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類工具可以通過模擬人類在軟件系統中的交互動作,自動執行基于規則、重復的業務流程。在許多行業領域,企業都在尋求數字勞動力來補充人類工作。從前臺到財務、人力資源和運營,RPA 正在幫助管理層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如果使用得當,這些工具甚至可以解決應用程序面臨的許多問題。
然而,由于RPA缺乏人類的判斷力和靈活性,看似簡單的流程中往往也暗含風險。例如:在機器人配置文件或程序中直接寫入可以登錄企業應用程序的用戶名和密碼、機器人意外流出企業且可以在任意終端下運行、機器人運行時無法判別釣魚郵件或網站、機器人終端運行而未退出應用系統登錄從而造成會話劫持等。
因此,在RPA的風險和控制方面管理層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而企業在急切地接受這些新工具時往往會忽略對風險的考慮。其實,在RPA項目開始時進行一些簡單的工作,企業就可以避免上述風險。
本文將介紹建立RPA控制環境的幾個關鍵步驟。當然,就風險和控制計劃而言,沒有“一刀切”的選擇。盡管如此,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理,數字勞動力的好處很快就會消失。從一開始就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環境比以后拼湊政策和控制措施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
01
建立治理框架
記錄良好的流程和控制措施直接影響組織應對采用RPA的財務和運營風險的能力。
管理層需制定并記錄正式的政策和程序(例如,邏輯訪問、變更管理、計算機操作、受 RPA 影響的 IT 依賴性清單等),其中包含對 RPA 技術使用的考慮。這些政策和程序由管理層定期審查,以確保它們符合企業戰略、監管要求和控制預期。
優秀的RPA工具應建立在優秀的流程設計之上。管理層應在公司內部深化這一概念,確保各個業務部門在實施RPA前考慮現有的業務流程是否需要優化,從而避免在不適合自動化的流程上使用RPA工具。浪費開發資源的同時,企業往往對這些強行開發出來的RPA工具疏于管理,未對其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和監控。
此外,管理層應設計評估問卷,從而確保用戶需求部門或項目管理人員在RPA開發初期的設計階段就會將風險管理以及信息安全納入考量范圍。評估問卷中建議包含以下7個問題:
1、該流程為何要引入RPA?
除了考慮該流程是否適合使用RPA技術進行優化外,還應將該流程的各個步驟進行拆分以識別關鍵的風險控制節點(例如:修改關鍵數據、復核、發送郵件等)。具有較高風險的節點應考慮在程序開發時增加人機交互單元,確保對關鍵操作進行復核。
2、RPA是否可以共享?
管理層應考慮制定規范的RPA工具共享的流程,在降低RPA開發成本的同時防止業務部門在未充分考慮業務峰值和第三方系統的承載能力的情況下使用RPA。
3、如何對RPA進行測試?
應設計合理的UAT測試用例和回歸測試用例,確保充分考慮容錯和閾值的情況,上線后能夠正常運行。
4、誰會對RPA進行管理?
應為RPA設計類似于系統管理員的崗位,對其在生產環境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修復。
5、RPA是否符合法律、制度和合同規定?
應對機器人的使用是否滿足日新月異的合規要求要建立流程制度。企業法務部門應對相關法律和制度進行定期跟蹤,對于其中可能牽涉到RPA的部分進行摘錄并分享給RPA管理責任部門,確保合規。例如,RPA在第三方網站抓取數據時必須獲得授權同意。
6、如何保證網絡安全及數據隱私?
國家2017年生效的《網絡安全法》以及最近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對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管理層應組織各業務部門識別處理個人信息的工作流程,并制定規章制度對于RPA如何處理和保護個人信息作出規定。此外,RPA往往具備企業信息系統的登錄權限,若在RPA開發過程中使用了供應商,應要求供應商簽署保密協議等防止重要信息泄露。管理層也可以考慮禁止RPA程序儲存用戶信息和敏感商業信息、使用不明來源的宏以及登錄公司機密信息系統以確保企業網絡和數據安全。
7、是否制定了業務連續性計劃?
應考慮制定相關計劃,以確保當RPA出現問題無法繼續使用時業務不會中斷。由于RPA工具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承擔數據儲存功能,因此對于這類工具來說流程的備份比數據備份更為重要。管理層應考慮為使用RPA工具的流程設計人工流程作為備份措施,以防止RPA不可使用時業務流程中斷,為公司帶來損失。
02
開發自動化編碼和配置
隨著公司選擇其RPA平臺,應保留有關自動化的業務和解決方案設計要求的詳細信息,以避免在RPA開發過程中未保留適當文檔可能會在內部控制系統中造成空白。
由于機器人程序具有“低碼化”的特點,甚至某些RPA廠商提出了“人手一臺機器人”的愿景。參與開發的人員越多,RPA開發越需要建立標準的開發規范,以確保開發人員遵循統一的開發要求,降低不規范代碼的可能性,并確保在開發時就考慮了風險控制和信息安全保護措施。例如,在機器人登錄目標系統的場景下,開發人員直接將登錄用戶名和密碼寫在代碼中,直接暴露一些敏感信息。
同時,留存有關自動化的業務和解決方案設計要求的詳細信息對RPA工具的知識轉移具有正面意義。及時更新輸入,RPA邏輯處理以及輸出等信息,能夠確保后來的開發人員在對RPA進行修復和更新時易于查找和更改,還可以避免其誤刪看起來沒必要但其實用于執行風險控制的程序。
03
確定訪問權限
1、訪問權限控制 – 權限管理
RPA訪問權限與一般信息系統不同,需要考慮兩方面的訪問安全:訪問RPA控制中心的權限、機器人的訪問目標應用程序的權限。
(1)對于使用RPA控制中心的情況 (例如UiPath Orchestrator),需要評估最終用戶訪問 RPA 控制中心的權限。因此,需要建立正式流程來配置和更改最終用戶對 RPA 控制中心工具的訪問權限。 并且明確定義授權最終用戶訪問 RPA 控制中心工具的人員。 根據相關政策和程序,訪問RPA控制中心需要經過恰當的審批,并且記錄備案。
(2)對于數字工作者(即機器人)訪問目標應用程序的權限,需要建立正式的流程來提供和更改對目標應用程序中數字勞動力(即機器人)的訪問。 授予目標應用程序中數字工作者的訪問權限是根據最小權限原則提供的(例如,訪問權限僅限于數字工作者執行分配的自動化任務所需的功能)。企業應定期對應用程序中數字勞動力(即機器人)的訪問進行檢查,確保不再使用的數字工作者訪問權限被及時刪除。另外,不應為數字勞動力提供對目標應用程序的超級(例如,管理員)訪問權限。
04
管理變化的環境
05
檢測并報告
06
監控與升級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不讓bot有可乘之機—RPA控制環境內部審計的關鍵步驟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