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創資本合伙人、01級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校友張旭受邀參加“未名創星論壇—RPA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活動,并在活動中發表了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5G。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問題?我們思考一下,關稅后面是一個國運的問題,如果說終端產業就看3個最大的終端產業,其實只有3個,就是通訊包括手機、汽車、家用電器這3個大的終端產業,其實其它的產業像飛機、高鐵,規模與這3個是沒法比的。
手機跟家用電器,中國已經遙遙領先,也正在利用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賽道切換的機會爭取實現彎道超車。4G全面超越,華為、中興已經在5G時代全面領先了,我們說中國能領先世界的產業,其實就一個半,一個就是通訊,半個是高鐵,為什么說高鐵是半個呢?其實它是引進,并不是中國自己研發的,自我研發演進能力還是存疑的,能不能繼續演進?這是有問號的,而通訊中國完全是靠自己發展到世界領先的。
華為2018年應收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還在高速成長。國產化替代也全面的加速。中國現在是個世界級的市場,它必然會產生世界級的企業。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國的4G基站數量是全世界的4G基站60%,什么概念?就是全世界其它國家加一起也只是中國的2/3,所以華為、中興崛起也不奇怪,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錢。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從下游開始逐漸往上游蔓延的,世界級的企業,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它會培養出來世界級的供應商,會慢慢的帶出一批世界級的企業。
5G牽扯到了半導體的集成電商電路設計、生產、封測、設備、半導體材料等等,這個產業鏈很長,很龐大。它很可能就會帶動家用電器和新能源汽車,因為電子上游都是通的。
【半導體市場】
下面看一下半導體, 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接近5000億,增速13.7,這么大的產業,這么大的增速應該是僅有的一個產業
2018年全球的存儲市場增速仍然是最高的,達到了27%,大家知道中國已經開始生產存儲器了,在武漢。
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增速,剛才講了全球的,現在看看中國的,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增速還是比全球高,達到20.5%,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半導體市場。
講到汽車半導體,其實現在汽車越來越像一個大手機,就是一個汽車里面電子的比例越來越高,占一輛汽車成本大概能到10%。
有些東西是離不開美國的,比如說EDA工具,全世界只有3個EDA廠商都在美國,還有高速的ADI轉換全球也就只有一家公司能做最高端的,就是ADI,你要不用它的產品會導致你自己做出來的產品失去競爭力。
集成電路它還可以分成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其實咱們國家數字電路已經基本的跟全球的水平追趕的差距不大,可以自我演進,但是模擬電路中國很落后,比美國落后的多。
半導體產業無非就兩種模式,大家如果自己裝電腦,最近發生一個很大的事,就是AMD突然一舉和Intel的CPU追平了,為什么?其實因特爾所有的廠都是自己的,從設計到生產、封測全是自己的,AMD之前也是這樣的,它也是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廠子因為規模的問題,遠遠不如Intel。
所以,生產廠嚴重的拖累了AMD,所以AMD在去年做了一個決定,把生產廠賣掉了,也解除了跟它的合同,所以它現在新的芯片就可以利用臺積電這種7納米的工藝一舉實現了對Intel的趕超。
半導體產業其實就兩種,一種就是IDM,全都是我自己的,還有一種就是Fabless,大家經常聽到的,就是我只做設計,設計完了交給第三方的廠去代工。
大家可以看到半導體的這個產業鏈很長,分成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以及設備和材料等等環節,這么大一個產業產業鏈很長,很大。
半導體的起源是美國,大家都知道原來有個仙童半導體,這些公司都是從那起源的,一開始就是垂直的方式,所有東西都是我自己的。后面這個產業從美國開始逐漸的轉移到日本,轉移到日本的時候,還是IDM的模式,后來又從美國轉移到日本,然后轉移到韓國到臺灣,這就有了臺積電的出現,產生了代工模式。
最近10年這個產業逐漸在向中國大陸轉移,現在如果說在美國學EE專業畢業生,在美國現在非常難找工作,因為美國的芯片設計企業逐漸在萎縮,如果是學EE的,在中國大陸是供不應求。
為什么是這個現象呢?就跟生產襯衣一樣的,現在所有的廠都在逐漸的從中國大陸搬到越南去一樣,芯片設計企業也在逐漸的從美國、日本、韓國逐漸的往中國大陸遷移。
【5G大生態】
我們今天講5G,先把這個通訊的發展歷程簡單回顧一下,無非是有1G、2G、3G、4G、5G,如果大家的手機號碼是1390開頭的,那就一定是從第一代手機開始用的。
1G就是大哥大,這還是模擬通訊時代的,這時候的霸主應該是摩托羅拉,2G的時候諾基亞崛起了,2G就開始進入數字通信了,1G還是個模擬通信時代。然后到3G,3G其實非常不成功,它是一個過渡,4G又很成功,現在開始進入5G了。
我前面講到了其實中國的基站數超過全球其它所有國家的總和, 5G一定會發展起來,整個5G大產業鏈是10萬億規模的經濟。
簡單講一講什么叫5G,5G就是第五代通信標準,它的特點,第一,大家能體會到的,更快,它的速度比4G快得多,大家有沒有感覺大現在4G越來越難用了,也可能是運營商故意的,也可以是因為要轉向5G投資,所以4G它不再繼續投入了,用戶量越來越大了,會變不好用。
5G的產業鏈,無非分成上游、中游、下游,最上游就是芯片,中游就是網絡建設,下游就是5G的一些應用,包括車聯網、物聯網等等。
說到5G,其實5G有三大應用場景,目前第一個應用場景很好理解,就是高帶寬,其實目前在能用的,形成標準的也只有這個應用場景,這個場景應該是在今年開始試用,明年開始大規模應用,另外兩個是海量物聯和低延時,其實這兩個連標準都沒有統一,真正要走向使用應該是3年以后的事。
5G的主要特點:
l 第一,頻譜更高,因為它要實現速度更快,就得用更高的頻譜來實現,延遲更小,速率就是用戶體驗最少是4G的10倍,其實不止10倍。
l 第二,延遲更小,只有4G的1/10
l 第三,連接數更多,大家用4G的時候,其實應該大家都遇到過這種場景,雖然看著手機能連上4G,其實網絡是不怎么通的,這是經常看到的,人一多就會這樣,到5G時代會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一個基站能支撐的用戶數起碼是4G的10倍以上。
5G的投資規模,對中國來說超過萬億,目前第一陣營是韓國、美國和中國,歐洲慢一些。這是全球的主要國家5G的部署規劃,可以看到還是中國、韓國、美國比較領先。因為中國有華為、中興,所以中國5G的建設多快好省,又快又省錢。
縮小差距其實不是指的5G系統側,5G其實中國已經超越了,中國現在努力縮小的是在5G的上游,就是一些關鍵元器件要縮小差距。因為目前這些關鍵元器件,其實主要的供應鏈還在美國、日本、歐洲。
歐洲其實在5G上比較落后,它的策略跟中國不一樣,因為它是要講商業利益的,就是它更側重于工業級的應用。就是怎么讓5G去為2B服務,比如說智能工廠。
這講一下5G的產業鏈,如果大家炒股票的話,最近這上面列的這些有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就漲的非常好。5G產業鏈當然確定性最高的就是主設備,那就是華為、中興。可以看到目前全球主設備,目前獲得合同額最高的就是華為和愛立信。
簡單講一講,它既然叫5G它和4G肯定有很多不同,它網絡結構相對4G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說太專業了,其實它在原有的BBU架構發生變化了,拆開了,天線就跟基站統一了,沒有分離的天線了。因為5G的頻點更高,所以它的覆蓋不如4G那么好,所以它對小基站的需求就會更多。
5G相對于4G來說,變化最大的就是天線。原來天線在4G里邊是一個很低附加值的,它不是智能天線,所以它就是一個制造業。華為、中興都去采購其他家的天線,并不是他不愿意做,而是天線技術含量太低了。到了5G時代以后,天線就不再是原來那種天線了,剛才我前邊講了,它會跟設備在一起,所以天線的技術含量會非常高。
最近為什么PCB的板塊現在漲的這么好,因為在5G時代之后,在射頻側對PCB板要求就很高了。PCB板層數又高,密度又大,所以對PCB來講有一次洗牌,向龍頭集中。
再就是光通信,因為到了5G時代之后,它的傳輸網比原來的帶寬會高10倍以上,所以會帶動光通信和光設備來規模增長。光纖其實是沒什么技術含量的,現在全球的光纖大部分也集中在中國,這是一個拼設備、拼制造能力、拼投資的一個產業,這其實是最沒價值的產業。
2019年中國要全面開始建設,2020年是一個建設的高潮期。先開始建設基站,然后配套和應用會逐漸展開。
5G的終端會比4G復雜得多。現有的手機廠商會逐漸洗牌,以后可能ODM廠商就會消失了。以前4G的時候想出一個手機是很容易的,無數的方案公司給你出方案,你只要出錢做運營就可以了,但5G五時代這個邏輯恐怕就不存在了,因為它太復雜了。
【5G應用場景】
我下面簡單講一下5G的幾大應用場景,其實這幾個應用場景也都是大家猜的。真正的5G來了之后,到底是有哪些應用場景,可能現在大家經常預測的這10個應用場景,未必能發展起來。真正發展起來的,可能10個里邊有那么2、3個,還會出現新的應用場景。
5G的射頻技術分兩大塊:
第一個,網絡技術。
第二個,無線技術。
網絡切片,這個簡單理解一下就是在4G時代,其實它對所有用戶都是一樣的,所有用戶其實沒有什么優先級的,誰能搶到誰就用。但是到5G時代,它要對2B來應用,那2B用戶他就可以用網絡切片技術來把應用分級。比如說我給公安提供服務,公安給我價格高,那我所有來自于它的應用我就要優先在網里跑,你給我錢少,我就讓你優先級降低,這樣它就是用網絡切片來實現的。
更低時延,這個也很關鍵,大家經常聽到現在比較火的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對時延要求很高。兩輛車,如果像現在4G的40微秒時延,這兩個車就該撞上了。現在要自動駕駛的話,對時延要降到10微秒以下。
大家如果坐高鐵,在高鐵上大家會有一個感覺,就是高鐵經常斷斷續續,因為它跑到350之后,它這個多普勒效應會很厲害。就算有基站覆蓋,你的上網效果也很不好,這個問題在5G時代就可以徹底解決掉了。大家可以看到,5G它可以滿足跑500的移動時速,幾乎也沒有什么影響。
講一下大家比較普遍形成共識的,就是5G會有10大應用場景。這上邊講了像AR、VR、車聯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家庭娛樂,包括聯網的無人機、社交網絡、個人AI、智慧城市。
智能制造,因為工廠越來越智能化,但是工廠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設備怎么聯網。你不可能像家里一樣,把光纖拉到車間去,用wifi也效果也不好,5G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經常聽到還有遠程醫療、家庭娛樂、無人機、社交網絡。
我們是搞投資的,我們最關心的是5G時代有什么投資機會。它無非就沿著上游、中游、下游去尋找投資機會。
剛剛講了5G技術有幾個大的變化:
第一個,天線。天線比4G復雜很多。
第二個,濾波器。因為5G的頻段更多了,手機里邊增加最多的就是濾波器。原來一個手機里邊2到4個濾波器,5G手機的濾波器可能要增加幾倍。
第三個,功率器件。
第四個,光器件。
我們投資沿著這四個去尋找。
第一個是基站,當然大基站不用想了,那是主設備廠商的事,我們就關注一些小基站,像射頻模塊,包括天線振子,剛剛提到了它會有新的濾波器產生,還有網絡,我們就要關注核心網、傳輸網、承載網,從這個方向看還有光芯片、光模組,還有終端的一些小芯片,還有一些應用場景,應用場景下一步也會有很大投資機會,現在最大的投資機會就是濾波器。
5G里邊最重要的投資機會就是射頻,射頻就分成濾波器、功率放大器、PA、射頻開關。
國產廠商是有很多機會的,因為華為、中興它占了全球5G基站的的一半以上的市場,然后又因為美國事件,原來它依靠上游,這些芯片大部分是美國、日本、歐洲的。但是現在華為已經啟動了去美國化,中興也一樣,就是先把美國的器件全部去掉,有國產的當然最好。
以前華為、中興其實是不怎么給國產上游廠商機會的,它不考慮國產廠商,因為國產廠商畢竟不夠成熟。現在不一樣了,它給了國產廠商很多機會。你只要說你有可能,它都歡迎去測試的,這就會帶來機會。
還有手機周邊終端,這是一個手機拆開,里邊這么多元器件,這是手機制造。手機會有很多創新(5G時代),一個是現在拍照大家都知道,現在新的iPhone出現就有三攝了,攝象頭多,還有認證識別,就包括Face ID、屏上指紋各種識別,還有聲學體驗,就是手機的外放其實是很差的,現在新的手機會對音效會有更高的要求。
這是萬物互聯,還有很大應用會安防,就不需要拉線了。
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公司,我們公司是一個原來中興通訊的一個投資公司,2017年年初跟中興通訊脫離關系了,我們在通訊這個領域還是很擅長的。
講一下這都是我們投過的標的,這是芯片和傳感器領域,這是純IT的領域,這是人工智能的,這是我們投了一些醫療電子。
大家如果看到阿里在馬來西亞演示的大倉庫,里邊跑來跑去的機器人,這就是我們投的快倉。這個是易沖,易沖是做無線充電的,現在它也進了華為的產業鏈。這是做壓力觸控的,這是做自動駕駛的ADAS,這是做北斗的。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合創資本合伙人張旭:5G時代下的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趨勢及產業機會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