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于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70億美金和68億美金,徹底引爆了全球RPA市場。Blue Prism作為RPA元老級玩家,從2008年提出RPA的概念并推出第一款“數字勞動力”軟件Blue Prism 3.0以來,構建全球伙伴生態,進軍全球市場,一路披荊斬棘,持續引領行業前行。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企業內部系統不斷增多,逐漸衍生出“系統鴻溝”,阻礙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協作。傳統的解決方案有三種:第一種通過企業業務人員在系統間工作(如數據導入導出操作)填補“鴻溝”,第二種是將規則化業務離岸外包給第三方團隊,第三種是企業IT人員以“打補丁”的方式打通各系統接口開發技術解決方案。
但三種方式在成本、效率、人員依賴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尤其是面對業務流程的快速變化和業務量的規模化增長時,上述解決方案的瓶頸愈發明顯。
RPA全稱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顧名思義是為解決企業業務流程自動化需求而生。
RPA最初以屏幕錄制軟件的形式出現,典型的如國內的“按鍵精靈”。按鍵精靈通過流程錄制、坐標轉換和點擊過程模擬三個步驟實現個人桌面的流程自動化,但缺陷在于難以準確識別頁面元素,集成各類自動化庫和AI技能。
2008年,Blue Prism發布Blue Prism 3.0并提出RPA的概念,成為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RPA公司。其以軟件機器人為載體為企業提供虛擬勞動力,專注于為大企業客戶提供更敏捷、低成本且準確率更高的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
早期RPA公司多從企業外包業務的流程自動化領域切入,為大型外包公司提供了更為高效、出錯率更低且成本更優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大部分企業將RPA軟件用于連接Oracle和SAP系統,減少低價值的人力勞動。隨著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型企業不斷采用RPA,這一行業相繼誕生了眾多玩家,典型代表有三巨頭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 和 Blue Prism。
Blue Prism成立于2001年,早期業務為企業流程自動化咨詢和軟件開發。2008年,Blue Prism(簡稱“BP”)推出第一款“數字勞動力”軟件Blue Prism 3.0,并提出RPA的概念,成為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RPA公司。
2016年,Blue Prism在倫交所成功上市,將RPA行業推上了一個臺階。
2017年,國內RPA市場迎來一輪高潮,各路玩家紛紛入局,RPA初創廠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19年,由于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70億美金和68億美金,徹底引爆了全球RPA市場。Blue Prism作為RPA元老級玩家,截止2019年共有近1700個大企業客戶,其中《財富》2000強的企業超過20%,繼續領導市場。
本文將通過研究Blue Prism,對比探索RPA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路徑和潛在機會。
以BPO市場為切入點,成立敏捷運營聯盟打磨產品
Blue Prism由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共同創立創立于2001年,兩人是英國利茲大學的校友,分別獲得利茲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本科學位。
創立Blue Prism之前,Alastair Bathgate擔任Bradford & Bingley建筑協會的項目經理長達8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流程管理經驗。而David Moss曾在德石資本(Lynx Financial Systems PtyLtd)擔任軟件架構師,積累了豐富的軟件架構經驗以及金融業實踐案例。
2001年AlastairBathgate和David Moss共同成立Blue Prism,為企業提供自動化咨詢和軟件開發服務,初期客戶主要集中于金融行業。
當時正值全球化分工的窗口期,500強公司陸續在全球各地部署了低成本的離岸外包服務,這其中包括Blue Prism的部分早期客戶,引起了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的關注。
企業業務流程外包也稱BPO業務,業務模式包含在岸外包和離岸外包。離岸外包指的是外包商與其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外包工作跨國完成,其優勢是外包成本低,但劣勢在于流程管控水平和交付質量難以保證。在岸外包則剛好相反。
基于對企業外包服務市場的觀察,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提出了第三種針對企業手工流程的解決方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并于2005年開始開發產品,2008年發布Blue Prism 3.0,同年在倫敦成立辦公室正式運營。

這一方案利用軟件自動化技術,為企業提供“數字勞動力”機器人,保證流程管控水平和交付質量的同時,兼顧了低成本規模化應用的優勢。
對于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而言,首要任務是定位客群并進行可行性測試。Blue Prism的種子客戶均來自于公司前期積累。Blue Prism 3.0發布后,公司隨即聯合包括巴萊克銀行、聯合銀行集團、英國天空廣播等大型客戶成立了運營敏捷聯盟,以更快地獲取客戶反饋并打磨產品,也借此打造出一整套交付框架和方法論。
在明確了合規性、彈性、可重復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將成為RPA的商業壁壘之后,2012年,Blue Prism選擇流程外包市場作為切入點,開始大力擴張客戶規模,并于2013年在邁阿密開設了第一個國際辦事處,以拓展全球渠道合作伙伴網絡,開啟了國際市場擴張之路。
Blue Prism的產品落地于企業級規模化“數字勞動力”應用場景,典型的有財稅票據審核、對賬,供應鏈全流程單據報批,集團內外系統數據流轉等。
2014年,Blue Prism發布Blue Prism 4.2版本,明確產品定位于企業級虛擬勞動力。同年其全球部署機器人數量達到1000個,實現了產品規模化應用的第一個里程碑。
產品靈活可配置性強,持續引領RPA市場
RPA產品的基礎架構是核心三件套:流程編排器、機器人車間和控制臺,分別用于設計流程、開發機器人和調度機器人勞動力。
縱觀國內廠商,RPA產品的成熟度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RPA三件套以及企業級的產品能力(包括加密技術、權限認證等)落地,這部分是RPA產品的基礎,直接影響了RPA產品能否得到客戶青睞,進而在各行業內規模化落地。
第二部分是SaaS化RPA產品落地。對于不需要原廠定制解決方案的企業而言,輕量級、低門檻且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更容易打動客戶,而追求標準品的SaaS化RPA可提供基礎版、按小時數計費的機器人勞動力,正好具有這些優勢。
第三部分是RPA+AI能力落地,這其中又依據RPA集成AI的深度可分為三個階段。國內大部分RPA廠商還需要通過流程開發者手動集成AI技術,這屬于第一階段;而部分廠商有以往業務的積累,結合AI感知技術可打造流程解析引擎,通過流程解析引擎可在RPA運行過程中自動調用AI技術,這屬于第二階段;近期,RPA國際三巨頭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流程發現引擎,該引擎可利用AI技術發現更多可自動化的業務流程,我們認為是第三階段。
2016年3月上市當天,Blue Prism發布了最新產品Blue Prism 6.0。除了機器人車間、流程編排器、控制臺之外,產品核心模塊還包括控制面板和版本管理器,分別用于機器人運行監控、調度以及產品的版本控制,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好的規模化落地體驗。

此外,Blue Prism 6.0還包括權限管理、加密、合規與審計日志、動態調用、負載均衡、規模化運行、混合部署、動態功能映射(Virtual IP)八個部分的特色功能,主要解決客戶的安全、合規以及大規模使用過程中的機器人與人交互、機器人與機器人交互以及機器人與系統交互需求。
Blue Prism從產品發布開始,就將客群定位于大型企業,而另一RPA巨頭UiPath則定位于“人人可用的RPA”。相比之下,Blue Prism在早期不斷服務大企業業務流程自動化咨詢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垂直行業落地經驗,其產品專注于支持IT需求,面向“對象”開發自動化流程和控制臺集中管理腳本。這些特征對于自上而下推進RPA應用、需要高度定制化、可靈活配置的企業客戶來說,具有較大吸引力,也對應了Blue Prism在單個大企業持續做深的策略。
而UiPath以標準產品見長,具有眾多可重用組件,可提供輕量級RPA機器人,客戶使用時,多通過低代碼/無代碼方式開發流程。這些特點決定了其更適合業務場景標準,依賴低門檻產品的客戶。
收購SaaS RPA公司,客群定位開始下沉
銷售和市場支出高于營收,仍在市場擴張早期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愛分析ifenxi
作者: 施堯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0J5iIkiZKezGaeCG5NRjTw
RPA中國推薦閱讀,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或刪除,謝謝。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連續三年營收翻倍,RPA第一股Blue Prism的進階之路 | 愛分析調研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