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營收翻倍,RPA第一股Blue Prism的進階之路 | 愛分析調研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頂部

          

      2019年,由于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70億美金和68億美金,徹底引爆了全球RPA市場。Blue Prism作為RPA元老級玩家,從2008年提出RPA的概念并推出第一款“數字勞動力”軟件Blue Prism 3.0以來,構建全球伙伴生態,進軍全球市場,一路披荊斬棘,持續引領行業前行。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企業內部系統不斷增多,逐漸衍生出“系統鴻溝”,阻礙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協作。傳統的解決方案有三種:第一種通過企業業務人員在系統間工作(如數據導入導出操作)填補“鴻溝”,第二種是將規則化業務離岸外包給第三方團隊,第三種是企業IT人員以“打補丁”的方式打通各系統接口開發技術解決方案。

       

      但三種方式在成本、效率、人員依賴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尤其是面對業務流程的快速變化和業務量的規模化增長時,上述解決方案的瓶頸愈發明顯。

       

      RPA全稱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顧名思義是為解決企業業務流程自動化需求而生。

       

      RPA最初以屏幕錄制軟件的形式出現,典型的如國內的“按鍵精靈”。按鍵精靈通過流程錄制、坐標轉換和點擊過程模擬三個步驟實現個人桌面的流程自動化,但缺陷在于難以準確識別頁面元素,集成各類自動化庫和AI技能。

       

      2008年,Blue Prism發布Blue Prism 3.0并提出RPA的概念,成為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RPA公司。其以軟件機器人為載體為企業提供虛擬勞動力,專注于為大企業客戶提供更敏捷、低成本且準確率更高的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

       

      早期RPA公司多從企業外包業務的流程自動化領域切入,為大型外包公司提供了更為高效、出錯率更低且成本更優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大部分企業將RPA軟件用于連接Oracle和SAP系統,減少低價值的人力勞動。隨著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型企業不斷采用RPA,這一行業相繼誕生了眾多玩家,典型代表有三巨頭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 和 Blue Prism。

       

      Blue Prism成立于2001年,早期業務為企業流程自動化咨詢和軟件開發。2008年,Blue Prism(簡稱“BP”)推出第一款“數字勞動力”軟件Blue Prism 3.0,并提出RPA的概念,成為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RPA公司。

       

       

      2016年,Blue Prism在倫交所成功上市,將RPA行業推上了一個臺階。

       

      2017年,國內RPA市場迎來一輪高潮,各路玩家紛紛入局,RPA初創廠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19年,由于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70億美金和68億美金,徹底引爆了全球RPA市場。Blue Prism作為RPA元老級玩家,截止2019年共有近1700個大企業客戶,其中《財富》2000強的企業超過20%,繼續領導市場。

       

      本文將通過研究Blue Prism,對比探索RPA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路徑和潛在機會。

           

      以BPO市場為切入點,成立敏捷運營聯盟打磨產品

       

      Blue Prism由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共同創立創立于2001年,兩人是英國利茲大學的校友,分別獲得利茲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本科學位。

       

      創立Blue Prism之前,Alastair Bathgate擔任Bradford & Bingley建筑協會的項目經理長達8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流程管理經驗。而David Moss曾在德石資本(Lynx Financial Systems PtyLtd)擔任軟件架構師,積累了豐富的軟件架構經驗以及金融業實踐案例。

       

      2001年AlastairBathgate和David Moss共同成立Blue Prism,為企業提供自動化咨詢和軟件開發服務,初期客戶主要集中于金融行業。

       

      當時正值全球化分工的窗口期,500強公司陸續在全球各地部署了低成本的離岸外包服務,這其中包括Blue Prism的部分早期客戶,引起了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的關注。

       

      企業業務流程外包也稱BPO業務,業務模式包含在岸外包和離岸外包。離岸外包指的是外包商與其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外包工作跨國完成,其優勢是外包成本低,但劣勢在于流程管控水平和交付質量難以保證。在岸外包則剛好相反。

       

      基于對企業外包服務市場的觀察,Alastair Bathgate和David Moss提出了第三種針對企業手工流程的解決方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并于2005年開始開發產品,2008年發布Blue Prism 3.0,同年在倫敦成立辦公室正式運營。

       

           

       

      這一方案利用軟件自動化技術,為企業提供“數字勞動力”機器人,保證流程管控水平和交付質量的同時,兼顧了低成本規模化應用的優勢。

       

      對于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而言,首要任務是定位客群并進行可行性測試。Blue Prism的種子客戶均來自于公司前期積累。Blue Prism 3.0發布后,公司隨即聯合包括巴萊克銀行、聯合銀行集團、英國天空廣播等大型客戶成立了運營敏捷聯盟,以更快地獲取客戶反饋并打磨產品,也借此打造出一整套交付框架和方法論。

       

      在明確了合規性、彈性、可重復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將成為RPA的商業壁壘之后,2012年,Blue Prism選擇流程外包市場作為切入點,開始大力擴張客戶規模,并于2013年在邁阿密開設了第一個國際辦事處,以拓展全球渠道合作伙伴網絡,開啟了國際市場擴張之路。

       

      Blue Prism的產品落地于企業級規模化“數字勞動力”應用場景,典型的有財稅票據審核、對賬,供應鏈全流程單據報批,集團內外系統數據流轉等。

       

      2014年,Blue Prism發布Blue Prism 4.2版本,明確產品定位于企業級虛擬勞動力。同年其全球部署機器人數量達到1000個,實現了產品規模化應用的第一個里程碑。

       

       

      產品靈活可配置性強,持續引領RPA市場

       

      RPA產品的基礎架構是核心三件套:流程編排器、機器人車間和控制臺,分別用于設計流程、開發機器人和調度機器人勞動力。

       

      縱觀國內廠商,RPA產品的成熟度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RPA三件套以及企業級的產品能力(包括加密技術、權限認證等)落地,這部分是RPA產品的基礎,直接影響了RPA產品能否得到客戶青睞,進而在各行業內規模化落地。

       

      第二部分是SaaS化RPA產品落地。對于不需要原廠定制解決方案的企業而言,輕量級、低門檻且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更容易打動客戶,而追求標準品的SaaS化RPA可提供基礎版、按小時數計費的機器人勞動力,正好具有這些優勢。

       

      第三部分是RPA+AI能力落地,這其中又依據RPA集成AI的深度可分為三個階段。國內大部分RPA廠商還需要通過流程開發者手動集成AI技術,這屬于第一階段;而部分廠商有以往業務的積累,結合AI感知技術可打造流程解析引擎,通過流程解析引擎可在RPA運行過程中自動調用AI技術,這屬于第二階段;近期,RPA國際三巨頭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流程發現引擎,該引擎可利用AI技術發現更多可自動化的業務流程,我們認為是第三階段。

       

      2016年3月上市當天,Blue Prism發布了最新產品Blue Prism 6.0。除了機器人車間、流程編排器、控制臺之外,產品核心模塊還包括控制面板和版本管理器,分別用于機器人運行監控、調度以及產品的版本控制,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好的規模化落地體驗。

       

           

       

      此外,Blue Prism 6.0還包括權限管理、加密、合規與審計日志、動態調用、負載均衡、規模化運行、混合部署、動態功能映射(Virtual IP)八個部分的特色功能,主要解決客戶的安全、合規以及大規模使用過程中的機器人與人交互、機器人與機器人交互以及機器人與系統交互需求。

       

      Blue Prism從產品發布開始,就將客群定位于大型企業,而另一RPA巨頭UiPath則定位于“人人可用的RPA”。相比之下,Blue Prism在早期不斷服務大企業業務流程自動化咨詢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垂直行業落地經驗,其產品專注于支持IT需求,面向“對象”開發自動化流程和控制臺集中管理腳本。這些特征對于自上而下推進RPA應用、需要高度定制化、可靈活配置的企業客戶來說,具有較大吸引力,也對應了Blue Prism在單個大企業持續做深的策略。

       

      而UiPath以標準產品見長,具有眾多可重用組件,可提供輕量級RPA機器人,客戶使用時,多通過低代碼/無代碼方式開發流程。這些特點決定了其更適合業務場景標準,依賴低門檻產品的客戶。

       

       

      生態網絡遍布全球,渠道客戶超三分之二    

         
      RPA產品的應用場景具有行業通用性,但在各行業落地實施與業務流程緊密相關,涉及大量咨詢和實施服務。     因此,RPA產品廠商需要通過強大的渠道網絡和服務生態實現規模化落地,構建護城河。    

         
      Blue Prism從2013年在邁阿密開設第一個海外辦公室以來,積極拓展渠道網絡,一方面與眾多咨詢公司以及BPO公司合作,獲取咨詢、銷售及實施支持;     另一方面投資建立針對渠道合作伙伴的在線培訓系統和銷售學院,完善渠道網絡體系。    

         
      此后,Blue Prism的直銷團隊主要負責在新進入地區拓展種子客戶并為合作伙伴打造標桿。     2015年,Blue Prism客戶規模達到57個,其中渠道客戶34個,首次超過直銷客戶,渠道網絡建設初顯成效。    

         
      Blue Prism定義的客戶的生命周期分為初次銷售、設計實施、客戶使用、支持服務、產品更新以及Upsells(包含Expansion和Processmapping兩類,分別代表擴展到更多部門使用以及發現更多可自動化流程)六個階段。    

         

          
         
      其中,渠道合作伙伴主要在初次銷售、設計實施環節和Upsells環節負責咨詢、實施工作,技術合作伙伴則主要在設計實施和支持環節負責提供技術組建和AI能力集成,并與開發者社區一同為Digital Exchange提供流程自動化應用和AI技能庫。    

         
      2016年上市成功后,Blue Prism加快了全球化擴張的步伐。     2017年Blue Prism相繼在悉尼、東京和班加羅爾地區設立辦公室,并于同年迎來了公司歷史上最陡峭的營業收入增長。    

         
      截止2019年年末,Blue Prism在包括悉尼、東京、班加羅爾、上海等十多個國家/地區設有辦事處,伙伴生態形成一定規模,企業級合作伙伴超200個,包含渠道合作伙伴、技術合作伙伴以及開發者社區三部分。    

         
      其中渠道合作伙伴153個,負責渠道銷售、咨詢和實施,典型的有安永;     技術合作伙伴50個,負責提供語義理解、AI視覺、機器學習、流程設計、互動問答以及互相集成(如Google Cloud、AWS)六種能力,典型的有微軟、Google和AWS、Thoughtonomy;     開發者社區作為一種市場推廣手段,主要用途是匯聚眾多開發者,助力BP的產品品牌和市場拓展,目前擁有12.7萬用戶,并與大學合作開設了課程。    

         
      2019年,Blue Prism全球分歐洲、美國、亞太三個大區運營,總客戶超過1600個,其中渠道客戶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全球生態伙伴網絡成效顯著。        

         

      收購SaaS RPA公司,客群定位開始下沉    

         
      2019年,Blue Prism企業級客戶總數達到1677個,其中包含超過480個全球財富2000強(G2K)客戶。     隨著大型企業客戶增長的天花板臨近,Blue Prism的客群定位慢慢開始延伸。     2019年,Blue Prism 以8000萬英鎊為代價(包含6300萬英鎊Blue Prism股權和1700萬英鎊現金)收購了SaaS-RPA提供商Thoughtonomy,將其更名為“Blue Prism Cloud”,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低門檻RPA解決方案。    

         
      Thoughtonomy由TerryWalby創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倫敦。     為政府、金融、能源、醫療行業的外包商提供SaaS-RPA工具。    

         
      其商業模式與Blue Prism類似,主要合作伙伴有Symphony、Digiblu和ISG。     截止2019年,Thoughtonomy擁有77個直客和大約200個渠道客戶。    

         
      收購Thoughtonomy后,最直接的收益是客戶和營收。     而從戰略層面考慮,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云化RPA可提供機器人使用按小時數計費的模式。     這種模式按照機器人真正執行流程時所花費的時長來計算費用,空閑狀態的機器人則不計算在內,是一種類似生活用電“即插即用”,按效果付費的模式。     當企業需要安裝大量機器人,但是每個機器人使用頻率不高的情況下,這一模式可大幅優化企業使用成本。    

         
      第二,Blue Prism的產品定位于大企業客群,落地時主要由IT部門人員集中使用,為企業各個部門提供“數字勞動力”。     云化RPA可提供輕量級別機器人,除了部門級別的業務需求外,還可為個人桌面自動化提供易于上手的RPA工具,擴展了產品的使用場景。    

         
      第三,通過云化RPA打造開放平臺,便于Blue Prism產品與各大技術伙伴集成。     2018年,Blue Prism提出了DigitalExchange平臺,欲打造RPA的“應用商店”,收購Thoughtonomy可利用其云原生架構為Digital Exchange帶來更優越的擴展性。    

       

      銷售和市場支出高于營收,仍在市場擴張早期    

         
      流程自動化咨詢和軟件開發業務大多以人天或者解決方案模式付費,業務擴展重度依賴人力,規模化效益不如產品型公司。    

         
      為解決這一痛點,Blue Prism 在發布第一款產品后便采取訂閱式付費,并將咨詢和實施業     務外包,不斷提升產品化率,以提升license營收占比。     2019年,Blue Prism的License營收占比達到96%,產品毛利率連續4年超過90%。    

         
           
         

         
      此外,產品付費模式為預付1~4年,預付時長對應不同程度優惠。     這一模式在2019年末帶來了5790萬英鎊的正向現金流,為其高速擴張提供了充分保障。     同時,由于出色的Upsells策略,其2019年客戶留存率(以金額計)達到了143%,反映了產品良好的客戶粘性。     
         

         
      Blue Prism一直以來都維持較高的銷售和市場支出。     2019年這一費用更是超過1億英鎊,    高達營收的104%,主要來自于團隊擴張,全球各地渠道網絡拓展、維護,技術合作伙伴拓展的支出。    

         
      全球化高速擴張也為其帶來了占營收32%的行政支出(3280萬英鎊),較前一年增長約160%,這部分業務主要來自于全球化辦公的管理投入。     此外,其專業服務虧損達2030萬英鎊,主要來自于為新進入的市場打造標桿客戶,帶動渠道合作伙伴的的業務,屬于戰略性虧損。    

         
      其他主要支出還包括8000萬英鎊收購Thoughtonomy,以擴張產品線,布局新的增長點,發力中小企業客群。    

         
      目前,RPA業務較高的產品化率和高毛利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關注點。     在毛利率和產品化率已經做到極致的情況下,如何優化銷售成本、服務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將成為新的業務重點。   

         
      總體來看,Blue Prism仍處于市場拓展階段,追求盈利為時尚早。     一方面是市場格局未定,各家廠商都在加速擴張,快速獲客以占領市場;     另一方面,各行業RPA滲透率都還很低,未來市場空間充滿想象力。    

         
           
      國內市場:RPA市場快速成熟,需求從金融行業開始爆發    

         
      從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國內企業服務市場發展較為滯后,并且RPA落地較AI晚,與歐美國家正好相反。     RPA市場從2017年左右才開始爆發,此時部分行業的數字化浪潮已經逐漸步入深水區,各家企業迫切希望看到投入產出比明確且見效快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此外,現階段眾多企業系統林立,信息化程度越高數據孤島越多,需要大量人力償還“技術債務”。    

         
      由于RPA沒有行業屬性,且國內各行業市場滲透率不足5%,因此,我們認為目前國內RPA市場格局未定,未來充滿變數。    

         
      從甲方需求側來看,使用RPA處理業務的主要價值在于提高效率、降低錯誤率和審計合規,這與海外市場替換人力有所區別。    

         
      產品方面,以Blue Prism為代表的三巨頭或收購或自研推出了SaaS RPA工具,開始搶占中小企業市場。     Blue Prism在2019年發布DigitalExchange打造自己的App Store。     而在此之前,其早已通過技術合作伙伴和開發者社區布局AI+RPA。     近期三巨頭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流程發現引擎,使RPA的智能化上了一個臺階。    

         
      調研完眾多國內RPA廠商后我們發現,國內主要RPA廠商客群定位分企業級RPA和“人人可用的RPA“兩類。     大部分RPA產品成熟度一般,部分廠商有NLP、OCR能力積累,但云化RPA能力普遍較弱,在AI感知能力層面,如流程解析和流程發現引擎均未看到產品落地。    

         
      客群方面,2018年,Blue Prism總客戶數為992個,其中金融業客戶(銀行、保險、金融     服務)占據細分領域前三。     通過眾多落地案例,Blue Prism已經打磨出43個行業模版,每個模版至少經由10個標桿客戶案例沉淀。    

         
           
          
         
      以此為參考,我們認為RPA廠商在某一行業“規模化落地”的基本指標是行業內標桿客戶超過10家。     回看RPA廠商在國內的業務落地情況,目前客群同樣重點集中于金融業,包括銀行、保險和證券,而第二梯隊行業客群則有待挖掘。    

         
      生態伙伴網絡方面,Blue Prism的渠道、技術伙伴和開發者社區涵蓋了其客戶周期全流程,且為其業務帶來了豐厚回報并構建了深厚壁壘。    

         
      以此為參考,國內廠商RPA生態均處于早期,直銷獲客部分占總營收比重很高。     部分廠商由于以往業務積累擁有某一類伙伴群體,但整體網絡效應不強,伙伴網絡構建有待完善。    

         
      由于RPA產品的壁壘重度依賴客戶反饋,我們認為,國內市場未來格局將會逐漸分化為專注大企業和主要覆蓋中小企業兩類廠商,發展趨勢將重點關注云化RPA和RPA+AI(尤其是感知能力)兩個方向。    

         
      參考Blue Prism的發展歷程我們還發現,其RPA業務的成功開始于產品的打磨,決勝于渠道網絡構建,研發投入反而不是前期的重點。     這對現階段國內RPA各廠商的業務側重點或許能有些啟發。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愛分析ifenxi

      作者: 施堯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0J5iIkiZKezGaeCG5NRjTw

      RPA中國推薦閱讀,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或刪除,謝謝。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連續三年營收翻倍,RPA第一股Blue Prism的進階之路 | 愛分析調研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喜德县| 民勤县| 广东省| 罗甸县| 通许县| 浮山县| 鄯善县| 黄冈市| 凤冈县| 大化| 旌德县| 梁河县| 宝山区| 无极县| 南城县| 桐梓县| 定日县| 广河县| 桓仁| 五寨县| 菏泽市| 安丘市| 莱西市| 浮梁县| 霞浦县| 育儿| 昌宁县| 奉节县| 民县| 凤城市| 观塘区| 广安市| 蓬莱市| 白河县| 宁都县| 江口县| 尼木县| 惠安县| 巫山县|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