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科技帶來的數字化轉型與競爭,全球企業都在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企業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 哪些是適合RPA解決的? RPA的局限在哪里? 怎樣實現效益最大化? 達觀智能RPA從我們的經驗出發,希望貢獻一些思考的角度。
對于歐美地區的企業來說,由于很早就引入大型的辦公系統,企業數字化程度高,公司內部IT資源分配不均衡,業務上仍有許多部分難以解決,舊的系統之間也很難串聯。加之人力成本逐年上跳,數字化變革帶來了更嚴峻的競爭壓力。這些企業開始思考,是否有導入時間更短、更易使用、性價比更高的自動化工具,可用來推動自身的科技進步,RPA應運而生。
根據Gartner數據,2018年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軟件收入猛增63.1%,達到8.46億美元,成為全球企業軟件市場的最大增長驅動力。
常年位居全球工作時長榜首的日本,面臨著人口持續負增長與老齡化壓力,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已成為企業彌補人力缺口的絕佳工具,同時也成為組織變革的必備利器。 緊隨外商收割市場其后,日本業者近年也積極入場,讓日本RPA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 而在市場需求從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轉移的趨勢下,日本企業對產品定價和功能的期待都走向簡約化。
在東南亞區域,RPA的應用也已成為潮流。以金融領域為例, 根據IDC的報告,包括澳盛銀行、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與保誠人壽保險等都已進入RPA時代,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伴隨國外大廠紛紛宣布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各領域企業都對RPA投注了相當的興趣和關注。據達觀數據了解,今年計劃部署RPA的企業遍布各個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業、電信、傳統制造業、電子及電子組裝業、零售業、醫療業、服務業等等。
國外的業態和市場規模與國內不盡相同,企業也需要仔細衡量外部競爭環境和自身的發展目標,以實現對RPA工具更好地利用,在數字化和智慧化競爭中先人一步。
如何將不值得花人力的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升級? 過去企業可能自行透過程序來執行系統集成、API串接,工程相當浩大且復雜。 相較之下,RPA可以補足現有環境的弱點,還具有周期短易于開發的優點(通常案例只需四到六周,視業務流程的復雜程度而定)。
多數企業的情況是,在不同時間點導入了不同的系統,關鍵業務是由一些老舊系統支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業務的革新,使用這些系統進行日常工作變得越來越低效且費力。 管理人員一般的解決方案是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或是可能在考慮推翻舊系統,但他們需要面臨一些更加頭痛的問題:現在的技術人員難以解讀系統中運用的舊技術;制定流程的人員和文檔找不到了,系統之間互相耦合,錯綜復雜,改造難度高、投入大、時間長;舊的系統支撐著關鍵業務,無法忍受長時間的研發周期。類似的痛點,現在都可以應用RPA來解決。
例如,ERP本身是很好的基礎架構,在流程上可以連接企業內的物流、現金流及信息流,但有些企業ERP的導入本身未夠完善,難以修改,升級成本過高,企業內部的IT部門也不能提供更多協助,這種情況就很適合引入RPA。
又比如,企業已經導入ERP系統,但后續又開發或導入了OA系統、CRM系統、DMS的系統等,如此多的系統需要連接,也導致使用者要面對相當復雜的界面與操作規范。
對于企業的不同系統環境,RPA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有所側重。假設公司已經部署了高效的ERP系統,原本的管理控制功能就很強,此時,RPA就可以作為輔助出現; 但如果一家公司沒有BPM、沒有ERP,完全可以依賴RPA在日常工作中解決更多的問題。
對于另一些企業的環境而言,可能還有隱私和安全方面的考量。 比如企業有些系統不想用API去執行或提供服務,或是核心系統本身不想對外開放太多界面,這種情況也很適合引入RPA。 RPA的特性是可以跨不同系統,在上層的部分執行整合,它無需修改現有系統架構,但會使整個工作流程更加順暢。
對于企業來說,是否所有業務流程都有必要自動化? 是否存在優先級? 如果從效益和風險角度來看,會比較容易得出答案。
盡管數字化轉型已經談了許多年,但在實際場景當中,仍然存在大量人工作業。 從RPA的技術角度來看,許多流程要做到自動化并不難,但如何做才合乎效益,需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審慎評價。
從企業運營角度來看,投資回報率(ROI)十分重要。 有些業務流程可能是每月一次、每次8小時,這種情況下需要評價改用機器人是否劃算。第一波要納入RPA的流程,通常從最占用人力的工作做起。
因此,在部署RPA的過程中,內部的流程梳理是首要動作,而這也是RPA所帶來的隱藏效益。 對于每個業務流程的檢視,對于業務流程是否需要強化、改進的討論,是否必要用RPA來克服現有難題的評估,不純然是為了RPA,于企業自身流程改造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過去一些可能過度簡化的流程,引入了執行速度夠快、夠準確地RPA,也能夠有完善步驟,更精細化發展的空間。
從企業內控的風險角度看,人機要適當分工。 機器人員工與人類員工畢竟不同,軟件機器人會以設定好的標準方式處理任務,人工操作常常會融入更多的自我判斷。企業在進行流程梳理時需要充分考量賬號的風險等級,以及業務作業的敏感度。例如,在流程梳理時,可以加入關鍵風險的控制點。關鍵風險由人工控制,不交給RPA去處理。

至于管理方式上, 以RPA軟件機器人為對象也衍生出不少創新思路。 例如,一些企業將RPA納入人員管理機制,讓機器人擁有員工編號,真正當作機器人員工來使用。 在系統中進行操作時,也可以給“它”單獨的帳號。 雖然這可能要多一個授權,但好處是操作可以被紀錄,這也與過往管理機器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別。
總而言之,企業的數字化自動化轉型是一個綜合命題,RPA不是低效套用的通用模板,在決策各個階段的關鍵要點都需要量體裁衣、細致考量。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建議從厘清內部需求階段就引入專業的咨詢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交流和指導,結果為導向,協助企業全面評估系統環境并梳理業務流程。
達觀智能RPA可以為您提供來自業務和技術角度的專業咨詢,并能給出一系列有效的解決方案,控制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優化流程并降低轉型風險。
達觀智能RPA擁有專業的咨詢團隊、定制開發團隊和實施團隊,相比其他廠商授權代理的模式,真正實現了上下游業務的整合,通過原廠團隊向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針對客戶不同架構和應用,可進行操作系統功能適配,尤其是針對政府、軍工行業常用的國產操作系統;開發的流程應用可根據企業開發的不同的應用程序進行功能適配。另外還支持定制化開發的功能代碼封裝,便于流程快速交付和實施。
針對客戶不同場景需求,OCR組件支持不同類型新文本的定制開發; NLP組件支持快速便捷的新文本擴展,包括抽取,比對,審核等多種功能。
融合領先自研NLP和OCR技術,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場景定制
達觀智能RPA深度集成領先的自研NLP(自然語言處理)和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可廣泛用于財務、稅務、金融、人力資源、信息技術、保險、客服、運營商、制造等多種行業自動化場景,提升企業自動化能力。 達觀自研NLP和OCR支持客戶私有化部署,具備定制化影像文件的擴展能力,可根據業務場景訓練特定算法模型,快速響應針對特定場景的定制化需求。
達觀自研NLP融合文本分類、文本摘要、文本審核、標簽提取、觀點提取、情感分析等前沿算法,支持財務報表、合同、招股說明書、審計報告、法律文書、保密協議、債券募集說明書、簡歷、公告等38種類型的文檔智處理,支持JPEG、PDF、WORD、EXCEL等各種類型的文本抽取。
達觀自研OCR融合圖文檢測、表格檢測、污損及模糊文本識別等多種前沿算法,支持驗證碼(字母、數字、滑動拼圖等)、發票、營業執照、身份證識別、房產證、火車票、建筑圖紙等17種類型的文件識別,達觀自研圖像文本處理支持無邊框表格和印章識別。
支持跨平臺部署和云端部署、兼容主流國產辦公軟件
采用谷歌Go語言,架構先進,支持跨平臺部署,適用Windows、國產OS、Linux、Mac等操作系統。 使用Docker技術,擴展性高,支持產品的云端部署。
集成CV功能,支持非標準化元素定位與獲取,支持國產辦公軟件WPS、國產數據庫、Chrome、IE、Firefox、App、Email、Office、ERP 等各類應用程序的自動化。
產品靈活易用,任務管理更便捷
達觀智能RPA采用獨特的雙引擎技術,支持可視化與編碼開發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流程機器人開發需求。 同時達觀智能RPA支持無人值守(定時觸發)、有人值守(手動觸發)和人機交互模式,支持多任務交叉并行。 具備人機交互能力,在關鍵業務過程中能提供人工二次校驗確認功能,可隨時干預結果,確保系統運行結果準確可靠。
特別聲明:
文章來源:達觀數據(Datagrand_)
作者:馬欣奕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19KxaAvom9KKE1t1gPOcOA
RPA中國推薦閱讀,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更正或刪除,謝謝。
繼續閱讀:流程自動化 RPA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RPA席卷全球企業,部署前你需要考慮哪些關鍵要點?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