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技術的產生、流行必然是需求驅動的,我對于RPA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的判斷,也是從RPA的發展是由需求驅動的維度做的判斷。
驅動RPA發展也有多個維度,比如對軟件需求變化快,而軟件功能的開發速度慢,而RPA可以作為緩沖;比如人力成本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自動處理軟件來解放人力等等維度。
今天討論一個維度:集成的維度。
01
RPA解決系統集成的難題
自從工業4.0概念提出來,集成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需要解決橫向集成(上下游之間的集成),縱向集成(不同管理層級之間的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產品生命周期,從設計到服務的集成)。
集成可以通過數據集成,通過應用調用集成來實現。數據集成需要集成者可以訪問數據庫,通過應用調用集成需要被調用應用能夠提供API接口。
但是并不是所有應用軟件都提供數據結構、也并不是所有軟件都提供API接口。
沒有數據結構和API接口的應用如何被集成?可以通過模仿人對這個應用的操作,比如可以用程序來模擬用戶的鍵盤、鼠標輸入,從而實現對應用的調用。而RPA可以記錄用戶的鍵盤、鼠標輸入,并通過工作流來調用。所以RPA是解決沒有數據接口、沒有應用接口的軟件與其他系統集成的一個有效工具。
RPA的Recorder用于記錄用戶的鍵盤、鼠標輸入,RPA的development Studio用于設定流程調用對鍵盤鼠標的輸入,并通過運行機器人,實現調用。
RPA能夠解決沒有數據接口、調用接口的應用的集成難題。
02
單個用戶的多個系統操作的集成難題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每個員工需要使用多個應用軟件來完成工作。而一般企業的軟件通常由多家軟件供應商,逐步完善起來的,因而很難有企業能夠將多個系統由統一流程實現,員工實際工作中,需要在多個系統間通過切換應用,在不同應用間完成瀏覽、查詢、檢查、修改的工作。而其中很多操作都是利用一個關鍵信息,查詢后修改的,這些繁瑣的工作,既浪費時間,創造價值又低。
如果有一個軟件自動處理不同之間系統的調用,會極大提升效率。
03
涉及多個用戶處理的流程,流程周期長
對于大型企業,分工越來越細,所以一個流程通常由多個用戶操作,來完成。
機器與人處理流程有一個差異:機器是24小時【或者接近24小時】處理流程,而機器處理的時延短;但很難有人能夠24小時隨之在線,而人處理時間會有延時。
在涉及多個人的流程,通常因為人的延時處理而減慢了流程處理。
RPA由機器替代人處理流程,可以實現不同業務員之間的業務集成,降低流程處理時間。
對于服務行業而言,降低處理流程時間,可以極大提高服務水平。
04
小結
RPA解決集成難題,包括以下三類集成:
1、沒有數據接口、應用接口的應用集成;
2、員工處理的多個應用的流程集成;
3、跨部門、不同人處理流程的高效集成。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百度百家號
作者:許永碩
原文鏈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7372083214760312&wfr=spider&for=pc
RPA中國推薦閱讀,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RPA解決集成難題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