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永咨詢高級經理安武作為“未名創星論壇—RPA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活動的特邀嘉賓,發表了題為《虛擬勞動力大軍將成為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我認為RPA現在有一個詞也很貼切,叫虛擬員工或者虛擬勞動力。從趨勢上來看,虛擬勞動力大軍將成為企業未來重要的人力資源,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一個主題。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在過去的十幾年我們身上穿的很多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近些年我們穿的耐克、阿迪等等品牌服飾生產的廠家都已經變成了越南或者是老撾。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個趨勢: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會把他的工廠慢慢從人力成本價值比較高昂的美國遷到中國。而隨著中國的發展,人力成本的提高,現在又遷去東南亞。包括很多的一些外包公司也都是設在勞動力比較低廉的地方,這是過去的一個趨勢:資本為了追取更低價的勞動力,會逐漸對工廠進行遷移。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中國一家很有名的汽車玻璃生產商福耀玻璃,它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曹德旺曹總把他新的工廠選址在了美國。當然選址最終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但是他選址美國意味著什么?包括德國工業4.0也促使德企工廠回遷,我們認為是因為接下來十年是用自動化去取代更廉價勞動力的時代。
由于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很多的企業逐漸將它的工廠搬回到發達國家,為什么?因為在發達國家它具備了更優秀、深厚的技術積累,對自動化的管理和運維的能力都會更強一些,人才儲備也更豐富,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樣一個趨勢。
同樣這個趨勢也適用于知識領域,大家可以理解成白領辦公業務的自動化,利用自動化手段取代一部分人類勞動力。所以為什么會在這幾年迅速衍生出RPA的概念,其實它本身也是一種自動化的方式,只是說它操作的方式并不是像制造行業生產流水線的自動化,更多的是我們的流程自動化,所以也是我們RPA誕生的一個原因。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這個機器人成為我們的員工,它有一個特點,從來都不犯錯也不知疲倦,一周不休息24小時的工作,去處理工作事務、數據,去響應服務需求等等。大家想象一下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虛擬員工,因為在某些方面我們人類是根本沒有辦法去跟它比擬的。
在2012年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創新公司去做RPA,現在在全球也有一家上市公司專門做流程自動化軟件。隨著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共享服務中心它把這種標準化的、可離岸處理的業務都集中在一起,隨著這個GBS的發展,機器人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因為它們天然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
2016年的時候,國外GE的共享服務中心就發布了一篇文章說我們今年要減掉300個FTE,可以簡單理解為現有業務量下裁掉300個員工,使用的手段就是RPA。當時我們去參加國外論壇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東西好像挺好,然后我們就嘗試著把它引入國內。
在2017年5月份的時候,當時我們團隊給一家外企做了一個可能是國內正式商用的第一個機器人,上線之后效果非常的好。
隨后的兩年RPA簡直是爆發式和指數級的增長。最明顯的是RPA廠商UiPath的估值已經70億美金了。這已經是全球最大的AI類型的企業估值,而且它創造了投資界的神話,大概3個月就翻了3倍,增長非常快。
2019年國內的投資風潮也非常猛,我估計國內至少1個月得有1-2起RPA產品的融資事件發生,包括今天在座的也有我們國內優秀的廠商,說明RPA在2019非常火,是整個創投界難得的風口。
在企業方面,最近我們發現各個企業在對機器人的投資上也明顯比較關注。不但是投人,可能購買的機器人個數也大量的增加。我之前服務的客戶大多是購買一兩個機器人,但現在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幾個的買,我知道的有個客戶都已經上到了200、300個機器人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0個機器人24小時不停歇地工作,它創造的價值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非常的大。
企業的RPA項目投資也明顯變大,很早之前我們做項目基本上沒有超過100萬的,現在我們很多項目都是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所以在企業的投資趨勢上也是比較明顯的。
這是目前國際國內的一些比較著名的投融資信號和國內RPA產品的近況,包括拿到投資的有我們的Uibot、藝賽旗,還有達觀、弘璣、云擴等等,其實都是國內最近比較熱門的RPA產品,有一部分產品我有了解過,有一部分因為也沒有拿到產品,所以不是特別了解。
但是,至少可以說明在國內這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至少在2019年是一個很明顯的窗口期。
到底什么是RPA呢?我們中文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其實它本身是一整套的軟件自動化的解決方案。簡單點說,就是去模擬員工做現在你在電腦上做的那些事情,大家其實可以想象一下,現在你在電腦上做的那些事情,除了創作類的或者是一些決策類的事項以外,其實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人來做的。
比如說,企業應付業務的三單匹配,客戶的回款核銷和處理,以及我們的這種客戶采購訂單轉變成我方銷售訂單等等這些業務完全都可以由機器人來做,因為它是非常規則的。
第一,因為是電腦,所以它其實沒有所謂的疲勞度,它是7×24小時工作的。目前我們來看,一般一臺機器人替掉3-15個人的工作量問題不大,就是你選的流程不太好,替代3個都沒有問題,選的好替代15個員工都沒有問題。
機器人它的準確率非常高,它往往會比人的準確率更高。人因為疲勞等原因在重復執行同一規則的任務時差錯率大概是0.5%,但有可能這0.5%會帶來很多后續嚴重的后果。
但是,對于機器人來說,你既定的指定場景上它的準確率是100%,非常高。
第二,本身開發的門檻非常低,前段時間36Kr有一篇文章《低代碼:下一次IT技術革命?》,其實大家可以理解RPA本身就是低代碼一種非常典型的代表,它其實是相當于把我們以前大家所理解的萬能的程序員門檻拉的很低。
我們很多客戶,現在財務客戶和IT服務,還有我們服務的HR客戶,他們現在都自己做機器人,難度不是很大。而且我了解到國內有一些RPA廠商的做法也做的非常棒,他的開發難度也是很低,所以大家有時間可以去了解一下。
第一,它是要在電腦上跑的一款軟件,所以涉及到實物的東西它都處理不了。
第二,要有明顯的規則,如果你規則都說不清楚,機器人也做不了。
所以,經常有人會問我,能不能幫他裝訂憑證,我說這個不可以,雖然華為它有一個裝訂憑證的機器人,但是RPA技術現在解決不了。
如果你讓它做的話,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們現在出去吃飯開出來紙質的增值稅發票,如果你是實物的紙質發票,它是沒有辦法處理的,比如說做三單匹配做不了,但是電子發票它可以做。但是,如果是紙質的你怎么讓它去做三單匹配呢?我們要加一個掃描的環節,掃描之后自動識別,提取信息之后,后面就全都可以做了。
安永前兩天剛剛發布了一個費用審核自動化的案例,它就相當于是把我們的費用單據通過掃描的方式做識別,然后單據上也抓取關鍵信息進行自動審核,這樣就可以由RPA來做自動審核了。
機器人它不會停留在RPA,它未來會持續地發展。現在很多人在提的是RPA+AI或者是IPA也好,就是智能自動化,智能認知自動化,它其實是相當于是借助RPA和AI技術的結合,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里面比如說發票的識別和處理,以前的OCR識別的準確率不高,其實RPA能做的事情比較少,但如果現在你加上智能技術在里面,非常的靈活,想象空間非常大。
甚至我經常在想象一個場景,RPA+AI之后它其實就可以變成一個助理,你可以把你任何的想法和他要做的事情傳遞給它,它就可以去幫做指定的事情,非常的強大,這個是我們認為未來要做認知這部分的事例。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案例,這個也比較有意思,它是一家汽車金融公司,大家買車現在基本都會貸款,汽車金融公司需要審核適不適合把貸款放給你,這個時候每筆貸款申請大概會有20多個審核點。我們初期大概是把其中3個審核點拿出來給機器人做,因為這3個審核點非常的麻煩,它都審核什么呢?
第一,查這個人的征信,比如說我去貸款買車,它要去查我的征信是不是符合的,如果是符合的,這個時候他就可以認為這項審核是通過的,就可以給我放款,如果我的征信不好是不會給我放款的。
第二,我還要有駕照,我去貸款的時候,因為是買車,所以我還要上傳駕照,它要查我的駕照有沒有扣滿12分,如果有扣滿12分,它認為你這個人不太適合貸款買車。
第三,還有一些企業是用公司的名義去貸款買車,這個時候我要查一下你公司的歷史記錄,有沒有違約,是否進入失信黑名單等等類似這樣的一些檢查項目。
這些審核操作以前都是要員工看到這個訂單,去交管局的網站、企查查等類似這樣的網站去查,甚至需要去國家央行征信系統里面去查對應的征信。
現在這些操作,全都可以由機器人來替代,這里面用了一些智能識別的領域,跟RPA結合起來。
機器人加入,它一定會把你手中一部分工作拿走,所以我們認為隨著虛擬勞動力加入,會把你原來的組織機構模型做一個變化。
現在我們一般常見的組織都是三角形的,就是CEO、CFO這種級別金字塔的頂端的決策組織,可能就那么幾個人,真正干活的就是下面的基石,非常重大的一部分人力的投入。尤其是像現在的企業一般把這部分工作要么做外包,要么做共享服務中心,尤其在財務領域,我們共享服務中心可能一般都有200、300人,幾乎占了整個財務團隊大概60%的人,它處理的業務量其實是非常多的。
但是,我們認為隨著機器人的加入,它可以完全把這部分的工作慢慢替代,如果替代了,我認為原來要有這么大的工作量,大部分可能都會由機器人來完成。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最底層的做基礎化事件這部分的真正人力可能不到整個公司的10%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虛擬勞動力會補充這部分的工作量。
但這并不代表說我最大的工作量不在這里了,不是的,最大的工作量仍然在這里,只是說它是由更多的機器人去處理,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它會變成一個菱形或者鉆石形的一種結構,就是我們的人都會慢慢擠到中間和上層,真正底部的這一部分人全都是由機器人來做替代的,這個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
這樣我們認為虛擬員工的數量,如果是朝著這個趨勢來發展,它的數量會逐漸增加,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前段時間有一個數據,到2020年全球的虛擬員工數應該是會達到300萬, 所以大家想象一下有300萬的新鮮勞動力加入起來跟大家去搶奪一部分的飯碗。同時華為的GIV最新預測,這應該是8月份剛發布的,它預測到2025年大概也是6年以后,大概90%的人口,這個應該說的是全球,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個人終端助理,這個助理的概念就是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個虛擬的員工或者虛擬的助理,你可以理解以前你是一個人,接下來你可能是一個人帶著好多機器人,然后你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讓機器人去做處理。
所以,這個是我們認為從趨勢上來說,未來的虛擬勞動力會越來越多, 而且會成為整個企業非常重要的勞動力資源。
安永是一家比較特殊的咨詢機構,現在我們在全球有1800個機器人,大概有600多個是我們安永自己用的,還有1200多個是我們給客戶管的,就是客戶的機器人會放在我們的管理中心去控制和管理。我們這1800多個機器人,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機器人軍團了,目前應該使用量排在全球前三,我們認為在未來企業都會有成建制的虛擬員工團隊這樣一個趨勢。
另外,當我的機器人多起來之后,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是要管的,我們同樣認為機器人也是要管的,機器人我要管它什么呢?我們簡單列了一下,其實有很多,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事故管理,為什么要事故管理?當我上1000多個機器人的時候,它所做的事情可能是以前我要3000個員工才能做掉的事情,一旦當這些機器人由于某種原因被攻擊,或者是由于某種原因它倒下了,沒有辦法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那么拋出來這部分的任務量是人類沒有辦法處理的,至少沒有辦法在指定時間處理掉,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生產事故。
機器人它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有非常完備的異常處理機制和恢復機制,現在我們客戶機器人都會有備份機器人,就是這個機器人倒下之后立馬就會激活其它的機器人起來接手它的任務。還有許可證的管理,變更管理,時間管理等等,這些都是一個非常有管理訴求的點。因此隨著機器人的持續增多,機器人的管理變得非常重要,我們覺得要管好機器人員工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最后,我們覺得虛擬勞動力的進入,它一定是一個趨勢,或多或少一定會進入到各位所在的工作,甚至可能你自己也會慢慢培養一個個人助理。
過去兩年,智能音箱其實賣的很火,是2018年的一個風口,其實它就是在慢慢培養一個家庭的小助手。”小米,你給我把空調打開,幫我放首我喜歡聽的歌”之類的,其實它也是在慢慢培養一個助理的模式。
但在我們的知識領域、工作領域,其實RPA未來就是一個虛擬的助理。我們其實要很認真的接受它要到來的趨勢,我們要開始去接受一個新的模式,以前是人和人交互,人和人接觸,未來可能就是人和機器接觸。
我之前另外一場論壇有分享過一個概念:人機交互就在不遠處。其實我們認為接下來慢慢的你要跟機器人有越來越多的交互,目前我們分析可能會呈現出幾種情況:
第一,現在絕大部分企業在用的機器人交互方式,執行式的機器人,就是你給它發個指令它就給你干活,干完活給你發個通知說我干完了,目前大部分的情況就是這樣。
第二,可能會變成交互式的機器人,包括我們有一些合作伙伴已經可以做一些類似于問答交互的機器人幫你去探索一些數據等等,非常的有意思。
再往后可能就會變成協同式的機器人了,那種情況下有點像鋼鐵俠的助理,你有什么問題問它,它會把所有的數據調出來,然后你跟它一起做決策,慢慢就會變成這種人機交互和協同的模式。
繼續閱讀:安永 安武 虛擬勞動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PA中國 | RPA全球生態 | 數字化勞動力 | RPA新聞 | 推動中國RPA生態發展 | 流 > 安永咨詢高級經理安武:虛擬勞動力大軍將成為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
熱門信息
閱讀 (14728)
1 2023第三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3753)
2 《Market Insight:中國RPA市場發展洞察(2022)》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閱讀 (13055)
3 「RPA中國杯 · 第五屆RPA極客挑戰賽」成功舉辦及獲獎名單公示閱讀 (12964)
4 與科技共贏,與產業共進,第四屆ISIG中國產業智能大會成功召開閱讀 (11567)
5 《2022年中國流程挖掘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 RPA中國