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財務團隊從8000人壓縮到150人,需要多少個RPA(財務機器人)?國美的答案是:116個。
從降本增效開始延展
把RPA作為數字化的入口
截至2020年6月,國美在全國1000多個城市有3500家門店,集團分為55個分部,有400多個賬套。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之后,公司從一家單純做家電零售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融合社交電商美店、國美門店、國美APP綜合流量端的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和供應鏈輸出商,“家·生活”是國美目前的戰略定位。按照方巍的估計,“未來集團突破500個賬套完全有可能”。
這個復雜的賬套體系對財務團隊是個巨大的考驗,因此,國美的RPA(財務機器人)應用之路,從降本增效開始。
RPA是基于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在企業財務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PRA將跨系統執行重復、繁瑣、耗時的任務,為企業降本增效、快速實現業務創新,助推構建自動化智能化財務平臺能力,助力財務向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轉型。
國美的RPA項目是從2018年開始立項的,從規劃藍圖到實施上線,只有半年多時間。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公司從分析預算型財務體系向決策支持型財務體系轉型。2018年8月10日,國美自主研發的財務機器人誕生,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們的RPA從降本增效開始延展,把一些跨系統同步執行的繁瑣任務進行優化,就是要讓更多財務人員從繁雜工作中解脫出來,解放勞動力,邁向大規模人機協作的未來。隨著RPA項目的逐步推進,一個智能化的財務基礎平臺逐步搭建起來。RPA只是一個規范流程,它不是真正的財務數字化,但它是成為向財務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入口,我想,RPA的核心意義就是在這里。”方巍說。
方巍用十二個字總結了RPA項目實施的背景:系統繁多、數據量大、重復性強。
與此相對應,RPA技術的三大優勢格外凸顯:首先是“高質”,模擬手工操作,有跨系統優勢;其次是“高速”,與人工相比速度提高10倍~15倍,而且誤差大大減少;再次是“高效”,自動化形成了規模效應,自然大大提高了人效。
從簡歷篩選,到流程自動化的派單,再到費用的自動審核;從數據共享開始,延展到內控管理、應收對賬、應收超期預警、月度結算……國美的RPA至少在四個方面體現了它作為“數字勞動力”的優勢:
1.處理可重復任務:通過軟件編程語言實現的機器人可以處理重復的人工任務;
2.在用戶界面運行:基于規則在用戶界面進行自動化操作,非侵入式模式不影響原有IT基礎架構;
3.模擬用戶操作及交互:機器人可以模擬我們的日常基本操作,例如鼠標點擊、鍵盤輸入、復制粘貼等一系列日常電腦操作;
4.可單個部署也可虛擬部署:機器人可以是一臺實際的電腦,也可以是云模式下的虛擬機桌面。
方巍用數據展示著效率的提升:“大家常說,要做好工作需要996,但機器人的工作時間,可以是7×24小時。以月結來舉例,我們可以在每月1日做完上月的月結,第二天就可以給集團領導匯報實時數據。而且現在RPA已經延展到財務分析和初級的經營分析,會自動產生一些分析報表,定期傳到相應授權人的郵箱里。”
從2018年8月到12月,國美上線16個RPA流程,用流程自動化將財務人員解放出來。
2019年,國美又上線70個自動化流程,工作效率更是大大提高。
2020年前4個月,國美再上線30個RPA,這次的目標是到年底將這個數字擴大到100個左右。
“如果不增加新的工作內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人效會繼續逐步提升,財務人員將逐漸被機器替代。”
圖1 RPA的工作優勢
簡歷自動篩選、工單自動派送
應收自動預警、經營自動分析
方巍從116個RPA中選了幾個向財能書院的會員們介紹,從最簡單的自動派工,到客戶的對接對賬,再到整個經營情況的分析。而在具體應用的展示環節,我們看到,短短幾分鐘時間,在AI溫柔的流程匯報聲中,無論是全國SAP賬簿導出,還是新零售店的應收監控,或者是預算周期分析,大量工作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簡歷篩選機器人
由于零售企業財務人員較多、人員流動相對頻繁,國美RPA第一個上線的,就是簡歷篩選機器人。由于與智聯招聘做了系統連接,業務人員可靈活配置崗位要求,機器人每天自動作業,篩選符合崗位要求的簡歷,以郵件形式推送給需求單位的人事專員,不符合要求的則存入人才庫備用。隨著使用量的增加,技術人員還會對機器進行“培訓”,輸入越來越多的關鍵詞,從而使機器人的篩選越來越精準。
>共享中心自動派工機器人
一個全國連鎖集團的財務共享中心總是有很多繁瑣的工單需要派送。國美的400多個賬套每天只做賬、報銷都意味著龐大的工作量。因此,國美上線了自動派工機器人,按照一定規則,根據費用單據類型、人均審單量等維度,由機器人替代繁瑣手工派單,按照指定規則,無需人為干預,實現自動派單。
由于RPA可以自動派工,報銷影像審核自動化、無紙化、移動化、云端化,在疫情期間,國美財務團隊實現了90%的遠程辦公,保障了員工的身體健康。
方巍解釋說:“自動派單有點像電商,誰做的多,他就派給誰,我們按照人單酬走,多勞多得,那些被多派單的員工,工資待遇也會更好。電商都是按照大數據搜索運作的,我們只是把搜索的邏輯放到了這里。”
>應收款超期預警機器人
在家電連鎖企業,客戶合同數據量大,約定的賬期繁多復雜,查詢是否賒款超期耗時很長。此時,機器人會根據客戶合同約定的賬期,在系統中自動查詢客戶應收余額,判斷是否賒款超期,并根據預警等級發送給不同管理者。
與前兩種負責簡單流程RPA相比,應收超級預警機器人在流程的基礎上“加了一點點管理”,實現了RPA的迭代。
>經營分析機器人
方巍同時還展示了可以與主要客商無縫銜接的往來款對賬機器人、可以即時提供報表的月結核查機器人,而更高級的,是經營分析機器人。
國美有55個分部,各分部預算主管需每月耗費2~3天出具以分部為主體的經營分析報表。機器人將全國數據統一導出,按常用模型數據統一加工計算,根據設定的授權,以郵件推送的方式,于每月3日早上發送給每一個經營體的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業務負責人。
RPA,從加速器到加“數”器
隨著國美RPA機器人數量的激增,95%的機器人已云端部署,實現無人化。在開發方面,增強機器人的通用性,實現參數可配置;在運維管理方面,實現了機器人標簽式的分類管理。
國美財務體系也從決策分析型向智慧型財務體系發展,將自己的組織行為分為前臺、中臺和后臺。前臺是財務共享中心,中臺是預算、資金、供應鏈等各種數據中心,后臺則是電子數據中心。“如果你把財務當成一個統一服務的門戶網站,在各個平臺會基于自己的發布規則,實時或定期發布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內部分享,也可以確保外部的對接。”
但方巍仍不滿足。他說:“國美的財務機器人員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RPA就是個流程自動化程序,相對于寫死規則,不斷按照這個規則重復執行某一個業務流程的后臺軟件程序。我們現在已經走過了‘RPA+BI’的階段,加上了一些分析體系,我們把它叫作1.5版本的數字化。我們希望再往前走走,用‘RPA+AI’技術深化科技賦能,不斷技術創新實現智能化、智慧化。到2025年,建成全面數字化的智慧型財務體系。”
隨著應用深度與廣度的不斷擴展,國美的RPA從加速器到加“數”器,在完美發揮流程加速器作用的同時,也開啟了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數”動作。
“這個‘數’就是數字的數。”方巍說。
為了實現自己的數字化夢想,國美的財務團隊建立了一個“美財學院”。財務機器人是這里的必修課程。從總部到大區,再到分部,59名導師按照“寬進嚴出”的原則,教授大家如何使用RPA財務機器人、怎樣把現有流程編到財務體系中。這里發生的一切,也許將改變國美財務的未來。
畢竟,人,才是技術進步的根本所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國美方巍:RPA是智慧型財務平臺的入口,人才是技術進步的根本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