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AI讓自動化無處不在,自主認知的人機協同新時代已來
數字化轉型時代,RPA+AI是打開人機協同的最佳方式
兩個月前,王吉偉頻道寫過一篇關于增強智能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與大家探討了增強智能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現階段的人機協同,其中特別提到了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AI的融合。這種融合,到底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擴展閱讀:增強智能與人工智能趨向融合,人機協同新時代正在到來
5月7日,來也科技召開了“Laiye Lead 2020”發布會,推出全球第一個RPA+AI平臺產品UiBot Mage,專為RPA提供AI能力。看完之后,王吉偉頻道認為,新的人機協同時代真的來了,Mage讓AI應用真正唾手可得。
人機協同,在國外更多的被稱作人機協作,似乎在國內討論的并不多。畢竟,至2018年采用AI的公司中,也只有9%專注人機協作。這個數據現在應該漲了一些,企業已越發意識到人機協同的重要性。
按照過往認知,人機協同是指人使用機器做事。但近些年隨著AI等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并在各領域廣泛應用,人機協同也有了不一樣的內涵。在新的人機協作模型中,人們不再將機器用作工具,而是通過AI系統與機器進行協作。
因此,新的人機協同具備這樣的特征:智能機器快速準確完成重復性工作,實時獲取數據,解放人類的雙手;人的判斷力、抽象思維和創造力有效彌補機器的不足。按照埃森哲《人機協作新規則》的定義,現在的人機協同是一種人機“合體”,可以重塑生產和服務流程,成為新的“互聯工業勞動力”。

事實上,隨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協作機器人已出現于很多制造車間,人機協作已是很多企業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除了協作機器人,一些廠商也在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工具進行業務流程優化。人類員工+數字職員雙管齊下,效率提高的同時,員工幸福指數也有增長,人機協同助力企業更好的增效降本。
形勢與趨勢,人機協同的重要性
2017年,美國數據與分析公司Govin一則報告顯示,美國防部自2012年就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大技術相關項目進行大量投資,到2017年投資總額已達740億美元。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進人機協同作戰。
至2018年的相關研報中,“失能式”作戰、“蜂群式”作戰、“木馬式”作戰、“自主式”等人機協同戰法,已成智能化作戰的典型方式。在軍方,無人機屬于協作類別武器,因為無人機是通過人類虛擬操控完成作戰任務的。這方面,電影有吳京主演的《戰狼2》可以參考,現實中有美軍無人機炸死某國防部長的案例可以佐證。

人機協同已然可以應用于戰斗,要應用到工作就是小菜一碟。協作機器人在制造車間已是司空見慣,協作OA等協同應用也在更多的被企業應用,BPM、SaaS型ERP、RPA等協同工具也已在很多企業上線。
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將人機協作的優越性無限放大。研究公司Gartner報告的數據,到2022年,五分之一的工人所從事日常任務,將依靠AI進行。把AI應用于日常工作,能看到人機協作比單獨工作更有效。
重要的是,人機協同的工作模式,能夠有效化解企業經營與員工狀態之間的矛盾。它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夠提高員工更加自由的專注更重要的事情:職業發展,健康的工作,以及與生活的平衡。
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企業經營外部環境越發復雜的時刻。因為企業要生存與發展就必然要極力追求增效降本,但裁員節本與增時工作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員工不是機器人做不到24小時不休,但人機協同卻能讓員工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做出無限的業績。
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之下,加上新冠疫情的黑天鵝效應,迫于生存與發展的各種壓力與不利因素,更多的組織越發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已然能夠決定生死。要快速轉型,人機協作是一個重要選擇。就科技發展進程而言,短期內人工智能無法徹底代替人類,當前階段人機協同可謂最高效的生產模式。

在趨勢上,人機協作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是公認的。埃森哲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到2022年,人機協作可以使企業收入增加38%;同時,至少有61%的管理者認為,人機協作可以更快更有效推動企業重點戰略的實施。
當人機協同成為企業戰略之后,就會為行業帶來一些變化。一旦某行業的一個企業用人機協同的方式增強其競爭力,其他企業必然也會跟進,這樣人機協同就會普及開來,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速度就會進一步加快。
接下來的發展可想而知,人機協同會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流模式,也將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措施。
從自動化開始,最簡單的人機協同實現方法
很多案例證明,當前大部分企業已做到合理使用機器,卻做不到更好的人機協同。問題也隨之而來:人機協同如此必要,中小企業又該如何快速實現呢?
大眾認知中,大企業有錢有人有資源,要實現人機協同很容易,但中小企業實現起來就會很難。或許是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其實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日益成熟,現在各種協同軟件涌現,普通企業要實現人機協同也不算什么難事。
通過前文可知,當代人機協同離不開兩個主要條件:一是自動化,二是認知。而要實現人機協同,重點在于自動化。這個自動化,不僅是制造車間的設備自動化,更是企業各種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只有機器幫你自動完成某些簡單重復的工作并釋放時間,你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的創造性工作。

舉個例子。之前你從ERP復制數據到Word,一天都做不完。把這個工作交給軟件自動化處理,你就可以在此期間做一個策劃方案。占用你大量時間的復制粘貼是自動化擅長的,但策劃方案機器做不了,只能由你來完成。處理數據的同時,又做了一個策劃案,一天能做兩個工作,效率大增。這個與軟件自動化一起工作的過程,就是人機協作。
簡單嗎?只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自動化工具,就能實現人機協作。
首先,它投入低、效率高的特點,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所接受;
其次,它在擴展性也方面也是相當不錯,接入AI技術可以做更多的業務流程優化,可謂價格便宜量又足;
此外,RPA正在成為更多服務商集成的工具,正在逐步成為主流的業務自動化工具。
自動化程度,決定人機協作效率
人機協作的基本規律是,自動化能夠處理的業務流程越多,員工的辦公效率也就越高,因此自動化程度與人機協同的效率息息相關。如何快速提高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程度,也就成了人機協作的重中之重。
又該如何提高業務自動化程度呢?簡單的講,就是讓自動化工具做更多的事。以RPA為例,在實際應用中,傳統RPA業務流程自動化要面對80%以上的非結構化數據,想要把圖像、聲音、視頻文件進行自動化的數據處理,那是非常難的。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引入AI中的OCR和NLP。
OCR+RPA,相當于RPA長了眼睛。NLP+RPA,如同RPA長了耳朵。如果再將RPA與機器人結合,RPA就長全了四肢。這樣,RPA可以做到無所不能,聽說讀寫樣樣精通。要做到真正的無所不能尚需要一定時間,但目前RPA與OCR、NLP的結合應用已是家常便飯。
譬如來也科技UiBot用RPA+AI,為某地政務大廳綜合窗口打造業務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工作人員只需掃描申請材料和證明材料,后面的流程以AI自動提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并分類判斷需要遞交的單位,最后通過RPA登錄各委辦局系統并填報信息,整個業務流程大部分都是自動化運作。這種人機協作的結果是,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負擔,同時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
這個案例,通過AI實現更多的業務認知,再經由RPA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如果沒有AI也能做這個業務流程的自動化,但能夠實現自動化的部分就會大打折扣。但那樣做,對此業務流程就沒有多大意義了,而甲方也可以選擇更加智能的AI解決方案。
認知自動化,RPA+AI是人機協同最佳打開方式
對RPA而言,融合AI技術的RPA(IPA),是人機協同的最佳打開方式。
IPA可以理解為智能流程自動化,也可以解釋為認知自動化,就是由智能技術支持的RPA。IPA讓專注于規則和重復性任務解決方案的機械型RPA,發展成為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新模型的認知型RPA,使得機器人能夠拓展更多新技能,做出判斷并提供反饋。
RPA具備獨立完成業務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可被集成的特性,RPA+AI可以助力企業完成大部分業務流程管理中需要自動化的部分。AI帶給RPA的學習與認知能力,將會讓RPA在更多應用中大展拳腳,以人機協同的方式助力企業快速完成數字化轉型。
在RPA+AI組合中,AI的深度學習、語義識別、文本理解與匹配等能力,也將為人機協作效率提供更多的保障。這個前提下,AI能力足以決定人機協作的落地深度。反應在RPA產品體系中,能夠擁有一個專為RPA提供AI能力的平臺型產品,會更好的助力RPA的人機協同效率,以及能夠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作為人機協同的重要工具,目前全球RPA廠商都在積極布局AI技術,通過智能認知技術來增加RPA的能力。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等廠商都收購了一些AI創企,同時也有一些生態合作伙伴為其提供AI能力。從業務需求與發展進程而言,AI技術已是RPA產品的標配。但是,像來也科技專為RPA打造UiBot Mage這種獨立AI能力平臺的,目前全球范圍還是獨一份。
通過UiBot Mage,來也科技在企業服務領域深度學習多年所累計的AI能力,可以更方便的為RPA所調用。以此,每個企業與個人用戶都能快速應用AI技術打造會識別、能學習的自主認知自動化機器人。把AI應用做到“召之即來,揮之即用”一般的簡單,這是王吉偉頻道認為“新的人機協作時代已來”的主要原因。
關于UiBot Mage,這里就不多說了。你只要知道有一個專供AI能力的平臺型產品,可以讓UiBot的人機協作效率更高就可以了。更多信息,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后記:更高的人機協同效率,意味著更好的增效降本
很多的企管軟件以及SaaS系統,也提供了內置的自動化操作。譬如你在SAP、office、OA系統以及HRM上所做的每一次自動化操作,也都算是人機協同。
但問題在于,你要打開每個軟件進行操作,每個軟件的自動化屬于各自。要將不同軟件的數據匯總,就不得不從SAP復制數據到Excel,再將數據導入OA,還得把相應票據上的數據抄錄進CRM。一天下來,工作盡是復制和粘貼了。可能,還要承受因某個數據錯誤而導致的無效工作的痛苦。軟件數量少了還好說,要是多達十數個呢?
這樣的人機協同,根本沒有效率可言:軟件系統之間仍存在數據孤島,軟件操作仍會出現錯誤,應用步驟更是繁瑣冗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用到能夠提高人機協作效率的工具與解決方案。
這種情況下,像RPA+AI之類的能夠將大范圍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的工具,就成為企業的最佳選擇。它不僅能將獨立的軟件操作流程自動化,還能將你在不同軟件之間的操作流程自動化,且AI技術正在將更多非結構化數據操作流程的自動化變為可能。
所以,今天我們講的人機協同:一方面,需要通過工具讓大部分業務流程實現自動化,以讓人類從重復枯燥的工作流程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還要結合AI等技術將更多數據結構化,不斷挖掘業務流程自動化潛力,讓人機協同更加快速高效并且無處不在,從而助力企業實現持續的增效降本。
王吉偉頻道認為,對人機協同而言,更高的自動化意味著效率,更多的認知則意味著自動化的無限可能。對于廣大企業而言,能夠選擇的人機協作工具很多,建議選擇最適合的,而不是最有名的或者功能最全的。
什么是最適合的?就是既能快速解決眼下增效降本問題,又能在今后進行一定的擴展,當然更要兼顧企業普遍關心的成本。
如果你有此需求,不妨多看看RPA+AI。可能,它就是你打開人機協作的最佳方式。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王吉偉(jiwei1122)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i6YEnvpVMwFrImM9JPB0A
RPA中國推薦閱讀,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或刪除,謝謝。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數字化轉型時代,RPA+AI是打開人機協同的最佳方式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