構,2003年其推出了第一款商業產品Automate,2016年便登陸倫敦證券交易所。
Blue Prism是靠大型企業的項目生存,而做金融行業起家的金智維成長路徑與Blue Prism亦有相似之處,背靠金證集團也打開了新局面。
憑借多年深厚的技術和經驗積淀,廖萬里毫不諱言,“2016年跟金證合作之后,我們產品的優勢結合金證在證券行業的知名度,一下子就讓我們很快發展起來了。”
目前,金智維數字員工陸續進入證券、銀行、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行業,簽約客戶數達500余家,其中金融機構客戶超300家,有著較高的金融滲透率。
金融業之所以能夠成為RPA最廣泛的應用領域,是由于RPA能以軟件的形式直接安裝在操作系統當中,幫助處理金融業態中重復性高、體量大、流程穩定的業務,其運用場景包括會計審核、數據報送和信息補錄等。
今年年初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到,在業務效率方面,要運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智能技術開展端到端數字化流程重構。據IDC預測,截至2023年,國內80%的金融機構將應用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
目前,隨著RPA在中國飛速發展,除金融業外,越來越多的行業也開始關注RPA、應用RPA。
在此背景下,金智維也正推進RPA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從金融延伸到更多行業。
今年,金智維還正式發布了全新的企業戰略,以“服務千行萬業”作為企業愿景和使命之一,這體現了其深耕金融行業、拓展千行萬業、助力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宏圖愿景。
“我們在金融行業要做精、做專、做強、做大,而在非金領域要優選行業、精選伙伴,合作賦能生態輸出。”談及非金融領域的篩選標準,廖萬里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金智維在非金融領域的布局標準與產能價值、產業結構以及產業政策相關,主要原因是優質產業會有更大的“數字員工”需求空間。
如今,金智維的非金融領域業務已涵蓋政務、醫療、房地產等支柱型、信息高度集中的行業。
搶抓數字經濟風口
當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許多行業都加速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客觀上也促進了RPA的發展。
目前,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等國外RPA巨頭紛紛開拓中國市場時,不少國內RPA廠商也在穩步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發生了24起RPA融資事件,其中國內融資7起;全球融資總額約為104.64億元,其中國內RPA融資比例約為19%。
這意味著,RPA項目仍然備受資本關注,其應用前景正在被逐漸認可。雖然當下RPA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應用率仍然較低,但也意味著其后期發展空間巨大。
對RPA廠商而言,廖萬里認為其發展方向還是要回到數字經濟上,“現在的時代已經進入數字化方向,數字經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政策風口和方向。”
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隨著數字經濟突飛猛進,海量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造就了巨大的數字化市場。
這也意味著,只要抓住數字經濟的產業線大方向去布局,廠商便能在市場中找到機會從而實現進一步發展。
在此背景下,想要實現提質、降本增效,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燃眉之急。而RPA,則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引擎”。
其次,在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的驅動下,企業可以通過數據提前布局和規劃、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以及更加精準地分析、規避和防范風險,進一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各廠商正在瞄準RPA這塊“大蛋糕”,數據價值化已成趨勢。
數據價值化的重點在于如何獲取精準、高價值的數據,而RPA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基于RPA的數據管理平臺能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并對數據的流動進行監控防護。
隨著RPA與AI、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融合,“RPA+AI”、“超自動化”等概念也相繼被提出。
有業內人士指出,“RPA+AI”從長遠看肯定是一對非常好的組合,因為RPA有場景的落地,客戶的業務和數據由數字化勞動力運行,AI非常需要這些場景落地,通過大量數據來訓練模型和算法,為業務提供真正的智能。RPA需要一些智能化的能力補充,在賽道上形成競爭優勢。
“未來,數據將會像石油一樣,需要付費才可以使用。”廖萬里透露,金智維將獲得部分數據交易所的數據服務商牌照。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金智維:RPA賽道“先行者”,深耕金融數字化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